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槽条件Word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5825409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漏槽条件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漏槽条件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漏槽条件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漏槽条件Word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漏槽条件在测定药物的溶出度的时候,有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满足漏槽条件,为加强溶出方法的区分能力,在保证药物在所选介质中的溶解行为符合漏槽条件的前提下,溶解度不宜过高,必要时需考虑离子强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那什么是漏槽条件呢?漏槽:顾名思义就是漏掉,亦即模拟了一释放-吸收的理想状态,使溶液保持在非饱和状态,不因为其溶液中浓度增加而影响药物后续的释放。漏槽条件是指药物所处释放介质的浓度远小于其饱和浓度,生理学解释为药物在体内被迅速吸收,制剂的体外包括释放度等测定需要模仿体内生理条件的,满足药物溶解-吸收的过程,漏槽条件起到了修正作用,一般释放介质的体积

2、为药物饱和溶液所需介质体积的37倍。漏槽条件即做溶出的最佳条件,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溶出介质的体积为500ml 1000ml和900ml。主要要求:溶出介质的量至少是药物全部溶解时用量的3倍以上;现代药剂学中的一段:补充一点:溶出介质体积的选择时候为使其符合漏槽条件。一般第一法、第二法的溶出介质体积应大于500ml,不超过1000ml,常用900ml;第三法的溶出介质应大于150ml,不超过250ml。口服中药固体制剂溶出度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1)转篮的处理 应用转篮法试验时,应注意转篮的洁净程度,一般在阳光下观察转篮的空隙是否有堵塞。如有,可采用超声或在稀硝酸中煮沸、再在水中煮沸的办法进行清理,

3、否则将影响溶出度数据的准确性。2)转速的影响 转速较快时,测定结果一般不受仪器的影响;但在低转速时,各厂商和品牌间的差异有时就会较大。3)校正片的使用 溶出仪不仅各项机械性能指标(转速、轴距、高度等)应符合溶出度检测的规定,同时,还应定期使用校正片进行校正,试验结果应符合校正的规定。4)溶出介质的脱气 溶出度试验规定溶出介质试验前应进行脱气处理,因为介质中的气泡会影响样品的崩解、扩散和溶出。脱气方法有:煮沸法、抽滤法、超声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抽滤法。脱气方法:取溶出介质,在搅拌下加热至约41,并在真空条件下不断搅拌5分钟以上;或煮沸15分钟(约5000ml);或超声、抽滤等有效的除气方法;如果

4、溶出介质为缓冲液,调节pH值至规定pH值0.05之内。5)介质的挥发 当溶出介质中有机相比例较大时,应注意减少预热和试验过程中介质的挥发,尽量使用密封性良好的溶出仪。6)过滤时的损失 取样过滤时,应注意可能存在的损失。因滤膜与药物间有一个吸附饱和过程,即滤膜只有吸附到一定量之后,方能达到饱和、不再吸附。如滤膜对药物有吸附,可将滤膜在沸水中煮沸1h,或加大初滤液体积等。7)胶囊壳的干扰 如胶囊壳对分析有干扰,应取不少于6粒胶囊,尽可能完全地除尽内容物,置同一溶出杯内,用该品种项下规定体积的溶出介质溶解空胶囊壳,并按该品种项下的分析方法测定每个空胶囊的空白值,作必要的校正。如校正值大于标示量的25

5、%,试验无效。如校正植不大于标示量的2%,可忽略不计。丁香园参考园子里各位前辈的回复,基本是这样的:溶出度测定原理是模仿体内生理条件的,以保证制剂体内外有很好的相关性。药物在体内溶解后即被吸收,这可以促进药物特别是难溶性药物向溶解吸收方向进行,所以如果溶出度实验时溶出介质量太少,就会马上形成饱和溶液而影响药物继续溶出,这与体内情况不符,所以这种溶出度实验的结果不可信,有些药物在这种条件下溶出度可能很差,但在体内吸收很好,因为体内药物一直在被吸收溶解吸收漏槽条件就是修正这种体外条件的:溶出介质的量要超过药物全部溶解时所需要的介质量,USP规定至少使药物溶解时用量的三倍以上,才能接近溶出的最佳条件,此即漏槽条件,溶出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一般一个剂量单位以溶剂900ml或1000ml为最普遍,规格较小时也可使用常用体积的1/23/4。为了满足某些特殊制剂的要求,小杯法(即溶出度测定法第三法),小杯法常用体积为100250ml。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