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8209498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研究 目 录第1章引 言41.1 选题背景41.2 研究目标和意义41.3 研究思路5第2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62.1 信用风险基本概念62.2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目标62.3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72.3.1 专家制度法72.3.2 财务比率评级法72.3.3 信用评分方法7第3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83.1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83.1.1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93.1.2 全面的银行监管主体103.1.3 合理地利用外部信用评估机构103.2 新加坡发展银行集团的风险管理框架113.3 国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123.4 国际活跃银行风险

2、管理的发展趋势13第4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及问题分析154.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154.1.1 银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偏高154.1.2 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不良存款数额巨大154.1.3 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赢利性比较差164.1.4 资本充足率偏低流动性差164.2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问题分析174.2.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落后174.2.2 风险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174.2.3 对风险管理理念的认识比较片面184.2.4 信用风险管理的独立性相对较差184.2.5 风险管理分析技术与信息掌握的差距巨大18第5章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205.1 培养信用风险的管理

3、文化205.2 完善风险测量体系,加快商业银行内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205.3 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205.4 借鉴国际现金银行的现金风险管理方法理念20第6章结论与展望22参考文献23第1章引 言1.1 选题背景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古老、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信用风险影响着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所包含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与经济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到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协调发展。因此,如何在追求收益的过程中更好的防范和控制好风险,一直是一个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中,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颇费精力,不得不时时刻刻认真对付的事。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国有商

4、业银行不仅面临着绝大多数国外商业银行同样面临的经营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更面临着一些特有的风险,如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风险,不平等竞争的风险等等。在特定时期,由于信用风险形成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和资本充足率偏低造成的不能足额拨备准备金问题,已成为国有银行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和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内银行业面临着参与国际竞争的挑战。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开发适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适应巴赛尔协议新框架的需要。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银行融资仍将是企业筹措

5、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不仅足商业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进行内部管理的自主行为,从全局上看也是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导致银行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崩溃,引发货币危机、股市暴跌和金融危机的需要。1.2 研究目标和意义通过对商业银行风险基础的阐述,以加深我们对商业银行风险的了解和理解,更准确的理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并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披露并与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简单的对比,从中找出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潜在的不和问题,最后就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有参考性的对策和改进方法。希望通过分析找到

6、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规范化,使信用风险得到更好的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是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而这也导致了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从而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的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现代金融业的竞争与其说是资产规模的竞争,不如说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竞争。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银行融资仍将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将是我国金融风险的主要构成因素。这就决定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中的风险,因此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具

7、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对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也有借鉴作用。1.3 研究思路本文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首先通过对商业银行营运中存在的风险的概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的描述,使读者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和认知。同时本文还采用了比较研究法,对比了国内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情况找出差距。本文是在阅读大量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内容做出分析、对比、总结,并概括出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不断完善并完成的。首先,简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其次,对比了国际上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找到不足得到启示。然后,系统的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找出其中的问

8、题,然后深入分析,总结、对比就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最后,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第2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2.1 信用风险基本概念风险(Risk)是市场经济中被广泛使用的名词,风险定义是:指引起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需要在有一定的风险情况下做出决策,并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情况下以期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正是由于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这便构成了一种风险。对于信用风险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它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也即债务人不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债权人经营带来的风险。另一种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有广义和

9、狭义之分。广义的信用风险指所有因客户违约(不守信)所引起的风险。狭义的信用风险通常是指信贷风险。第三种观点认为,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更为一般地,信用风险还包括由于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的变动和履约能力的变化导致其债务的市场价值变动而引起的损失可能性。因此,信用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本文持第三种观点。信用风险有四个主要特征:客观性,信用风险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传染性,因为一个或少数信用主体经营困难或破产而可能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可控性,可以通过控制使风险降到最低;周期性,信用扩张与收缩一般会

10、交替出现。2.2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目标风险管理是指机构或个人运用各种金融或其他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面临的风险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消除风险或减少损失的经济性活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对银行经营中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和处置风险,以最小的成本将信用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方法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观点,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动态评估。监测中将信用风险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从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具体到我国的情况,信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第一,保证金融资产的质量。保持一定的资金流动性是银行业赖以生存

11、的保证,由于银行经营内容的特殊性,很容易造成呆账数量上升,因此必须用风险管理加以保障;第二,防范信用风险,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做好信用风险的管理工作是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一项有效的防范措施。第三,稳定社会。由于银行的经营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信用风险发生之后,必然会危及到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的正常经济运转,因此只有将稳定社会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才能更好地确保经济生活的正常进行。2.3 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信用风险管理就是对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回避、防范、转移或保留吸收),其中信用评估是基础和关键。

12、信用评估是指对可能引起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测量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为贷款决策提供依据。信用风险评估的一般方法是专家判断法和贷款评级法,包括财务比率评级法和信用评分法。2.3.1 专家制度法专家制度法是一种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它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这种方法的最大特征是:银行信用的决策权是由该机构中那些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人员所掌握,由他们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因此,在信用决策过程中,信贷人员的专业知识、主观判断以及某些考虑的关键要素均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2.3.2 财务比率评级法借款企业的财务危机是导致其违约的

13、重要原因。为此,商业银行将信用风险的分析和衡量转化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和衡量,建立了信用风险的财务比率评级方法,即银行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简单的数学计算,对银行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比较分析借款人和其所处行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从而判定客户的信用风险状况。财务比率评级方法也是国内商业银行至今仍在使用的主要信用风险分析方法。2.3.3 信用评分方法信用评分方法是用被评级对象的信用得分衡量其风险特征的大小。这一方法按照信用得分进行排序分类,划分等级,认为分在同一级别的评级对象具有相同的风险特征,这里主要介绍Z评分模型。Z评分模型是由美国纽约大学的著名风险管理专家奥特

14、曼开发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是一种建立在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基础之上的,通过运用特定的财务特征比率和配套的模型,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相应的分值,以此衡量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企业在逐渐走向破产的过程中,分值也在不断地降低。Z评分模型是一种在衡量企业信用风险中较为常用的模型,虽然不能预测出企业破产的准确时间,但可以通过不断地跟踪分析,推算出企业向破产方向恶化的趋势,因此它既可以作为一个预测性指标,也可以作为一个监测性指标。针对本文需要衡量的非上市的制造性企业,Z模型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所示:各指标的含义具体如下所示:,针对评估所得到的结果,如果Z值小于1.23时则表明风险很大,Z值大于2.9时表明企业风

15、险很小。第3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各国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不尽相同,相对来说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比较成熟,发展中国家的风险管理则相对落后,水平有较大差异。但各国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本身都在试图通过实施外部监管和内部评级等方法来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这一点是一致的。因此,研究国际活跃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我国风险管理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3.1 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征信国家,也是世界上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美国的商业银行信用体系不仅有比较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而且有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企业主体,还有对信用产品有着强烈需求的信用产品使用者。美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框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3.1.1 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在美国,与信用管理有关的法律体系比较完备,信用产品的加工、生产、销售、使用的全过程都被纳入到法律范畴。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期间,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这些法律主要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