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8226128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文件环评函2006) 4号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 的函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水电水利建设 项目水生生态与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将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指南(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附件: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二。六年一月十三日 主题词:环保水电水利环评技术指南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2006年1月16日印发附件: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

2、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一、河道生态用水量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二、(一)河道外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三、1、直接计算法四、根据某一区域某一类型植被单位面积的需水定额乘以其种植面积计算。关键是确定不同类型植被在非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需水定额。五、2、间接计算法六、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或水分不足时,采用改进的彭曼公式。七、ET=ET0XKcXf(s)八、式中:ET为作物实际需水量,mm; ET0为植物潜在腾发量,mm; Kc为植物蒸散系数,随植物种类、生长 发育阶段而异,生育初期和末期较小,中期较大,接近或大于1.0,通过试验取得;f(s)为土壤影响因 素。九、十、。为实际平均

3、土壤含水率,旱地为占田间持水率百分数,%;0c1为土壤水分适宜含水率,旱地为田间 持水率的90%;0c2为土壤水分胁迫临界含水率,为与作物永久凋萎系数相对应的土壤含水率;为经 验系数,一般为0.80.95。十一、3、河道外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适用范围十二、直接计算法适用于基础工作较好的地区与植被类型,如绿洲、城市园林绿地等生态用水。间接计算法适 用于我国对植物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比较薄弱的地区及对植被的耗水定额难测定情况。十三、(二)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十四、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水文学法、水力学法、组合法、生境模拟法、综合法及生态水力学法。十五、1、水文学法十六

4、、水文学法是以历史流量为基础,根据简单的水文指标确定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国内最常用的代表方法有Tennant法及河流最小月平均径流法。十七、(1)Tennant 法十八、计算方法十九、根据水文资料以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数来描述河道内流量状态。二十、保护目标二十一、鱼、水鸟、长毛皮的动物、爬虫动物、两栖动物、软体动物、水生无脊椎动物和相关的所有与人类争水的生命形式。二十二、计算标准二十三、表1保护鱼类、野生动物、娱乐和有关环境资源的河流流量状况流量状况描述推荐的基流(10月3月)(平均流量)推荐的基流(4月9月)(平均流量)泛滥或最大最佳范围6010060100很好4060好3050良好2040一般或

5、较差1030差或最小1010极差010010基本要求a.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需水类型、不同保护对象,认真分析系列水文资料,进行相关河段数据分析,调整流 量标准,使调整后的流量符合当地河流情况。b. 水生生物对流量的要求在不同季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生态系统不同月份、不同季节对流量的要求,给出年 内下泄流量过程线,与水生生物生境要求相符合。适用条件 作为河流进行最初目标管理、战略性管理方法使用。(2)最小月平均径流法 计算方法以最小月平均实测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作为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式中:Wb为河流基本生态需水量, 108m3; Qij为第i年j月的月平均流量,m3/s; n为统计年数,T

6、为换算系数,值为31.536X 106s。 假设条件在该水量下,可满足下游需水要求,保证河道不断流。 适用范围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区域,生态环境目标复杂河流。对生态环境目标相对单一地区,计算结果偏大。2、水力学法水力学法是以栖息地保护类型的标准设定的模型,主要有基于水力学参数提出的湿周法及R2-CROSS法。(1)湿周法 计算方法湿周法采用湿周(见图1)作为栖息地的质量指标,绘制临界栖息地区域(通常大部分是浅滩)湿周与流量的关系 曲线,根据湿周流量关系图中的转折点(如图2)确定河道推荐流量值。图1湿周的定义 图2湿周流量关系 制约条件湿周法受河道形状影响较大,三角形河道湿周流量关系曲线的增长变化

7、点表现不明显;河床形状不稳定且随时 间变化的河道,没有稳定的湿周流量关系曲线,也没有固定的增长变化点。 适用范围适用于河床形状稳定的宽浅矩形和抛物线型河道。(2) R2-CROSS 法 计算方法采用河流宽度、平均水深、平均流速及湿周率指标来评估河流栖息地的保护水平,从而确定河流目标流量。其 中:湿周率指某一过水断面在某一流量时的湿周占多年平均流量满湿周的百分比。 计算标准表2 R2-Cross法确定最小流量的标准河宽(m)平均水深(m)湿周率(%)平均流速(m/s)0.36.3 0.06 50 0.36.312.3 0.060.12 50 0.312.318.3 0.120.18 5060 0

8、.318.330.5 0.180.3 N70 0.3 限制条件a. 不能确定季节性河流的流量。b. 精度不高:根据一个河流断面的实测资料,确定相关参数,将其代表整条河流,容易产生误差,同时,计 算结果受所选断面影响较大。c. 标准单一:三角形河道与宽浅型河道水力参数采用同一个标准。d. 标准设定范围较小:标准设定范围在河宽为18m30m。 适用范围非季节性小型河流。同时,为其它方法提供水力学依据。3、组合法(水文一生物分析法)(1)计算方法 采用多变量回归统计方法,建立初始生物数据(物种生物量或多样性)与环境条件(流量、流速、水深、化学、温度)的关系,来判断生物对河流流量的需求及流量变化对生物

