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评优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8251505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评优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评优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评优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评优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记承天寺夜游》评优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评优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评优课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评优课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中 初二语文组 陆曼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文言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学习步骤和方法,应该能够独立完成这篇文章字词句的翻译,教师只需强调个别重点字词。但在理解文章内涵方面,学生不一定能够“披文入理”,需要教师补充作者的生平经历,在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引导,才能完整的体会苏轼的文与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3.掌握重点文言字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 2.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写景中的写作手法 难点:对“闲人”一词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请大家随老师来走进这样一个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美食家,一个百姓的朋友。他曾为歌女题诗,与和尚交友,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他是谁?他就是深受人民喜爱的苏轼、苏东坡。 先了解一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课下注释没有的,注在下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试

3、读; 2.小组讨论翻译,不会的圈出,提问。 3.完整句子翻译。最后叫一位同学完整翻译。 三有味地朗读 咱们第一遍读文章只是要求大家读准字音,但现在我们疏通了文意之后,就要求大家进一步做到有味地朗读,老师都有哪些要求呢? 1.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文言的味道,除了有的音节拉长一点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这个音节里所渗透出来的情感。老师读,你们听一下,看看哪些字需要拉长的,并有什么感情渗透在这些字中。 “念”有一点寂寞之感 “盖”有一点兴奋 “但”有一点感慨之情 这三个字把它们的音节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 2.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为什么要宁静呢?夜游,而且看到美景心情不错,那么宁静的气氛要怎么

4、读出来?第一,语速缓一点,第二,音调低一点。轻松地朗读,注意那三个字的拖音仍要保持。 3.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有几个地方要读的快乐一些,我们看课文,你认为哪些地方要读的快乐一点呢? 接下来我们再来读,让文言的味道、宁静的味道、高兴地味道一起表达出来。 4.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为什么有复杂的情愫呢?复杂在哪里?作者很感慨,但这种感慨我们一时又说不清,那么先给大家留下悬念。 四有味地欣赏 我们把课文读出了美感,接下来我们要将这篇文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做到有味的欣赏。请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一字之美,一词之美,结构情感之美,景色之美,描写手法之美,表达方式之美等。 1.美在内容

5、的丰满 记叙、描写、抒情 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 孤独、高兴、赞叹、惊喜、感慨 2.美在月色的描写 脱俗的比喻:将庭中的月光比作积水,一般人如果文采好一些,会说“月色如水”,但苏轼却比作“积水”,积水的特点是有厚度、静止,抓住了月色清澈的特点。作者用一个比喻让我们了解到这是在写月光,整个写景没有提到月而处处有月。 丰富的联想:水中有藻、荇,藻是圆形,荇的叶子是长形,与竹子相对应,竹子是长的,柏树是一团一团的,观察的精细,表达的精妙。 动静的相承:“积水空明”是一种静谧之美、“藻荇交横”是一种动态摇曳之美。动静相承,静止空明的积水,和随风摇曳的竹柏的影子,给我们勾画出了一个淡雅而又具有风韵的诗

6、化的透明世界。 3.美在“闲人”的意味 闲情雅致的旷达 郁郁不得志的悲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情感上:表达了闲情雅致的旷达 表达方式上:都是以记叙为基础,进行抒情。 六作业布置 1.搜集关于月的古诗文摘抄在本子上; 2.全品练习册听课手册 推荐阅读:苏东坡传林语堂 康震评说苏东坡康震 七结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体会到了苏轼这位大文豪高超的写作技巧和不朽的人格魅力,最后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记叙 描写 抒情 美在内容的丰满 孤独 高兴 赞叹 惊喜 感慨 脱俗

7、的比喻 美在月色的描写 丰富的联想 动静的相乘 闲情雅致的旷达 美在“闲人”的意味 郁郁不得志的悲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思路清晰,主要设计了翻译、朗读和赏析三个环节,力求出新。 本课亮点有以下几处: 1.导入设置悬念,以人物介绍入手,既吸引了学生兴趣,也对作者有了整体介绍。 2.设计了“有味的朗读”进行层层朗读推进,根据教师提出的四层朗读要求,让学生在朗读中熟悉课文感受作者感情。 3.设计了“有味的欣赏”环节,以“找出文中的美”一个大问题带出了四大美点,月色描写之美,“闲人”意味之美,内容丰满之美,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4.课堂气氛调动较好,几乎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都能答到关键点,整体听课很认真。 本课不足之处有: 1.对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评价太单一。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只会评价:“很好”,或者单纯的重复答案,而没有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适时的拔高引导。 2.在“有味的朗读”环节,一个“找出文中的美”问题虽能提纲挈领,但对于部分学生还是无从下手,教师应把要求提得更明确一些,或者进行一个方面的示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