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825164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依据种群数量增长规律,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大小的动态变化,分别说明种群个体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种 群外部环境因素和种群内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制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合作交流中探索未知。课前导学一、“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的知识基础1.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生长周期(长/短),增殖速 (快/慢)。2. 以葡萄糖为原料,写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程式(2个):二、提出问题:培养一种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三、 作出假设: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

2、呈型增长变化。四、实验原理:种群的数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型增长,在有限的环境下,种群呈”型增长。五、设计实验1. 培养液配制: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葡萄糖50g,1000 mL水)。2. 分装:在7支试管中各注入10 mL培养液,加棉塞。3. 灭菌: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将培养液和取样、计数时所用的滴管分别灭菌。贴标签。4. 接种:接种时要在酒精灯附近,用灭菌干净的1mL刻度吸管每次吸取0.1mL酵母菌母液, 分别加入每支试管中。(注意滴加量不要太多,避免初始菌数过多。)5. 培养:将7支试管置于20r的恒温箱中培养。6. 抽样检测:每天取样时间大体一致,并要遵守无

3、菌操作规范。每次取样前要试管振荡摇 匀。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网格上(计数室),用1mL刻度吸管将lmL酵母菌培养液滴于 盖玻片边缘,待培养液自行渗入并充满网格,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菌细 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立即将数据填到记录表格中。 质疑探究1. 加棉塞的目的是什么?2. 试管中培养液的量能否超过试管的2/3以上?为什么?3. 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需要,请讨论对照组应怎样设计和操作;如不需要,请说明 理由。4. 接种时为什么要在酒精灯附近?5. 为什么在取样前要轻轻振荡试管?6.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

4、的措施?7.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 两边及其夹角上的菌体数,另两边不计数。血球计数板:是一种用于计算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它的形状如图A所示,它的 规格有两种,一种叫希利格式(16X25型),另一种叫汤麦式(25X16型)如图B所示。血球计数板外观图(侧视图、俯视图)广0. 1mmI t.1.11XB-K-25l/400mm2、4/JSHANGHAI图A已知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为:酵母细胞个数面=所数小方格中细胞总数MO。I* b 所数的小方格数(a)两组同学根据计算数据绘制出本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如图C所示,上述计算公 式中,b值的含义是。8. 本实

5、验需要做重复实验吗?9.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还有哪些?反馈矫正1. 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是()A. 高压使细菌DNA变性B.高压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C.高温烫死细菌D.高温使细菌DNA变性2.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 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B. 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C. 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D. 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3. 在放有5mL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少量酵母菌菌种,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酵母菌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右

6、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 酵母菌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B. 酵母菌种群在第4天增长率达到最大C. 在第4天至第6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 该瓶内酵母菌种群的K值为4004. 在一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下列坐标图中不正确的是()5.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 A、B、C三组实验。 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 见下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6 5 4 3 2 1 OA. 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B. 三组的培养温

7、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C. 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大D. 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迁移创新6. 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 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 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 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记重捕法C.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 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7. 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

8、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 A、B、C和D共4组实 验,用1 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C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 图中曲线、和分别是 组、组和 组的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曲线最高点的高度决定于培养液的;而 曲线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决定于酵母菌的繁殖速度,而后者决定于酵母菌细胞的_,即培养液体积大的培养瓶中的酵母菌与空气的接触面 (大/小), 故供氧较(多/少),酵母菌的繁殖速度 (快/慢)。(2) 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3) 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

9、原因是D组。(4)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和 0(5 )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0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课前导学一、“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的知识基础1. 短、快。酶2. C HO+6O+6H O 6CO+12H O+ 能量6 12 62222酶C6H12O62CO2+2C2H5OH+ 能量三、作出假设:S四、实验原理:J、S质疑讨论1. 防止其他细菌的污染2. 不能,酵母菌的增殖过程需要进行有氧呼吸,当培养液中的量超过试管的2/3以上,试管中的 氧气含量减少,有氧呼吸减弱,繁殖速度减慢。3. 不需要,本实验前后形成自身对照。4. 酒精灯附近形成无菌环境。5. 使酵母菌分布均匀,提高抽样检测的准确性。6. 加水稀释后再抽样检测,最后计数时,再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7. 稀释倍数。8. 需要,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9. 温度、pH、容器体积、培养液浓度、培养液含氧量。反馈矫正15.BDBBB迁移创新6. A7. ( 1)B A D 葡萄糖溶液的浓度有氧呼吸的强度(得氧量)小 少慢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供应较少(4) 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 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5)浸泡和冲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