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厚度仪器比对试验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8219163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保护层厚度仪器比对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仪器比对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仪器比对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钢筋保护层厚度仪器比对试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钢筋保护层厚度仪器比对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保护层厚度仪器比对试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保护层厚度仪器比对试验钢筋保护层厚度是一项重要的结构物耐久性指标,也是影响结构物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全线混凝土工程质量状况來看,结构物的强度等主要指标己基本得到保证,但是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相对偏低,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有待加强。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准确性,更好地控制施工质量,8月25日,中心实验室开展了结构物钢筋保护层厚度比对试验。一、仪器与材料1.1仪器仪器A:R51+扫描型钢筋位置测定仪,钢筋直径适应范围为6mm0)50mm,保护层厚度范围为第一量程:6mm90mm,第二量程:7mm180mm,仪器见图1.1。仪器B:BJDW-1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钢筋直径测量范R

2、:6mm可探测保护层厚度范围:第一量程:6mm90mm,第二量程:6mm200mm,仪器见图1.2o图11R51+扫描型钢筋位置测定仪图1.2BJDW-1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1.2结构物随机选取一片拆模后的箱梁,本试验选择装备园区大桥右31处35m箱梁作为试验检测对象,该箱梁浇筑日期为2015年04月22日,纵向钢筋为10mm,设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5mnio二、检测过程及结果2.1检测过程仪器A常规开机,设置钢筋直径参数,仪器校正常数分别还原为初始状态,保证两台仪器都在检定有效期内并在控。(2)在箱梁顶端附近随机选取某一区域作为具体检测范围,确定箱梁中钢筋的大致位置、走向和直径,选择一个

3、起始点,分别沿横向和垂向进行扫描,找出内部钢筋在箱梁表面的对应位置,用粉笔标出,共选取54个测点,对每个测点进行编号,每个编号第一位数字表示所在行,第二个数字表示所在列,见图2.1,相应的现场照片见图2.2。图2.1测点位置及编号图2.2现场检测(3)使用仪器A分别检测各标定点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并记录。(4)使用仪器E分别检测各标定点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并记录。2.2检测结果及分析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见表2.1。表2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测点111213141516171819仪器A444950435146434744仪器B384342423940393838测点21no2324252627

4、2829仪器A444643444544434343仪器B384239393940373838测点313233343536373839仪器A414445444545434443仪器B414241403940373838测点414243444546474849仪器A424547464746444545仪器B404142414040383838测点515253545556575859仪器A424547464747464645仪器B404142414040383838测点616263646566676869仪器A424445464544424546仪器B374040404037383838(1)显著性

5、差异分析选取第一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如表2.2。表2.2第一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测点111213141516171819仪器A444950435146434744仪器B384342423940393838差值6681116496差值的算术平均值为:X=63:样本均方差=40.13采用t检验法,给定显著性差异0=0.05,自由度n=9-l=8o查t分布表得Z=2.306o计算t=X=0.05,由于tVi,所以两台仪器检测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帧(2)对表2.2中第一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可得到图2.3。444342109443 y=0.2988x+26.019 2=0.138

6、940455055仪器A检测结果图2.3两仪器对比测量值统计图从图2.2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关系数较小,说明两个仪器的实测值相差较大,二者之间基本没有相关性,对其余行的检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也可得到类似的结论,不再一一赘述。三、结论(1) 两个仪器的型号、工作条件等不一样,均能独立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检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用同一标准进行比对和统一。(2) 二者的检测结果基本没有相关性,说明二者的准确度不同,至于哪个仪器的检测结果更准确,尚需和真值进行比对,开展进一步分析。(3) 通过现场检测操作可以发现,仪器B的灵敏度稍差,反应稍慢,相对降低了检测效率,但是通过现场观察可以大致判定其检测数据更接近真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