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824754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导入教案一【过渡】图片中展示多种自然灾害,有一些是自然现象。那么,从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自然灾害和自然现象之间有什么不同点?我们课本例举了哪些自然灾害?台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经常受到的一种自然灾害,为什么我们称它为一种自然灾害?下面,就老师提的这些问题,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找到答案。【阅读课本】P54【板书】第四节 自然灾害【提问】什么是自然灾害?【学生回答】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多媒体】那么像图片中的太平洋海底发生火山喷发属于自然灾害吗?如果不是,如何来解释?【学生回答】

2、不是(或是)【引导过渡】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灾害,首先它必须是发生在自然界,自然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其次,它必须是对我们人类造成损失或者资源破坏的这些自然现象,我们才可称之为灾害。太平洋海底的火山喷发并未对人类造成伤亡或损失,因此它不属于自然灾害。【提问】如果是化工厂因使用操作不当引发爆炸属于自然灾害吗?【学生回答】不是,因为它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因此不属于自然灾害。【活动】完成P55 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过渡】我们已经了解并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自然灾害,那么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自然灾害发生?或者你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学生回答】地震、台风、洪涝等【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各种自然灾害,这说明,

3、在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在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还有如海洋灾害(海啸等),但课本里不作描述。我们福建地区经常遭受台风的侵袭,台风是属于气象灾害还是地质灾害?【学生回答】气象灾害【提问】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哪些?【阅读回答】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多媒体】展示各种气象灾害的图片,学生观赏并回答是哪些气象灾害。【承接】通过观察各种气象灾害的图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每一种气象灾害对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这些气象灾害是不是遍布全国各地,每一个地方是不是如我们沿海地区都受到台风袭击呢?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54,结合P56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

4、分布图思考我国台风、干旱、洪涝等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分布特点?【活动】P58 活动题 1、2【学生归纳】从P56图2.48中可以看出台风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较多。【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台风的入径和我们学过的哪一个季风(冬季风或夏季风)的路径很像?【学生回答】夏季风【承接】台风的入径跟夏季风的入径很像,这说明台风也是在夏季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我国,常见于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地区,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台风主要发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是由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会减弱。台风最大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补充:我们也经常听过飓风,飓风和台风是同样性质的,不过是因为地点不同,所以名称不同

5、而已。通常把在大西洋洋面形成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比如美国也经常遭受飓风袭击)【过渡】台风过境时会造成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大风、下大雨。【讲解】台风过境时常常伴有大风或暴雨。这往往会造成一个本来多雨的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但是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它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如果台风经过的这个地区常年较为干旱,台风一旦过境将会缓解当地的旱情,所以我们看事物要看到它坏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它好的一面。【展示图片】近几年的台风过境时对我国的影响【承接】刚才我们讲到台风时提到,台风过境时常会给这个地区带来大量降水,有时还会造成当地发生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发生有必要条件,同学们观察课本P54图,思考,什么情况下才会

6、发生洪涝灾害?我国是不是每一个月份都发生洪涝灾害?【读图回答】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阅读课本】P56洪涝灾害分布的范围和时间【活动】P58 第1、2题【教师归纳】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那么,洪涝灾害集中分布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展示图片】我国的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教师引导】在我国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雨季长,多暴雨和连续性暴雨,在一些平原和河谷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提问】一个地区是不是发生了洪涝灾害就不会再发生了?【学生回答】不会【再提问】那么是不是发生洪涝灾害的同时还会不会有别的自然灾害发生?【学生回答】会(或不会)【引

7、导】有一个成语叫“祸不单行”,同一地区,不仅会出现多种自然灾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灾害有时还会连续发生,在我国最常见的灾害除了洪涝灾害还有干旱。初中地理导入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

8、部的轴为地轴。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

9、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 24小时(一天)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初中地理导入教案三自然灾害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

10、布。3、了解避灾方法。(2)能力目标: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 生的国家(3 )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 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 然灾害频发。 教具准备集体定教 分工备教 个性补教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河流的特征,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等,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心的课文自然灾害。二、讲授新课:板书 第四节 自然灾

11、害一、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师播放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举例自己了解哪些自然灾害。教师小结:自然灾害的定义,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几类。教师展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气象灾害,哪些是地质灾害。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4-55,结合图片,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55-56的活动题。板书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先让学生回忆今年全国发生了哪些特大自然灾害,后可由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数据来说明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指导学生读图2.48,2.49,并让学生谈谈他所发现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小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

12、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 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教师可对一些灾害的概念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如:寒 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2)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 爆发寒潮。(3)寒潮的危害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

13、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2)泥石流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 特殊洪流。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三、防灾减灾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放在减灾工作必不可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8-59,了解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还有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初中地理导入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