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氧气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806593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的氧气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生的氧气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生的氧气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生的氧气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生的氧气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的氧气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的氧气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的氧气教案 初中生的氧气教案1一、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从能力培养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开始,到做仿照实验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再到看图片认识空气的主要用途和保护空气,可以说教材深入浅出,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2、。从感情培养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又一次认识到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

3、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情感目标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3、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五、学法指导

4、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六、教学方法的确定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来说,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所以,本节课题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我把本课题分为两节课,下面主要讲述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内容: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提出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1/5的?2、通过

6、抢答,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容:仿照这个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

7、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如果实验时集气瓶中的水面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不会,因为空气中含有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存在。第二个问题的结果: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5、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

8、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6、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晰地掌握概念。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这样的物质叫做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7、作业:完成课本有关练习。初中生的氧气教案初中生的氧气教案2【知识要点】 一.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1. 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水溶性无色 气体 无味 大于空气密度 不易溶于水液氧、固态氧都是蓝色的

9、2.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例如与碳、硫、磷、镁、铁、石蜡等都能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氧化剂。另外氧气能助燃,但不可燃。一些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反应物 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 生成物 文字表达式的条件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木炭跟氧气 点燃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碳+氧气 二氧化碳硫磺跟氧气 点燃 持续燃烧放热,有隐约可见的淡蓝色火焰,无烟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 氧化硫 硫

10、+氧气 二氧化硫红磷跟氧气 点燃 黄色火焰,伴 随放热和大量白烟 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易溶于水 五氧化二磷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铁跟氧气 点燃 灼成红热,离火后变冷 引燃后,能持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熔化后溅落 四氧化三铁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蜡烛(主要是石蜡跟氧气) 点燃 黄白色光亮火焰,火焰分层,放出热量,稍有黑烟。 火焰十分明亮,分层,放出热量,瓶壁有雾珠,还有无色气体生成,能使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水和二氧化 碳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3 . 分析氧气与木炭、硫磺、红磷、铁等物质的化学反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而生

11、成另一种物质。这类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之一。特点:“多”变“一”。形式:A+B=AB4. 分析氧气与木炭、硫磺 、红磷、铁、石蜡等物质的化学反应,其共同特点是都是物质 跟氧气发生的反应,这些反应称氧化反应。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注意这里的氧包括氧气,但又不只限于氧气。另注意:氧化反应与化合反 应没有必然的联系,即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 合反应。初中生的氧气教案3(一)、教材分析:(点击鼠标)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

12、、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二)、教学目标:(点击鼠标)基础知识目标: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 ,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基本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

13、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情感目标: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四)、教学用具演示实验: 实验2-2 至 实验2-5 多媒体课件:(1)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4)二、说教法:(点击鼠标)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

14、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3、知识竞赛法 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4、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三、说学法:(点击鼠标)1、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3、 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四、说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点击鼠标)看不见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