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类设备现场组装焊接施工工艺标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8248111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容器类设备现场组装焊接施工工艺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容器类设备现场组装焊接施工工艺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容器类设备现场组装焊接施工工艺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容器类设备现场组装焊接施工工艺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容器类设备现场组装焊接施工工艺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容器类设备现场组装焊接施工工艺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容器类设备现场组装焊接施工工艺标准(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容器类设备现场组装、焊接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201022006) 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常压及一、二、三类压力容器(不包括球罐、储罐)分片或分段到货的组焊工程。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 施工技术文件:.1 设计资料(容器施工图、材料表、标准图、设计说明及技术规定);.2 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规程; 施工标准规范:.1 GB150钢制压力容器 .2 JB 47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3 JB/T 4709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4 SH3505石油化工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5 JGJ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6 质技监局锅发1999154号压力容器安全技

2、术监察规程 .7 HG20202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8 HG/T238工业设备化学清洗质量标准 .9 HG20201 化工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 .10 SH 3524-1999石油化工钢制塔、容器现场施工工艺标准 施工方案.1 容器组焊施工方案.2 容器焊接工艺评定2.2作业人员 表2.2 主要作业人员序号工 种 持证上岗要求备 注1铆 工必须在从事作业前,接受技术交底,掌握设计图纸及质量要求2焊 工必须经过岗位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当地劳动部门颁发的焊接资质证书。3起重工均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均可上岗操作.凡登高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没有高血压、心脏病及恐

3、高症等疾病,登高作业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4电 工均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均可上岗操作.凡登高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登高作业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5探伤工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当地劳动部门颁发的无损检测资质证书。2.3设备、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设备的检查、验收.1 到场设备的检查验收(1) 设备进场时,需由建设单位、施工、制造及监理等有关单位参加,并按设备的名称、位号型号、规格、数量等逐一进行检查验收。(2)施工单位应对制造单位提供的产品质量证明书等技术文件进行检查。(3)设备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气泡、结疤、折叠和夹渣等缺陷。(4)对设备的几何尺寸进行检查验收。.2

4、对设备的半成品、零部件的验收(1)进入现场的半成品、零部件应在现场组装前对制造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必须具有下列出厂术文件: 装箱单;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证书; 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其他技术文件。(2)容器半成品出厂应按规定附带符合要求的试板。(3)容器半成品应有明显的标记并与排板图一致。(4)椭圆形、碟形、球形封头用弦长不小于封头设计内直径Di的3/4的内样板检查表面的形状偏差见图.2(1)。 图.2(1) 内表面形状偏差检查示意图 最大间隙不得大于封头设计内直径Di的 1.25%,直边部分的纵向皱折深度不应大于1.5mm; 检查偏差时样板应与表面垂直,允许样板避开焊缝; 对于碟形封头,

5、其过渡区转角内半径不得小于图样的规定值; 椭圆形、碟形封头直边允差应符合表.2(1)的规定。表.2(1) 椭圆形、碟形封头直边允差(mm) 封头公称直径DN直边高度允差DN6000+5-3DN 6000+8-5(5) 冲压成形的封头或瓣片,其最小厚度不得小于名义厚度n减钢板厚度负偏差C1。(6) 分瓣的球形封头、椭圆形封头、锥形封头外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用样板检查球形封头瓣片的曲率时,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2)和图(2)规定;表2.3.1.2(2) 球形封头瓣片曲率允许偏差 瓣片弦长L (m)样板弦长 (m)允许间隙et (mm)L2232 L1.51.5L 1.51(a) (b)图2

6、.3.1.2(2) 球形封头瓣片曲率检查示意图 锥形封头瓣片表面用300mm钢板尺沿母线检查,其局部平面度不得大于1mm; 球形封头瓣片、椭圆形封头瓣片、锥形封头瓣片的几何尺寸偏差应分别符合图.2(3)、图(4)、图(5)和表(3)的规定。 图.2(3) 球形封头瓣片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示意图图.2(4) 椭圆形封头瓣片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示意图图.2(5) 锥形封头瓣片几何尺寸允许偏差示意图 表.2(3) 封头瓣片几何尺寸允许偏差(mm) 封头类型测量项目球形封头椭圆形封头锥形封头弦长L12.5-弦长b12.0-弦长b22.0-弦长b32.0-对角线C3.03.03.0弧长L1-2.5-弧长b1-2

7、.0-弧长b2-2.0-弧长b3-2.0-母线长L-2.5弧长b-2.0(7) 容器半成品的坡口表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坡口尺寸符合图样规定,表面应平滑; 熔渣、氧化皮应清除干净; 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8) 分片到货的筒体板片应立放在钢平台上,用弦长等于设计内直径Di的1/4且不小于1000mm的样板检查板片的弧度,间隙不得大于3mm。板片放置时应采取防止变形的措施。(9) 分段到货的容器筒体直线度L应符合本标准表4.1.2.9的规定。(10) 筒体的长度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标准表.9的规定。(11) 分段筒体上的接管中心方位、标高允差按本标准要求执行。(12) 裙座底板上的地脚

