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词--解连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822012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物词--解连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咏物词--解连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咏物词--解连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咏物词--解连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咏物词--解连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物词--解连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物词--解连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物诗词鉴赏解连环孤雁向咏梅 教学目标1、鉴赏咏物诗词,透过孤雁形象感悟诗人的身世之愁,家国之痛的深重情感2、从鉴赏中探寻鉴赏咏物诗词的方法,提升诗词鉴赏能力3、教学重难点鉴赏咏物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请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挑战吗?喜欢很好,我也很喜欢挑战,中国第一个世 界冠军容国团说: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表现了他在面临挑战时的无畏勇气和拼 搏精神。出示幻灯片。今天我也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接受一场挑战。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鉴 赏诗词比较难,鉴赏咏物诗词就更难,而今天我要和同学们来鉴赏的这首词又是咏物词的巅峰 之作。可谓难上加难。我翻遍了中学的教科书以及教学资料,都没有找到与这首

2、咏物词相关的 课件材料。有很多老师都建议我不要给同学们选用这一首词, 说太难了,担忧同学们不能理解, 但是我很想接受这样一种挑战。我也相信同学们,相信你们有这份勇气也有这份能力和老师一 起来接受这次挑战,来攀登这座咏物词的巅峰,如果你攀上了这座巅峰,你将成为一个勇敢而 睿智的人;如果你攀上了这座高峰,你将敲开宋词鉴赏的大门,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好, 那就让我们开始挑战吧!二、新课出示幻灯片:咏物词概念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咏物诗词咏物诗词是一种以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词,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象的描写中。常用的方法就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比喻 等手法。师

3、补充:自然界的山川河岳、鸟兽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寄托情感抒发志向的对象, 这些对象往往都具备与人的某种相似之处。弄清楚概念之后,看看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出示幻灯片:本节课教学目标1、鉴赏咏物诗词,提升鉴赏诗词能力2、从鉴赏中探寻咏物诗词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孤雁 :解连环孤雁张炎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 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产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一初读诗歌,感知词的悲凉意味。1

4、0分钟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初步感受这首咏物词的韵味。生朗诵之后进行指点:同学们读得很好, 声音很洪亮,有气势,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同学们 富有挑战的激情!词的朗诵和诗的朗诵是有区别的,诗的节奏是固定的,比方五言诗就是二一 二感时花溅泪或者是二三窗前明月光的节奏,七言诗是二二三或者是四三的节奏, 但是宋词最开始是用来唱的,其实就是歌词,所以节奏灵活多变,有的是一个字一停顿,有的 是两个字,三个字,甚至有的是七八个字要连着读,比方“楚江 空 晚”是二一一 “料 因 循误了”是一二二的节奏。“正 沙净草枯”是一四的节奏,也可以根据情感需要停顿,想伴侣、 犹宿产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就可以根据感情

5、和句意来停顿。词的朗诵还要注意情感的 把握,同学们觉得这首词 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把握呢?生:悲凉凄凉。师:从哪些地方可以 看出凄凉呢?好,同学们对对感情分析是准确的,请一位同学来朗诵,然后老师来尝试一下好 不好?师范读师配乐朗诵,读出悲凉的意味同学们鼓掌 谢谢,你们为什么给老师掌声?你 觉得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下面有请一位同学来朗诵师点评:读的节奏,音韵,普通话重音抑扬顿挫,高低起伏 情感两位学生读,点评,情感齐读二精读诗歌,鉴赏形象和情感,探寻方法28分钟好,刚刚同学们的朗诵已经将这首词的情感表达出来,很凄凉的情感,我相信同学们一 定对这首词有了初步的感觉,那么你有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请四

6、五位同学发言学生可能从表达情感,孤雁的特点来答复刚刚有同学说到写出了孤雁的形象,那么请同学们 讨论一下:词中孤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孤雁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师板书:雁:离群愁苦 思念同伴 恍惚惆怅 幽怨 期待与同伴团聚的孤雁形象写孤雁的环境:楚江空晚 沙静草枯 水平天远楚江悠悠,秋空辽阔,薄暮时分, 恍然惊散”的失群孤雁,万里飞翔,徜徉徘徊,无限惆 怅。作者把雁置于这空阔的空间,更加反衬雁之 孤小”,惟其 空”,才愈见离群雁之 孤”; 惟其 晚”,才更显离群雁之 凄冷”。可谓景中含情。“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离群而 散”,已觉 恍然“,而 万里”,更足可悲,这怎能不使

