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电荷电路专题复习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8234825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电荷电路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电荷电路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电荷电路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电荷电路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电荷电路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电荷电路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电荷电路专题复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荷1摩擦起电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电中和都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带正电实质是缺少电子,物体带负电实质是有多余余电子。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注意: 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没有创造电荷或产生电荷,电荷的总量不变。2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

2、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用符号Q表示。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一个基本电荷所带有的电荷量为e=1.610-19C正负电荷的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3.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验电器。它是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将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若两片金属箔张开,表明物体带电。4导体和绝缘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原因: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

3、乎没有自由电荷。联系: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能变为导体。如:干燥的木棒是绝缘体,但潮湿的木棒是导体。玻璃在常温下是绝缘体,但红炽状态下的玻璃是导体。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导体和绝缘体都可用来做电工材料。(6)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与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相反。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而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即与电流方向相反

4、)。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 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10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11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12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13 串联:把元件逐个顺序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14 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5、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

5、度(简称电流)表示。16、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17、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18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电荷专题训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来源:学&科&网Z&X&X&K1自然界中只有 种电荷。用 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 摩擦过的 带

6、的电荷叫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2 叫电量,单位是 ,单位的符号是 。3验电器的原理是 ,验电器的作用是 。4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 电,电子带 电,电子是带有最小负电荷的粒子,电量为 ,称为 电荷,常用符号 来表示它。5如果物体得到电子,它就带 电;如果物体失去电子,它就带 电。6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 从一个物体 另一个物体,使 分开。7一个物体不带电时,是由于物体中原子核所带的 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 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 性,也就是对外不显 的性质。8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带 电荷。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的是 。9把两个带正电的轻

7、质小球相互靠近,将发生相互 的作用,把一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和另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靠近,将发生相互 的作用。10 的物体叫导体, 的物体叫绝缘体。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就可能 。所以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界限。11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导体内部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内部的 。12一个同学将塑料尺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把尺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来,这说明经摩擦过的塑料尺带了 。13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一带电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 电荷。14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可能带 电,也有

8、可能 。15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塑料梳子就会带电。这种使梳子带电的方式叫 。将带电的梳子靠近自来水龙头放出的细水流时,就会观察到 。16当带电体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 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 电荷互相 而张开。从金属箔的张开可以断定,跟金属球接触的物体是带电的。17金属中的电流是由 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的。18验电器主要是由(A)金属杆 (B)金属球 (C)金属箔 (D)玻璃外壳等四个部分构成。其中 是导体; 是绝缘体。19电线的芯线是用金属来做的,因为金属是 ;电线芯线的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橡胶或塑料是 。20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

9、相接触时,电子从带 电的物体转移到带 电的物体上,从而使两个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 。21下列物质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导体后面打“”,绝缘体后面打“”) 空气 煤油 稀硫酸 人体 陶瓷 塑料 水银 干纸 大地 22玻璃棒和绸子相互摩擦时, 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 上,因此玻璃棒因 了电子而带上 电荷。源:Zxxk.Com知识的应用23A、B、C、D四个带电的小球,已知:A吸引B,B排斥C,C排斥D,A带正电。则B、C、D三小球带电的种类分别是( )。 A正电,负电,负电 B. 负电,正电,正电 C. 负电,负电,负电 D. 正电,负电,正电来源:Z

10、xxk.Com24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小球时,相互吸引,那么,轻质小球( )。 A. 一定带了正电 B. 一定带了负电 C. 一定是不带电 D. 不带电或带负电都可能25两个带电体接触后都不带电了,说明它们原来带的电是( )。 A. 同种电荷 B. 异种电荷C. 等量同种电荷 D. 等量异种电荷26两个用细线悬挂着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吸引,由此可判定( )。 A一定是一个小球带正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 B至少有一个小球带电 C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27 穿化纤的衣服容易吸灰尘,这是因为化学纤维容易 的缘故。28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

11、 )。 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B物体内部没有电子 C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一个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29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才会发生带电现象 B相互摩擦的两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C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总是电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D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总是质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30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后分开,结果是( )。 A正、负电荷都消失了,两物体都不带电 B正、负电荷中和了,两物体都不带电 C正、负电荷中和了,两物体带的电量都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31橡胶棒跟

12、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毛皮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D橡胶棒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毛皮上3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A摩擦可以产生电荷来源:学科网ZXXK B摩擦时原子核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摩擦时核外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摩擦时原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3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因为物体( )。A物体只有电子 B物体没有质子 C物体得到了电子 D物体得到了质子34有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甲和乙,已知甲球带负电,乙球不带电,将它们用金属线相连时( )。 A有电流从甲流向乙 B有电流从乙流向甲 C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 D没有电流35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是导体,非金属是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