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8276680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洱海湿地环境调查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 学年上学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大理洱海湿地环境分析报告摘 要:从洱海湿地与周边环境入手 ,重点分析了洱海湿地 污染现状与保护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洱海湿地 污染 保护治理 对策洱海湿地概况:洱海湿地位于云南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中段东部 交界处的大理市境内,海拔1974.13m(海防高程,下同)时,南北长 42.5km,东西宽49km,湿地面积25100hm2,湖容量27.4ma,岛屿面积 74.8hm2,最大水深21.3m,平均水深10.6m,透明度48m,天然出湖河 流为西洱河, 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一、湿地资源概况1、水资源:洱海湿地

2、水资源较为丰富, 大气降水、森林滞留水和少量融雪水 是湿地水资源主要来源, 入湖大小河流共 117 条。主要入湖河流为弥 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平均入湖水量为 8.25亿m3,平均出湖水量为8.63亿m3。1996年前,水体理化性质良好, 水质总体达到国家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标准,适合旅游、渔业、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全年水温适宜,一般在10C 20C之间,给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2、植物资源: 湿地内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6科44属61种, 其中沉水植物19种,挺水植物11种,浮叶植物7种,飘浮及悬浮植物 6 种,

3、 其它植物 18 种。湿地植被按生活型可划分为挺水、浮水、沉水 3个植被亚型19个群系。其中湿生挺水植被带有5个群系,以酸模叶 蓼群落分布最广;浮水植被带有 最广;沉水植被带有9 个群系, 以黑藻群落、苦草群落分布最 广, 其中海菜花属国家级保护。 黑藻、苦草、微齿眼子菜、金 鱼藻、等植物是湿地的优势种3 、动物资源5 个群系, 以荇菜群落、野菱群落分布洱海湿地共记录到鱼类4科8属16种(不含引入种),以鲤科鱼类 13 种 , 构成鱼类主体 , 占湿地鱼类总数的 81.3%;土著特有种 9 种,占湿地鱼类总数的 56.3%, 形成富于特色的鱼类区系 ;其中大理 裂腹鱼、洱海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4、, 大理鲤 春鲤为云南省二级保护动物。浮游动物共有 28科55属99种;底栖动物5科10属23种。湿地鸟类共有59 种,隶属8目 12科31属,以雁形目鸭科赤嘴潜 鸭、赤膀鸭、赤颈鸭、绿翅鸭、斑嘴鸭及鹤形目秧鸡科骨顶鸡为优势 种。且有多种水禽达到国际重要意义标准,生物量约每年2.53.0万 只。湿地鸟类中有留鸟12种,占20. 3%;候鸟47种,占79. 7%,以候鸟 占绝对优势。其中冬候鸟有 41 种, 占湿地鸟类总数的 68.5%。所以, 洱海湿地是我国蒙新区和东北区水禽的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中途停 歇地。4、其它洱海是著名风景区, 洱海古称叶榆水, 洱海胜景有三岛、四洲、五 湖、九曲、八

5、景、四阁。三岛(金梭岛、玉几岛和赤文岛)、四洲(大 鹳洲、鸳鸯洲、青莎鼻洲、马濂洲)、五湖(星湖、神湖、太湖、潴湖、 莲花湖)、九曲(莲花曲、大鹳曲、蟠矶曲、凤翼曲、罗莳曲、牛角曲、 高岩曲、波堆曲、鹤翥曲)、八景(山海大观、金梭烟云、海镜天开、 岚霭普陀、海波渔舟、海阁风涛、海水映月、洱海映月)、四阁(珠海 阁、天镜阁、浩然阁、水月阁)。此外, 还有南诏风情岛、观音阁、小 普陀、海舌等景区景点。洱海还是白族人民的摇篮, 孕育了大理地区 近四千年的历史文化。二、湿地周边人文环境概况洱海湿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矿产 资源, 自古以来湿地周边居民就对洱海湿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

6、开发利 用。洱海湿地介于陆地与水体之间,具有蓄洪抗旱、补充地下水、调 节气候、渔业生产、防止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降解环境污染、 湿地生态旅游及促淤造陆等功能。洱海湿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 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居住在湿地周围的人群更是对湿 地有着直接的依赖关系。由于湿地环境自身的演化、发展规律与人类的主观需求之间存在 相当的差距 ,因而湿地环境与人类利用之间会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 , 这一矛盾在历史时期由于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较小而不突出,到了现 代,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日 趋严重,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又进一步影响到湿地周边甚至更广大区 域的人类

7、生存。2005 年,洱海湿地周边有11 个乡镇、109 个村民委员 会,总人口596004人,其中农业人口386497 人,占总人数的64.8%;国 内生产总值 95.53 亿元,占大理州国内生产总值的 50.8%;耕地面积 12593hm2o洱海湿地是整个流域乃至大理州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堪称大理人民的“母亲湖”,具有轴心、纽带作用和突出的标志性 地位。三、湿地污染概况洱海自古以来就以“玉洱”名闻天下,20 世纪70年代以前,湖水 澄碧如玉,清澈透明,风光秀丽,充满着勃勃生机。70年代以后,由于 对洱海资源的过度索取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滩涂和湿地大面积 丧失,近岸湖滨区严重污染,

8、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开始恶化。1、企业排污不达标洱海环湖四周工矿企业较多,造纸厂、化工厂等排污大户往往不 能达标排放。另外,随着游海船只的不断增加,船舶排污、倾废等也直 接影响海水质量。据大理州环科所 1999 年提供的资料,洱海环湖四周 每年向湖内直接或间接排入的工业废水高达300X1041,其中 C0Dcr36311 aT,B0D684t aT,SS587t a-l,P312t aT;各种船 只排放垃圾约2000ta-1,废油约100ta-1;滩地鱼塘向洱海排放 的养鱼废水中含N21808150mgLT,CODcr50109010mgL-1,蓝 澡、绿澡含量极高, 对洱海造成营养盐污染