9、种群的影响。(2)研究对象鱼,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纲动物、软体动物等)和大型植物(高等植物)。(3)适用条件适用于受人类影响较小的河流。4、生境模拟法(1)计算方法根据指示物种所需的水力条件的模拟,确定河流流量。假设水深、流速、基质和覆盖物是流量变化对物种数量 和分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调查分析指示物种对水深、流速等的适宜要求,绘制水深、流速等环境参数与喜 好度(被表示为01之间的值)之间的适宜性曲线。将河道横断面分隔成间隔为w的n个部分单元(见图3), 根据适宜性曲线确定每个分隔部分的环境喜好度,即水位喜好度(Sh)、流速喜好度(Sv)、基质喜好度(Ss)、 河面覆盖喜好度(Sc)。根据下

10、列公式计算每个断面、每个指示物种的权重可利用面积(WUA),其中Ai为宽度 为W,长度为两个相邻断面距离的阴影部分的水平面积。WUA =计算不同流量下的WUA,绘制流量与WUA曲线,WUA越大,表明生物在该流量下对生境越适宜。(2)适用条件河流主要生态功能为某些生物物种的保护。5、综合法(1) 计算方法以BBM法为代表,从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专家意见综合研究流量、泥沙运输、河床形状与河岸带群落之间的关系。(2) 限制条件 资源消耗大,时间长,一般至少需要2年时间。(3) 适用范围 综合性、大流域生态需水研究。6、生态水力学法(1)计算方法通过水生生物适应的水力生境确定合适的流量,属于生境

11、模拟法。假设水深、流速、湿周、水面宽、过水断面 的面积、水面面积、水温是流量变化对物种数量和分布造成影响的主要水力生境参数;急流、缓流、浅滩及深 潭是流量变化对物种变化造成影响的主要水力形态。模型分三大块(见图4),一是河道水生生境描述,该模 块调查分析水生生物对水深、流速等水力生境参数的最基本生存要求;分析水温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 水生生物对急流等水力形态的基本生存要求。二是河道水力模拟,利用水力学模型对研究河段进行一维三维 水力模拟,计算不同流量时研究河段内各水力生境参数值的变化情况。分析一、二两个模块,制定水力生境指 标体系。三是河道水生生态基流量的决策,由水文水资源、水力、环评、

12、水生生态工作者依据水力生境指标体 系,结合河道的来水过程、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政策综合确定河道生态基流量。(2)指标体系枯水期指标体系: 沿程水力生境参数:统计水力参数在不同区间段的河段长度,及每个区间河段长度占整个河段长度的百分比, 避免因计算出的某一河段参数偏低,而该段在整个河段中所占比重非常小,单凭最低值进行判断所造成的失误。 水面面积:统计不同流量情况下水面面积大小及占枯水期多年平均流量情况下水面面积的百分比。 水力形态:统计不同流量时缓流、急流、较急流、较缓流的段数、累计河段长度及每种形态河段长度占总河 段长度百分比。统计不同流量时浅滩及深潭的个数。年内变化指标体系: 水温:各月

13、水温沿程变化图,在出现极端水温断面处,列出不同流量情况下各月水温值。 典型断面水深等水力生境参数年内变化:在有较大支沟汇入断面,比较水力生境参数的年内变化。(3)指标标准表3生态水力学法确定大型河流最小流量的水力生境参数标准 生境参数指标最低标准累计河段长度的百分比最大水深 鱼类体长的23倍95%平均水深NO. 3m 95%平均速度NO. 3m/s 95%水面宽度N30m 95%湿周率N50% 95%过水断面面积N30m2 95%水面面积N70%水温适宜鱼类生存、繁殖生境形态指标概念界定急流平均流速N1m/s段数无较大变化,急流、较急流段累计河段长度减少V20%。较急流 平均流速0.5m/s1

14、m/s较缓流 平均流速在0.3m/s0.5m/s缓流 平均流速W0.3m/s深潭 最大水深N10m个数无较大变化浅滩 河岸边坡W10, 5m范围内水深W0.5m(4) 适用条件适用于大中型河流内的水生生物生态流量的计算。对中型河流,上述标准适当降低。(三) 维持河流水环境质量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1、7Q10 法 采用90%保证率最枯连续7天的平均水量作为河流最小流量设计值。2、稳态水质模型 以河流的每一个排污口为河段分界线,将河流概化为多个河段,对一般内陆河段,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公式为:对潮汐河段和河网化河段,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公式为:对整个河段,总允许纳污量W等于各河段允许纳污量Wi之和。式中

15、:Wi为河段i污染物允许排放量,g/s;CS为从某断面流出的污染物浓度必须满足的水环境质量标准,mg/L; Q0为上游来水流量,m3/s; qi为河段i污水流量,m3/s; C0为上游来水中的污染物浓度,mg/L; K为污染物 衰减系数,d-1;xi为河段i混合过程段长度,m; u为水体平均流速,m/s; Ex为纵向分散系数,cm2/s。3、环境功能设定法根据河流水质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浓度,推算满足河流稀释、自净等环境功能所需水量的方法。将河流(河段)划分为i个小段,将每一小段看作一个闭合汇水区,根据水量平衡法及水质模型,计算每一段 的河道需水量Qvi(i=1,2,n,),然后对其求和,即得整个河流(河段)的环境需水量。其中,Qvi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方程:式中:入为河流稀释系数;Qwi为i小段合理的污水排放总量,指达标排放的废污水量;Qni(p)为不同水文年(如 多年平均、枯水年、平水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