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奴隶英雄.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58213308 上传时间:2023-12-0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奴隶英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奴隶英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奴隶英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奴隶英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奴隶英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奴隶英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奴隶英雄.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奴隶英雄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奴隶英雄。教学目的:1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勇武机智、富于对抗精神的英雄形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初读课文,引导发现课文特点。1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奴隶英雄。这篇课文和以前读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自己去发现。2 出声地读课文。注意正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3 汇报自己的发现。老师说明剧本的特点,指导读剧本的方法。剧本,与平常所见的文章表达形式不同:一般在开头,先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剧中人物和布景等,然后写人物对话。故事中情节的开展变化,人

2、物的动作、感情、语气等,一般都在括号里用小字注明。用这些不同的表达形式共同表现剧本的内容,所以在阅读剧本的时候,不能只看大家印的人物对话,应该把开头的说明、人物的对话和括号里的小字联络起来阅读,考虑,展开想象,边读边在头脑里演戏、看戏。二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1 用老师指导方法读课文,想一想,什么是奴隶,_命运怎样?他们为什么起义?谁是奴隶英雄?他哪些地方值得你佩服?2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斯巴达克与众奴隶对话和起义的局部,读出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控诉,读出斯巴达克的英雄气概。三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剧中的情景。1 指导分角色试读。注意读出剧情和人物的思想感情。2 分角色排练,准备表演。10

3、至15人自愿结组,群策群力研究读好。四 进展表演,互相评议。六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络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络生活实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优美。2感受浓浓的亲情,珍视与亲人之间的美妙情感。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古诗,感悟、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的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

4、地反复诵读,抓住诗中所写的日常生活片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今天,我们切合时宜地来学习一首和秋季有关的诗秋思。2、板书:秋思。齐读。3、释题:说说你对“秋思”的理解,再带着你体会到的感情读题。4、质疑:对了这一诗题,你又有什么想要问的吗?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评读。3、反复朗读,考虑: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互动交流。三、品读,感悟情感。1、默读,考虑: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互动交流:(见秋风;意万重;复恐、不尽;又开封)3、带着

5、自己的体会,感情朗读。4、指名读。四、回读,总结、积累。1、回忆诗中描绘的日常生活片断,反复朗读。2、背诵古诗。3、师总结: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五、拓展延伸。1、搜集其他写“秋天”、“思乡”的诗词、佳句。2、给家人写一封信,传达你对家人的浓浓亲情。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赤壁之战一谈话,交代故事背景。板书课题这是我国历一个非常有名的战例。你们一定想知道它发生的历史背景,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斗的过程怎样,结局如何?请听: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

6、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在一起,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样打,还得想个计谋。黄盖说计谋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那么,“火攻”这一仗是怎么打的呢?黄盖是怎么办的呢?让我们从今天要

7、学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理解故事情节。读第一遍,注意生字新词的音,把每一句话读通顺,自己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次。读第二遍,注意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作简明的批注,想想故事的开展、高潮和结果是什么。三细读,认识故事人物。再读课文,考虑:在赤壁之战过程中,曹操的神情动态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个体默读、画句、考虑之后,老师可组织全班交流。四练读,深化理解故事。1.回忆故事情节,看看“火攻”计谋的施行主要有哪些关键的步骤?2.从“火攻”计谋的制定与施行,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3.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什么可以获得成功?4.抄一抄,背一背。词语采集:

8、满江火滚喊声震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诗句采集: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片段采集: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附:板书设计1.东汉末年:孙权结合刘备抗击曹操周瑜黄盖诸葛亮注:供介绍历史背景用2.周瑜火攻曹操三万兵八十万兵黄盖假降喜接降书趁风行船笑迎黄盖备引火船省悟已迟二里点火叫苦连声伏兵追杀登岸逃走数军合围伤亡沉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注:供理解领悟课文用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将相和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生字:

9、璧、允、廉、颇、侮辱、拒。2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回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3重点句、段: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假如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二才能训练点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适宜的小标题。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p 人物的性格特点。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根底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故事之间的联络。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三德育浸透点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英勇,对友胸怀宽广、忍辱让步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

10、错就改、勇于改正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本文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p 、讨论、交流解决。二本文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络。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根底上,分析p 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络,打破难点。三本文的疑点是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决这个疑点的方法是先解决本文的重、难点,再到达水到渠成解决疑点的目的。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根据课后考虑题默读课文,独立考虑、分组讨论、集中交流。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复述课文。4课堂口头、笔头练习。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的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

11、加点词语。2初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4分析p 第一个故事。二整体感知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开展和结果。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的完成过程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歌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2简介背景、提醒课题。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

12、秦国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拟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2解词: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诚意:真心。绝口:因回避而不说。失信:容许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誉。抵御:抵挡,抵抗。推辞:谦让不干。理屈:理由缺乏或不合道理。屈,理亏。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

13、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如今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表示向人认错赔罪。3质疑问难,老师巡视、点拨。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缺乏。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

14、的起止,并用一个适宜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2讨论交流: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经过:蔺相如机智英勇斗秦王。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p 蔺相如的性格特点。讨论、交流、整理: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假如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假如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英勇。语言:“这块璧有点小缺点,让我指给您看。”机智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成心指点璧上有缺点,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如今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英勇。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英勇。7看图讲述,训练表达。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复述故事才能。进一步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