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5817463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学年第二学期学生学习水平单元评价三年级语文(二) (时间:90分钟) (学完三、四单元使用)学校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听力(11分)1听写词语。(5分) 2听老师读一段话,根据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6分)(1)卢沟桥全长266.5米,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 )(2)卢沟桥每个石拱长度一样。 ( )(3)卢沟桥是一座连拱桥。 ( )二、基础知识(33分)1比一比,组词。(8分) 何( ) 丁( ) 卷( ) 复( ) 荷( ) 叮( ) 倦( ) 腹( ) 2看图写成语。(6分) ( ) ( )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再读一读。(9分) 温和的(

2、) 舒适的( ) 熟悉的( ) 愤怒地( ) 准确地( ) 情不自禁地( ) 马儿跑得( ) 燕子飞得( ) 妈妈气得( )4选成语填空。(6分) 百发百中 博览群书 脚踏实地 一举两得 (1)叔叔从小( ),所以知识面很广。 (2)他射箭总能( ),真可谓是射箭能手啊! (3)我们做事应该( ),一步一步把事做好。5照样子,把句子改写成陈述句。(4分) 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1)说谎,不是自欺欺人吗? (2)你像他那样认真学习,能不取得好的成绩吗? 三、阅读与积累(36分)1把下面的格言、谚语和成语故事补充完整。(10分)(1)花有 ,人无 。(2

3、) ,冰在薄处裂。(3)将课外收集的其中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或思想方面的谚语写下来: (4)下面的成语故事你知道吗?请补充完整。并在课后再读读这些故事。 ( )滴( )穿 ( )舟( )剑 ( )底( )蛙 ( )耳( )铃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4分)(1)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 )(2)“亡羊补牢”的“亡”指的是“死亡”。 ( )(3)“南辕北辙”的“辙”意思是“车轮压出的痕迹”。 ( )(4)更羸之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7分)老师让这几个

4、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 ),( )。”(1)根据课文内容,把语段补充完整。(4分)(2)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从老师的话中获得了什么启发,请写一写。(3分) _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捉蟋蟀去年暑假,我在乡下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最有趣的要算与表弟在草丛中捉蟋蟀了。 乡村的夜晚,四周静悄悄,我和表弟准备好手电、纸筒,踏上了田间小路。没走多远,表弟忽然停住脚步,悄悄地对我说:“附近

5、肯定有一只蟋蟀,我们一来就不叫了。先蹲下来等等看!”他拉着我蹲下来,又叮嘱我说:“千万别出声。”我心想,表弟可真在行。忽然一阵清脆、响亮的蟋蟀声响了起来。表弟向我挤了挤眼,似乎说:“怎么样?”我会意地点点头,和他一同搜索起来。这声音好奇怪呀,像是捉迷藏,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前,一会儿后,听了好半天,也辨不清蟋蟀在哪个方向。表弟像一名有经验的排雷工兵,轻轻拨开小草,一步一步朝前挪动。忽然,表弟打开了手电,我定睛一看,手电光正照在一只黑大的蟋蟀身上,它昂着头,晃动着长长的触须,好像一位了不起的将军受了侮辱一样瞪着我们。时机已到,我双手迅速捂上去。“逮住了,逮住了!”我兴奋地叫起来,表弟从口袋

6、里掏出一只有手指那么粗的纸筒,把蟋蟀装进去。那只蟋蟀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在乡下捉蟋蟀多么有趣呀!(1)用“”画去下列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6分) 草丛(cn chn) 蟋蟀(sui shui) 捉迷藏(cn chn)叮嘱(zh sh) 侮辱(y r) 俘 虏(lu l)(2)联系短文内容,理解第2自然段中带点词语“搜索”的意思,并写一写。(2分) (3)请你用“ ”画出描写蟋蟀样子的句子。(2分)(4)第2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写下来。(2分) (5)请读一读画“ ”的两个句子,从表弟的神情、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简单写一写。 (3分)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

7、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

8、基础。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四、习作(20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在学校里,你和你的同学之间发生过矛盾吗?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仿照争吵一文,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2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