8、螺栓孔中心圆直径允差、相邻两孔弦长允差和任意两孔弦长允差均不得大于2mm。(13) 随容器到货的零部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具有装箱清单和安装说明书等技术文件; 产品合格证,主要受压元件应有材质证明书; 法兰、接管、人孔和螺栓等应有材质标记; 零部件表面不得有裂纹、变形及锈蚀; 法兰、人孔的密封面不得有裂痕和影响密封的损伤; 内件表面不得有损伤、变形及锈蚀。(14) 已安装的内件应符合图样和有关标准的要求。.3 进口设备的检查验收(1) 进口设备必须经商检合格;(2) 根据要求编制检查验收大纲,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对设备共同进行验收;(3) 进口设备材质等要求必须符合相应合同规定的要求。2.3

9、.2 材料的验收及保管.1 原材料的检查及验收(1) 材料到货后,要依据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对照材料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核实、检验材料以下内容,合格的材料签字确认: 材料名称、钢号; 材料炉号、批号; 材料规格、数量; 供货状态; 化学分析、力学性能; 无损检测结果;“V”型缺口冲击值; 腐蚀试验结果;(2) 容器所用的原材料,如对其质量证明书中的数据有疑问时,则应按规定进行复验。(3) 材料复验是根据材料质量检验有关规定取样,并将复验试样编号,用钢印移植在试样上。试样的加工应有图纸和加工工艺过程卡。复验材料的炉号、批号应填入委托复验单上。(4) 钢材的取样应按GB2975钢的力学及工艺性能试样

10、取样规定中有关规定及相应钢材标准执行。(5) 验收合格后,方办理入库手续,且对不同的材料作出特定的标识,标识方法可用标签、涂色、钢印、检验记录等并严格管理;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由保管人员作出明显标记并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退货。.2 半成品的检查及验收(1)认真审查半成品的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由检验责任师确认。(2)半成品的材质、几何尺寸应答合设计文件规定,测量几何尺寸所用的量具必须经计量检定合 格方可使用。(3)半成品到达现场时,认真检查包装、油漆和材料标记,按照到货装箱单进行清点、核对,焊接试板材料应同时到货检验。(4)半成品按有关规定进行无损检测检验。.3 进口材料的检查验收见2.3.1.3条

11、 辅材(焊材)及周转材料的检查与验收2.3.3.1 焊条入库必须具有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包装完整且无受潮现象。2.3.3.2 焊条质量证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1)焊条型号、牌号、规格;(2)焊条批号;(3)熔敷金属化学成分检验结果;(4)熔敷金属或对接接头各项力学性能检验结果;(5)制造厂名称及生产日期;(6)检验部门与检验人员签章。.3 焊条包装箱应有下列标记:(1)焊条型号、牌号、规格;(2)焊条批号;(3)焊条净重;(4)制造厂名称及生产日期。2.3.3.4 焊丝入库时应具有质量证明书且无锈蚀现象,每盘焊丝均应有标牌。2.3.3.5 焊丝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应包括:(1)焊丝钢号、炉(批)号

12、;(2)焊丝规格、重量;(3)焊丝金属化学成分;(4)熔敷金属或对接接头各项力学性能检验结果;(5)制造厂名称及生产日期;(6)检验部门与检验员签章。2.3.3.6 焊丝标牌应有下列内容:(1)焊丝钢号、炉(批)号;(2)焊丝规格、重量;(3)制造厂名称及生产日期。2.3.3.7 自动焊焊剂入库时应具有制造厂的焊剂质量证明书,包装应完整、无受潮现象。焊剂包装上应标明下列内容:(1)焊剂的商品名称;(2)焊剂型号及标准号;(3)焊剂批号;(4)焊剂净重;(5)制造厂名及生产日期。2.3.3.8 氩气纯度不得低于99.9%,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用的气体纯度不得低于99.5%,含水量不得 超过0.1%。2.3.3.9 焊接材料入库应进行严格验收,并做好标识。焊接材料的存放、保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焊材库必须干燥通风,库房内不得放置有害气体和腐蚀介质;(2) 焊材库内温度不得低于5C,空气相对湿度不得大于60%;(3) 焊接材料存放、离开地面和墙面均不得少于300mm,并严防焊材受潮;(4) 焊材应按种类、牌号、批号、规格和入库时间分类存放。2.3.3.10 油漆、垫片等均应有合格证明书等质量文件。2.3.3.11 材料到货后由材料责任师对材料进行检查确认,包括材质、数量、规格及型号等。然后由材料管理人员进行登记入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