7、孤 雁在 惊”悸之余感到 怅”然假设失呢?仅一传神之 怅”字,写事更写情,它把 离”前之可恋,离”时之痛苦,离”后之茫然的复杂的感情,曲折婉转地表达出来了。既离群万里,则渺渺天地间惟一孤雁而已,自顾其影则不免生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感,故只有另寻栖身之所,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是这种孤栖自爱神态的写照。只好孤独地寻找栖 身之所,俯视寒塘,欲下未下,低空盘旋,低头自顾,形影相吊。它似乎在寻找伴侣,寻找宿 处。而孤雁寻觅到栖身之所了吗?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在惊魂未定之际,目光所到之处,只有寒水暮天相接,漠漠荒沙、瑟瑟衰草,依然荒寥而已。来亦孤单,去也孤单,只好 徘徊顾影,使人进一步体味它的孤独。

8、远处沙洲,沙净草枯,孤雁终于安息下来。离群”顾影”这些字眼都 孤雁”孤独的处境。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孤雁的情感是怎样的就可想而知了,孤雁的情感是怎样的?怅-一一思一一怨呼-一一怕咏物诗词作者就是要用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作者极力渲染了孤雁这个孤独寂寞哀怨的形象,他是用孤雁来寄托怎样的情怀呢?作者和孤雁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到底是怎样的人出示作者背景生平幻灯片: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 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六世祖张俊循王,世袭官位,也是南 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著有词源、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

9、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 宋末四大家”。因他写 了这首著名的孤雁词,世人称其为 张孤雁”。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过着锦衣玉食的公子哥生活。张炎三十一岁1279年时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祖父被杀,父亲失踪,妻子家眷及财产全被元军掳走,他只身一 人逃出临安,从此开始了一个人孤独无依的漂泊,贫困难以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不顺,失 意南归,落拓而终。本词写于南方漂泊之际。师:了解了作者生平,那么我们知道作者的的处境就像那一只离群的孤雁,在失去家人朋友后单独一个人孤苦无依地漂泊。从这里我们就了解到,张炎此时是一种怎样的处境:亡国失家,失去所有朋友的消息, 失去

10、生活的依靠,而亲人们都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妻子还在北方受苦,诗人又何尝不像那 一只孤独哀怨、惆怅万分的孤雁呢?所以到此诗人的情感也就非常明显了,请一个同学来概 括。师板书 情:孤独,愁苦,哀怨,悲愁,身世之感家国之痛讨论:诗人又是怎样来抒发这种情感的?生答复借物抒怀主要是用典:写不成书 残毡拥雪 长门未羞他双燕归来写不成书”两句言雁寄托相思,写出孤雁之神态。群雁飞行时,行列整齐如字,故称雁字。这里用雁足传书发挥,深化词境。雁本习惯群居,如今 恍然惊散”,孑然独处,形只影单,对 伴侣极为想念。但伴侣已经悠然远去,即使满怀深情,也无法表达,即使勉强飞上天空,也 写 不成书”,不过是字中的一个小小的

11、点划而已。因此 只寄得相思一点既写出唯孤飞神态, 雁之孤单;也暗示出了作者的孤单,写出作者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写出作者在漂泊南北家 破国亡之后,漂泊南北的困苦、凄凉、孤独之情。因此人与雁融为一体了。如果说,恍然”离散使得孤雁怅然假设失,因而无奈地去别寻栖所的话;那么,依然荒寥更足以使之凄怆伤神, 而 写不成书”两句所表达的那种痛苦竟无人可告之情, 则转而化为某种程度的悲壮了:雁既失 群于万里之外,不能和同伴共排雁字,只有向他们遥寄一片相思之情了,此其一;因此,违误 了久困于胡地的 故人”的凝盼之情故人”殆指沦于北人之手切盼南归的故国父老,此其二; 联系作为宋朝遗民的张炎当时朋友散失、家国破碎、孤

