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及成长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8155841 上传时间:2023-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及成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及成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及成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及成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及成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及成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商业银行的现状及成长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摘要:随着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然而,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提高竞争力和快速发展的瓶颈。只有通过体制改革,才能使其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本文就当前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和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关键词:信用合作社和谐社会金融改革 监管权毕业论文(设计)目录一、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及现状二、当前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历史“包袱”沉重、化解难度较大、经营风险大(二)竞争环境更加严峻、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三)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2、四)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完善 (五)人力资源存在“断层”的现象 (六)经营范围和空间难以突破,金融业务类型缺乏创新(七)国家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薄弱三、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一)规范产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二)营造良好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外部环境(三)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职工队伍建设(四)大力发展电子化建设,完善结算系统,增强服务功能(五)建立强制性存款保险制度经过近五十年的曲折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最庞大和最完备的正规金融组织体系。然而近年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出现了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当前农村商业

3、银行存在的问题,是我们所必须正视的。一、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及现状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产物,其前身是立足于广大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在1979年国家恢复农业银行,拉开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在此阶段农村信用社归属农业银行管理,是农业银行的下属单位,与农业银行有行政隶属关系。在199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农村信用社独立经营。在2011年11月全国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成立,拉开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制的序幕,随后有多家农村商业银行相继改制建立;2004年下半年,随着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农商行改革

4、试点的全面铺开,农村信用社改革全面加速。 农村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截至2010年末,全国农村商业银行已经达到85家,农村商业银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同年,银监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的指导意见,要求合作金融机构加快推进股权改造和经营机制转换,这势必会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步伐。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做到了量价双升;同时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农村金融政策的矛盾依然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加大农村城镇化步伐,

5、城市与农村的不断融合趋势下,很多地区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已经大大弱化,这更需要的是对其第二、第三产业的金融支持。与此同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向农村地区的渗透不仅在空间上挤压着原有农村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而其事实上也是对后者职能的一种替代。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亦要考虑城乡一体化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二、当前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历史“包袱”沉重、化解难度较大、经营风险大近年来,中国农村商业银行资不抵债数达到30%,为此,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定向向农村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票据、减免营业税或延长兑现宽限期等举措,从而置换不良资产,以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改善农村

6、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能否顺利化解农村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轻装上阵,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按照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政策规定,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权归省级政府,对此,市、县、乡政府认为责任与利益不对称,缺乏主动参与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清收、资金筹措、整治农村金融环境等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使农村商业银行化解历史“包袱”的进展缓慢。在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中,不良资产比重偏高,应收未收利息累积,非生息资金占比例大,历年挂账亏损难以消化,导致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状况持续恶化,高风险信用社增多,经营隐患日趋明显。农村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加大,经营效益严重滑坡。(二)竞争环境更加严峻、

7、工作人员素质较低。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完善,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将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第一,金融监管将更加严格,对信用社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增加,创造了竞争环境,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农村商业银行从成立至今,由于进人渠道不宽,世袭现象严重,大部分为原来中国农业银行或信用社的家属子女。近几年吸收了一些院校毕业生和依靠上级部门系统培训了部分职工,但目前信用社职工的整体素质仍然偏低,高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经营开拓型人才和法律综合型人才更是匮乏。农村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来自于农民的占80%以上,从专业学校接受的不到20%,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包括通过各种学

8、历教育获得大专学历的)约30%,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仍占30%。职工文化水平整体偏低的问题直接体现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方面,比如开拓创新意识差、业务能力差、政策理解和执行水平差、服务质量低等。员工素质低也使农村商业银行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不利于电子技术的应用,投资渠道的拓展和经营效率改善等,严重制约了机构竞争能力和发展业务能力的提高。(三)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农信社的治理结构主要由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代理人,即理事长和主任组成。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上述的产权不明晰,导致了“三会”制度也徒有虚名,无法在实践中起到任何的作用。

9、首先,从社员代表大会来看,它的存在基本上是摆设,由于在信用社发展历史上的非自愿入社以及民主意识不高等因素影响,社员代表普遍参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次,理事会也很少依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就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向社员代表大会做实时汇报,而且在实际运作中,理事长一般都由信用社的主任担任,权力高度集中;最后,监事会几乎完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监督约束农信社经营的职能,其重要性无法真正显示出来。1、内控制度不到位,没体现效益性原则。多年来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不健全,贷款缺乏一套严密科学的管理体系,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由信用社主任说了算,在贷款投向和投量方面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多是凭经验办事,决