9、及生物污染。2、面源污染严重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农田水土流失和山地侵蚀是洱海的主要 面源污染。有学者把这种耕地上的矿物质营养成分流失称其为“隐性 水 土 流 失 ”。 据 有 关 资 料 , 洱 海 环 湖 四 周 生 活 污 水 的 排 放 高 达 570X104t a-1, 其中 N3357t a-1,P54214t a-1, P014X104t a-1,农药3001a-1;历年网箱养鱼沉底腐化物约100X104m3。洱海 流域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 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流失量高达 211X104ta-1,其中固态N 1115X104ta-1,固态P0169,溶解态N5891aT, 溶解态 P

10、351 a-1。3、盲目引进外来物种,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鱼类属于湖泊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顶极消费者 , 引进外来鱼种,势必影响原来鱼类的群落结构,使土著鱼类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并 对其生物群落特别对饵料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 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洱海在20世纪60 年代引进青、草、鲢、 鳙四大家鱼,1991 年引进太湖新银鱼。太湖新银鱼引入洱海,由于它 们失去了原来环境的天敌控制 ,在新环境中种群数量迅速增加 ,土著 鱼类逐渐灭绝,鱼类多样性出现严重危机。四、湿地保护现状污染严重后州、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认识洱海保护的重 要意义,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通过

11、广泛宣传动员,采取 “双取消”、“三退三还”、全面实施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洱海 生态修复、环湖治污与截污、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主要入湖 河道综合整治和城镇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流域水土保持、洱 海环境管理工程,近10年来,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约6亿元,洱海保 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洱海水质逐步得到改善据大理州环境监测站监测资料,2004 年,洱海全湖水质稳定保持 在III类,其中仅12月份达到II类;2005年,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III类, 其中3月、5月、12月有3个月达到II类;2006年,洱海水质保持在 III类,其中2月、4月到II类。洱海水质逐

12、步得到改善。2、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通过实施取缔机动捕捞、取消网箱养鱼的“双取消”、不断地投 放大规模的鱼苗鱼种 ,洱海水产品种类不断地增加 ,水产品产量从 2000年的5069t上升到2006年的73001,多年不见的大理裂腹鱼已再 次出现, 多种水禽又在湿地周边出现, 水生生物呈恢复趋势;恢复了湖 滨带,实施退鱼塘还湖288.3hm2、退耕还林484.9hm2、退房屋还湿地 41.1hm2的“三退三还”工作,保护了滩地截污、过滤、控制沉积和侵 蚀的自然功能,湿地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3、面源污染控制扎实展开湿地周边各乡镇农业上各种作物推广控氮减磷增施有机肥、昂力 素和土壤磷素活化剂面达 2

13、3333.3hm2, 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入湖河 道和村落垃圾处理工程 , 建成农村沼气池 1 万口, 建成日处理垃圾 2501的大理市大风坝垃圾集中处理厂,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初见成 效。4、基本完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大理至下关总长为30km的截污干管,大理古城污 水收集管网、洱河南路4686m截污管网、凤仪至波罗江管网、大理污 水处理厂等沿湖村落污水处理系统 11 个和以截污管网为主的基础设 施工程建设。5、环境管理得到加强强化滩地管理,全面取缔了湖内挖沙,禁止洱海面山采砂取石;取 缔挖沙船、机动运输船135 艘;对103 艘小旅游船实行减量重组;实施 了富有成效的禁止制造、销

14、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和禁止白色污染的 行动,湿地环境管理得到加强。6、规范洱海水资源的调度,调整湿地主体功能严格实施高水位运行,最低运行水位比原来提高了 1.61m,增加了 洱海环境库容量, 有效改善了洱海生态的水量需要。适时调整了洱海 的主体功能, 洱海不再以发电、灌溉为主, 其主体功能调整为以生态、 环保为主。五、洱海湿地保护治理的对策洱海湿地是一份价值极高的自然遗产,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同 时又具有环境的脆弱性, 不当的人类活动加剧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 失。湿地的保护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 也是大理 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湿地周边干部群众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 必须采取积

15、极、有效的对策, 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 以促 进洱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1、加强全方位宣传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大力宣传普及湿地知识,特别是宣传洱海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举办环 保知识讲座,呼吁全社会积极参与洱海湿地保护和治理2、加大生态保护执法力度 严格执行云南省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等法律法规,真正做到“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依法 治人。3、科学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治理 洱海治理必须坚持全面系统、科学规划尽可能做到周边工程落实, 湖内治理方法科学合理,达到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的目的。4、重拳出击面源污染在治理

16、面源污染上必须有所突破,主要抓实四个方面。一是管好 滩地,阻止垃圾直接污染洱海;二是管好农村垃圾,结合新农村建设, 突出治理脏、乱、差,垃圾做到清扫干净,集中到池,彻底清运;三是改 厕,管好粪便,解决好人畜类的污染问题;四是改变生产方式,倡导生 态农业,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化。5、彻底根治河道,控制水源污染河道污染是洱海最直接的污染,也是洱海水质保障的直接因素。 根治净化水质的重点,就是要对入湖河流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波罗江以及苍山十八溪逐步达到净化、防洪、环保要求。6、合理开发利用科学合理调配水源,严格执行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半年 休渔制度。参考文献:1、中共大理市委宣传部:爱我中华,爱我大理M 北京新华出版 社.199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