12、身一人、满目凄凉的处境,可以想见, 即使有书可传,那 故人”之愿又将告于何人?此其三。然而这种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却是通过 作者极疏淡自然之笔两句用一事而又一气贯注写出的。料因循”两句,用苏武雁足系书事,汉书苏武传载匈奴 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此处以苏武被匈奴所拘时的遭遇比喻南宋被迫 北行、守节不屈者的艰难景况。这句字面上意思是说,想来这孤雁因循自误,愧对艰苦持节的 苏武。正是孤雁因为失群,而辜负了担在身上的这一重任。寄寓作者的自愧:自己因循自误, 象失群之孤雁,壮志未成,愧对那些被迫北行、守节不屈的壮士。“长门”用重笔以绵绵不断的旅愁,用汉武帝陈

13、皇后罢退长门宫故事。长门”所 弹”者,昔陈皇后之 怨”;而筝柱斜列如雁行,故在此又是孤雁之 怨”。谖”字,极度渲染孤雁的哀怨。 作者以 浑化无迹”之笔,借陈皇后之事,将人、雁之 怨”一起写出,从而抒发了自己亡国之思 家破之愁无人可告亦无人怜之的一片愁怨之情。可是旅愁无限,有谁堪怜;锦筝弹怨,又有谁理会?孤雁之哀愁既无人可告,那么雁之凝盼思归的迫切心情是可以想见的。“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这是个飘渺的幸福的设想。玉关春雨,北地黄昏,却是 将怎样和旅伴们重见呢? 怕”字含意深微。孤雁由 离群”之 怅而生 谁怜之 怨,又由 怨” 而生 暮雨”中之 呼“,从 呼“又生 怕”,于是读 暮雨”二句

14、,读者脑海里会出现这样一幅动人 的情景:瑟瑟秋风、潇潇暮雨中,望伴情切的空中孤雁,一声又一声呼叫,找寻着同伴,它要 尽最后一丝力量飞到它们身边,倾诉离后之情。它坚信,同伴们就在不远的前方。然而,突然 之间它又由 呼”而怕”了:是怕见同伴于突然之间,怕”自己不胜那突如其来的巨大的喜悦和幸福潮流的冲击。一个 怕”字,生动而逼真地刻划出雁经过长途跋涉,备尝离群之苦后梦想 自己即将在 蓦然”间重见同伴时那种喜悦、激动而又有些不安、焦躁的复杂矛盾心理。至此,孤雁之情已至深至切似乎无法再写, 但作者意犹未尽,再次从虚处下笔,进一步替孤雁 设想:朱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长期的期待与渴望,一旦相见期近,

15、反怕春期之骤至。 虽能相见也无愧于寄身画栋珠帘双双紫燕了。 从用意上看,此二句实承以上而来。即如上所述, 孤雁之愁已至浓至厚,无法解脱,其望归思伴之情已至深至切,无以复加,但退一步说,即使 雁之愿望无法实现,它也绝不愿像在春日融融中翩翩归来的 双燕”暗指归附元朝者寄人屋檐 下一样,寄人檐下,以博主人一笑,从而表现出雁之孤高自傲的情怀,使其形象得到了升华。 而在这空灵蕴藉中,作者不愿事奉新朝的心迹也得到含蓄而委婉的表露。 这在情感上,表现为 异军突起;而着重从孤雁内心情感的发展变化上 一一由怅”而 怨,由怨而 呼而 怕”,写 出了动感,因此,在意脉和情感节奏上,于自然流转之中包含着起伏跌宕, 于空灵之中见出流 动,从而给人以和谐的美的享受。师:词人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化用进这些典故之中,不着痕迹。从以上分析,我们也就感受到了作者将自己比喻成孤雁的高妙之处了,著名词论家王国维说词有两种境界,一种 是有我之境,一种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好的咏物诗词一定是物与我的完美统一,那么这一首词是否到达了无我为一的境界?写一只离群万里,孤独无依渴望回到雁群的孤 雁,实际暗写自己与亲人失去联系,一个人孤苦无依,孤独愁苦,渴望得到亲人的消息,一个失去国家,失去亲人的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