10、策随意性很大,导致人情贷款、关系贷款屡禁不止。2、制度创新能力差,服务体系很不完善,金融功能不完备。农村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和产品结构单一,主要是传统的存贷款和小额结算服务,且存贷款的创新品种很少。结算渠道不畅,服务功能滞后。目前农信社服务手段单一,金融电子化建设落后,办理异地结算要靠人行或其他商业银行转汇,环节多速度慢,造成农村资金流入城市,而且这种金融产品供给的短缺不仅难以满足经济发达和城乡一体化程度高的地区农民和各类经济组织的需求,而且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和扩大规模。3、没有建立竞争激励措施机制,导致职工素质低下。长期以来,农村商业银行人事制度僵硬,多为行社干部职工家属子女,甚至“近亲

11、繁殖”,加上缺少一套科学的用人制度,进人多凭关系,真正从社会招考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很少,致使人员素质不高。(四)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完善 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到目前为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各项改革仍然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信用社的法人治理并没有从本质上发生明显的变化。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是有原来的合作社转向现代的金融企业的,在这个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就会出现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制度要求的现象,由于并没有从实际上建立起决策、执行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导致激励和约束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并没有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使得股东会以及理事会不能对于信用社的法人代表进行有效的监督,

12、最终出现了“一长独大”的现象。 (五)人力资源存在“断层”的现象 目前在农村商业银行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中,都出现了人力资源“断层”的现象,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年龄型的断层,在工作人员的队伍中出现了整体的“大龄化”的现象;第二,知识型的断层,在这批队伍中比较缺少对于计算机、法律和金融等等一些专业比较在行的人才;第三,人员配置的断层,在一些乡镇的信用社和分社中,电算化以及会计的人员比较缺乏,这样就使得电算化的报表质量有一定的问题,使得现代的金融业务只是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存、放和汇上;第四,人员素质的断层,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正处在关键的时期,由于缺少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农村商业银行的员

13、工大部份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在经营和核算上的水平比较低,这就很难去适应现代的金融企业的需要。 (六)经营范围和空间难以突破,金融业务类型缺乏创新 经营范围和经营空间难以突破,是农村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又一问题。对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它的信贷市场规模就是县域范围内的金融需求规模。然而,这样一种金融市场规模,一是比较小;二是因为在县域内有中、农、工、建等多家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十分激烈;三是业务拓展渠道较窄,受国民经济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许多限制。 (七)国家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薄弱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长期被当作国家银行的基层机构,长期承担了国家的政策性金融业务,

14、如支持和服务“三农”,这给自身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形成了大量呆账、坏账;另一方面国家却让农村商业银行自己消化,其结果是没有得到应有的政策扶持,风险补偿机制也未建立,反而受到行政和市场歧视。农村商业银行呆账累累,资不抵债现象严重。三、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一)规范产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产权规范的合作制,更适合农信社的发展,其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不亚于股份制,因此当前农信社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产权规范而不是股份制改造上。要对现有农信社产权重新界定,明确并落实出资者的权利与义务,使社员利益与农信社利益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于历史原因形成的积累产权,应妥善处理,具体措施包括:对

15、于有明确归属的历年积累,包括非自愿的小额股金,可以采取清退旧股的方法解决;对于无明确归属的历年积累,可以在弥补历年经营性亏损之后,将剩余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量化一部分后分给停止分红时的原有社员,其他部分产权本着“集体所有”、“用之于农”的原则,设立农信社发展基金,用于信用社的发展。同时,必须要重塑强化合作社特有的民主管理、一人一票制度,真正发挥“三会”的职能。 (二)营造良好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外部环境实行积极稳健的宏观调控与农村发展政策,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风险的监测,保障各金融实体的稳定,并针对当前国情,对合作金融实行如下的保护措施:央行应对贫困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给予低息的

16、资金支持,鼓励他们向更多的农民发放贷款,发展经济,并允许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多种业务,为他们提供比商业银行更宽松的经营环境;在风险监测方面,制定经营风险性指标,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包括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资产流动性、盈利状况、经营管理水平等,制定经营合规性指标,加强金融经营管理的监测,制定健全的农村合作金融风险预警监测制度,形成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三)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职工队伍建设1.加强各联社领导班子建设,特别要加强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内部职能机构,并且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兴社”的经营理念,确定人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培养一批热爱农村商业银行事业、专业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