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824242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一 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礼仪教育是长期培养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注重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集体礼仪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随时关注幼儿,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幼儿园礼仪。二 创设良好的礼仪教育环境在幼儿园里进行环境的创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1、物质环境的创设:(1)公共环境的创设 在楼道悬挂礼仪标语、张贴礼仪图片;在园内设置礼仪板报专栏,提供相关信息;在幼儿园入口处,播放有关问候的歌曲等,从而营造园内的礼仪教育氛围。(2)班级环境的创

2、设第一,班级主题墙面的创设 幼儿园各个班级要根据礼仪课程的主题进行墙面的创设,可以将礼仪三字儿歌布置到墙面上,让孩子时时都能看到,巩固复习幼儿已学习的礼仪教育内容。也可以将幼儿、家长收集的礼仪图片;幼儿在园、在家的礼仪行为照片;幼儿自己创作的礼仪作品布置在礼仪主题墙面上。第二,班级区域环境的创设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课程的需要,在教室中创设娃娃家、茶艺区、戏剧表演区、语言区等区域,并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在娃娃家,提供小沙发、适合孩子尺寸的桌椅、家具、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的服装道具,娃娃等物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接待客人、如何使用礼貌用语,如何照顾孩子. 在戏剧表演区,提供幕布、

3、表演舞台、录音机、磁带和表演用的服装道具,教师可引导幼儿参与创编一些礼仪的情景剧,如在车站排队等候上车、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所.,教师也可引导幼儿根据近日的故事主题进行相关的戏剧表演活动。在茶艺区,墙壁上布置有关茶文化主题的背景图画,提供桌椅、茶具、茶叶、茶点等材料,在教师示范茶礼的流程后,可引导孩子在此区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礼仪知识。第三,建立区域活动的规则 要想更好地开展区域活动,就要建立一定的区域规则。区域人数的限定可以通过悬挂区域标志、贴小脚印、挂名卡等形式来进行。中大班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来制定、完善区域规则,如商定如何参与他人的活动、如何轮流等待、如何请

4、求他人的帮助等礼仪规则。再如,图书区的规则可以定为:一次只拿一本书、图书看完后要归位、安静地看书、爱护图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画)等。教师可将孩子们讨论的各个区域的规则打印在大纸上张贴在相应区域的墙壁上。因为这些区域规则是孩子自己亲自制定的,所以在活动中他们会更好地去遵守。(3)家长园地的创设为了让家长熟悉幼儿的礼仪课程进度以及幼儿在园中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礼仪教育,我们可以在各个班级创设家长园地,在家长园地里开辟礼仪教育专栏,向家长提供一些礼仪教育的文章或相关信息。如礼仪课程教学进度表、主题活动照片等,也可发动家长积极投稿或提供幼儿在家的信息(礼仪的图片或行为照片),吸引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

5、,家园共育。2、精神环境的创设:(1)教师应注重自身的隐性教育“教师是幼儿每日必读的书。”教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因此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应亲切和蔼、能营造平等、尊重、关爱、和谐、友善的环境,接纳每一个幼儿,并为他们提供与同伴及周围环境充分交往、接触的机会,让孩子在此环境中学会彼此尊重、彼此包容、彼此互助、彼此欣赏、彼此合作。幼儿园对幼儿开展礼仪教育之前,可以请专业人员对全园的教师进行礼仪培训。让教师学习成人的礼仪知识,如着装、仪容仪表、举止、表情和与同事交往等。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幼儿起表率作用。(2)家长应重视自身的隐性教育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

6、应在生活中注意自身的礼仪行为,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为了让家长更好地掌握礼仪知识,幼儿园可以定期给家长进行培训,组织家长学习成人的礼仪知识。如每周一开展“大手牵小手”的活动,安排相关人员和家长共同探讨关于礼仪的话题。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期初对幼儿的测查,了解孩子的实际发展状况,然后设计相应的礼仪课程和个别教育方案,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解决幼儿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参考工具书礼仪教育教师用书和礼仪教育幼儿用书,按幼儿园礼仪、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五个部分开展礼仪活动。活动形式分为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体教学。礼仪活动

7、可以结合当前的主题来进行,主题活动的开展以团体或小组的教学形式为主,方法可以采用故事启迪法、示范演示法、情景表演法、游戏童谣法等。 其次,在区域活动中开展礼仪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通过有准备的环境引导幼儿自动自发地学习,满足他们的个体需要。 再次,礼仪教育还应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如利用一些环节过渡时间开展诵读活动,或将三字儿歌引歌套词,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再如,每日入园、离园时,邀请班内幼儿做“小礼仪员”,在园门口分两侧站立,每侧三到五人,向来园接送孩子的家长问好,这样真正形成孩子与成人的互动,同时对成人产生极为强烈的影响和震撼,从而使礼仪教育真正实现由校园到社会、由儿童到成人的延伸

8、。 最后,我们还可定期开展礼仪汇报表演活动。每月举办“礼仪汇报表演会”,分别邀请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观看演出,让幼儿通过表演向成人传播礼仪知识,激发成人学礼仪、讲礼仪的兴趣。有条件的园所如能组织孩子在社区表演礼仪小节目则其效果更佳。四 家园共育1、学期初,召开“礼仪教育说明会” 幼儿园在开展礼仪教育之前首先要召开一个礼仪教育说明会,让家长明白为什么要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礼仪对于幼儿的将来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使家长从意识上感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从行动上来支持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2、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家庭也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要想开展礼仪教育,就要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幼

9、儿园只有与家庭和社区密切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和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约稿、邀请家长做助教等形式可以加强家园互动,更好地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如在礼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相关的主题资料(书籍、vcd、图片等),然后让幼儿带到园内进行分享交流,丰富幼儿的相关知识经验。再如开展“五一劳动节”的主题时,可以邀请幼儿的家长来园给幼儿介绍他们的职业、服饰等相关信息,和孩子产生对话,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劳动者,从而产生尊重之情。五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1)幼儿评价: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

10、,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因此,身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重视教育评价的工作。幼儿园的管理者、教师、幼儿、家长都是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教师要实现课程与评价之间的整合,就要在实践中建立积极的评价观,在课程中采用真实的、多元的评价方法对幼儿进行评价。因此,教师除了要注重自身对幼儿的评价之外,还要注重家长和同伴的评价,以及幼儿的自我评价。评价方法可以采用教师的观察记录、幼儿的自我反馈、家长的反馈以及建立幼儿发展档案等。如教师在班级中可以给孩子们创设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机会,为家长提供“观察指南”,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在自然的情境中学会观察孩子。另外,各班每周评出礼仪小标兵,根据礼仪知识掌握程度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情况评比一至五星礼仪小标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速度和发展状况,不断调整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2、教师评价(1)对教师进行礼仪方面的考核,考核合格的教师方能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2)开展每月的自评活动。设计教师自我反思表,不断让教师反思自己的礼仪行为是否合乎标准,以便更好地完善自我。(3)每月评选出“礼仪之星”,为教师们树立榜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