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815966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研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社会学研究方法大纲重点笔记(王思斌社会学教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为熟练掌握。教材为王思斌主编的社会学教程。完全为自己手工整理,耗时十天。有这个可以抛开书本。社会学大纲笔记第一章 社会学的对象与研究性质1.社会学发展史上重要社会学家的名称及其基本贡献1西方社会学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学三驾马车1孔德 法国哲学家 社会学创始人 实证哲学教程 1838年 第一次提出社会学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这标志着社会学科的产生。提出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把社会学理论系统化。对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社会动力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与社会静力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2斯宾塞 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 社会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创始人社会静力学 社会学研究 社会

2、学原理提出了社会有机论和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论:将社会看作有机体分散的具有一般生物有机体社会进化论:社会进化是矛盾的,是必然的阐述了社会学原理他的社会学对后来功能学派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学科发展史上的进步反对国家干预,反对社会革命,他的价值体系为资本主义作辩护3迪尔凯姆 法国社会学家 法国第一个获得任命的社会学教授 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他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指出社会学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主张用社会学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分为物质法律、劳动分工、非物质社会现实潮流、民族意识社会团结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宗教理论:宗教是社会实践的产

3、物,神的力量实质是社会力量社会学研究方法理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有系统详细的论述4韦伯 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 理解社会学奠基人 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开创了与实证主义社会学相对立的理解的社会学传统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的观点和价值中立的主张社会行动合理行动社会者赋予行动一定的意义,而且这一行动与别人发生关系政治社会学:权威: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其中理论影响了后来社会学的发展2美国社会学1社会学产生于欧洲,蓬勃发展于美国。2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帕森斯:结构功能理论结构功能学派李德.莫洛的符号互动理论乔治.诺曼斯:社会交换理论2. 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

4、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3.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社会学将各种类型的社会都看作整体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社会学是一门科学,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4. 社会学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还有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等5.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科学性、应用性、建设性和批判性6.社会学的基本功能:1理论作用:认识社会;预测社会发展趋势2实践作用: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

5、划;提供组织管理知识;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第二章 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建立在共同兴趣和利益的基础上,经过社会关系的累积和连接组成的社会关系的体系。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是人的社会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联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实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活动的规范2. 社会的类型:A宏观社会类型孔德人类智慧的发展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阶段斯宾塞社会内部的管理类型军事社会;工业社会

6、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特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环境社会B具体社会类型:血缘、地缘、业缘、兴趣等3. 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4. 社会的构成要素:1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人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正是有社会属性的人的集合构成了社会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人有能动性;共同生活的模式人是社会行动者。人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结合人的社会需要是行动的意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有

7、普遍意义的关系。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元素角色纽带的性质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角色之间结合的性质结合关系;对立关系;统治关系(3) 社会行动:社会是一个行动的体系5. 文化: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经验。6. 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认知文化7. 文化的特点:(1) 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和学到的 文化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的产物;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特征和能力,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文化是群体共享的 当某种行为和价值被群体接受、共享时,它们才成为文化并被

8、保存和留传下来。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2) 超生理性习得性、社会性共享性、复合性、象征性、传递性、整合性3象征性:一切具体文化现象都是一定类型文化的象征和反映复合性/系统性: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一系列内在联系的文化现象总和。多样性/特殊性:不同文化主体具有独特文化共享/传播/继承/扩散/渗透性:一般共享性导致原有财富的物主的减少,文化共享不会8. 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9. 文化的多样性:原因:文化在总体上是自我生成的,即它常常不是人民刻意建造的,而是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环境,即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影响从中尺度层面上文化

9、的多样性更加明显,由于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环境不同,人们谋生的手段与方式不同,所以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也不同。表现:在宏观层面上,文化可以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或文化模式;在地域上,有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经济类型上,有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商文化;在文化相对地位上,有主流文化与亚文化。10. 文化评价: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1.人的社会化: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主要是指从出生到青年阶段的社会化。2.人的社会化的内容:1人类发展的任务:哈维格斯特将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有要完成的任务。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壮年初期;中年期;老年期(2) 基本内容:主要是指基本

10、社会化从出生到青年阶段的社会化的内容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学习社会行为规范明确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3.社会化的机制:指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内在机理,包括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对象的关系模式,社会化对象的内在心理特征等。教化论:由实施者强制性的对对象进行教化,社会化对象是被动的。学习论:把社会化过程看做社会化对象主动学习的过程。互动论:社会化是社会化实施者和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4.社会化的机构:家庭:全方位影响同龄群体同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5.基本社会化:儿童青年1艾克里森人类成长阶段说人生分为八个阶段:婴儿阶段、幼儿阶段、学前阶段、学龄阶段、青少年阶段、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期

11、中年期、成熟期老年期他认为在这八个阶段会遇到不同的人生任务,需要心理对特定的社会要求做出反映。如果人能够成功地对特定的社会要求做出反应,就会得到积极的评价,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并进而对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影响。2儿童青年社会化:这一阶段是由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即社会化的主要时期。婴儿学龄初期的社会化特点:初到人间的生物人、初涉人世的社会人,始以家族教育为主,后由家庭教育向学校家庭教育转变。主要任务:基本的生活技能、知识与行为规范、道德意识少年期的社会化年龄:12-15岁特点:不安分、人生的躁动期、社会化的危险期主要任务:学习文化知识、相对独立地实践社会行为规范青年期的社会

12、化年龄:14、15岁20岁左右。特点:生理、心理上已接近于成人。六大高峰:体力、智力、特征行为、社会需要、创造、超常规行为高峰。3少年青年社会化遇到的问题心理上的断乳社会性断乳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社会的迅速变迁代沟6.继续社会化:人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角色变化的过程。原因:适应新角色的需要 知识折旧与知识更新的需要。 7.再社会化: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者基本上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原因:再社会化失败被动社会化犯罪分子原来的社会化成果基本不适用主动社会化改变环境8.社会化与个性发展:1个性:通过社会化形成的个

13、人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 形成要素:个体生理因素为基础;社会化过程对个性的形成重要意义。2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个性与社会个性促成社会个性的形成。原因:在同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个体社会化的外部文化环境是相同的,群体或社会则用同一种标准去要求、塑造同一类个体,其结果是同类个体有相似的个性。社会个性:指同一群体中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是一个群体中成员个性的共同的方面。雷同性格与人的能动性 造成雷同性格的出现。原因:雷同性格是对群体成员过度社会化的结果。过度社会化往往是同集权体制、自上而下的单一的社会化方式相联系的。 雷同性格:指同一群体的不同成员的个性、性格高度相似的现象,是群体成

14、员个性中的共同部分大大超过不同部分而处于支配地位的现象。但人是有能动性的,可以在社会化过程中自主的进行选择,由此雷同性格是比较少见的。第四章 社会互动1.社会行为:指人们所做出的以他人为行为指向的,并以他人的符合自己预想的反应为目的的行为。韦伯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类:目的理性价值理性情感理性传统单位社会行动的构成要素:行动者、目的、手段、条件、规范 2.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3.社会互动的类型:1不同行动主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人际互动、群体互动2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是不同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相互配合的互动方式。条件:有一致的目标、相互依赖、互补、信任竞争:是不同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目标是物基础:同一目标、排他性、目标稀缺冲突: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目标是人3集体行为集群行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概念: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所采取的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