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1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5806583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教师如何讲故事我想在讲课之前问一下在座的一线老师们:“最近你们有没有为了平时的语言教学很认真、熟练地背诵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你能在任何场所不借助书本、图片就能生动的给孩子讲述。 我为什么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当然不是说来衡量大家备课的态度与质量问题,而是说明了现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现状,教师懒得讲,孩子懒得听,或者教师拿着一本书读读故事,更多的时候老师是借助于视频、录音让孩子们观看、倾听。当然,高科技、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是我们有没有考虑到,老师的主导作用在慢慢的减弱,老师对一些教学辅助手段的过分依赖会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给孩子的感官刺激太

2、多之后,孩子们的注意力反而降低了,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我想在这里跟在做老师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要讲好故事,我们一定先要去熟悉故事、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背故事,再在孩子们面前演绎故事。这里讲的演绎就是要通过语气、音色、表情、肢体语言等等去表演故事。然后通过我们认真的做好故事教学,让班里的每个孩子一个学期都能够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故事,(教师选择35个故事)反复让孩子们倾听、讲述。我相信一段时间以后,不仅是老师,还有孩子在讲故事方面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子:班级讲故事比赛,一个人参加比赛,练习后,突然发现每个孩子都会讲这个故事了)说明什么问题,没有差的孩子,只有偷懒的大人。(这句话

3、我们一般都会用在家庭教育里。但我觉得幼儿园里也适用)。所以我想请老师以后都能做一个有心人,这样你的孩子们会受益匪浅的。一、讲故事的概念讲故事: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编的故事,用口语有声有色、绘形绘神地讲出来。好的故事,有助于人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认识生活,发展思维,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陶冶高尚的思想情操。由于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活泼,容易感知和吸收,所以在幼儿园,讲故事是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极好形式。会讲故事是幼儿教育职业的要求,是幼儿教师的基本功。二、注意问题1、必须恰当地选择故事。A、思想感情积极健康,具有“真善美”的内涵,对幼儿的成长有益。B、情节要有趣,形象

4、要生动,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C、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D、语言要浅显,生动,朗朗上口,适合幼儿语言接受的特点和水平。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需要,选择不同的故事内容和形式。一般来说,2到3岁的幼儿往往喜欢一些听“烂”了的故事;3到4岁的幼儿爱听小动物的故事猴子捞月亮(5岁以上的幼儿爱听童话故事,可以是系列故事,民间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给3到4岁幼儿的故事要简单易懂,否则幼儿就坐不住;给5到6岁的幼儿讲故事应选情节较曲折的故事,否则孩子不会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但无论讲什么故事,都要注意故事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根据幼儿的需求,有目的的选择故事。教师要善于捕捉幼

5、儿身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挑食、不讲卫生等不良的习惯,通过故事让幼儿感知自身上的问题,从而注意并改正。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狼和鸭子是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为幼儿选择故事可以有计划。根据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每月每周有安排不同形式、不同立意,不同种类的故事。,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向幼儿进行教育,这样比毫无计划地找到什么故事就给幼儿讲什么故事要好得多。2、教师必须熟悉故事。要记住故事的题目,把握人物和环境,理解故事的主题,熟记故事的情节,人物的语言。讲故事,不是读故事、背故事,因此要熟记故事,做到熟能生巧。讲故事前,老师要认真阅读故事或背诵下来,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要具体分析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

6、潮,结局。特别要抓住故事的高潮。还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本身的感情,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分析准确故事的主题思想。只有透彻地,正确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产生共鸣,才能在讲故事时以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多背背多记记,离开书本才能更好地表现故事)3、必须进行再创作。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 在大森林里,谁都知道老虎的牙齿厉害。 小猴伸着舌头说:“嗬,比柱子还粗的树,大老虎只要用尖牙一啃就断,真怕人哪!” “大老虎嚼起铁杆来,跟吃面条一样”小兔说着,害怕得缩起了脑袋。 )改为:森林大王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吓得浑身发抖。为什么呀?因为老虎的牙齿太厉害

7、了,想吃谁就吃谁。 可小狐狸却说:“你们怕大老虎的牙齿,我就不怕!我还要把它的牙齿全部拔掉呢!” 哈哈哈,哈哈哈,谁相信小狐狸的话呢? “吹牛!吹牛!”“没羞!没羞!”小猴和小兔一个劲儿地笑小狐狸。 “不信,你们就瞧着吧!”小狐狸拍拍胸脯走了。 嗬,狐狸真的去找大老虎了,他带了一大包礼物:“啊,尊敬的大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糖。” 糖是什么?老虎从来没尝过,他吃了一粒奶油糖,啊哈,好吃极了! 狐狸以后就常常给老虎送糖来。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连睡觉的时候,糖还含在嘴里呢。(呼噜,含着糖的样子) 这时,大老虎的好朋友狮子忙来劝他:“哎哟哟,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齿会蛀掉的。狐狸最狡猾

8、,你可别上他的当呀。” “嗯。”大老虎答应着,他正要刷牙,狐狸来了:“啊,你把牙齿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 “可听狮子说,糖吃多了会坏牙的。” “唉唉,别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这么厉害,铁条都能咬断,还会怕糖!” “谢谢,谢谢。”老虎捂着嘴巴说。 狐狸一看老虎的嘴巴就叫了起来:“嗳哟哟,你的牙全得拔掉!” “啊!”“唉,只要不痛,拔就拔吧” 吭唷,吭唷,狐狸拔呀拔,拔了一颗又一颗终于全拔光了哈哈,哈哈这只没有了牙齿的大老虎成了瘪嘴老虎啦!他还用漏风的声音,对狐狸说:“还是你最好,又送我糖吃,又替我拔牙,谢谢,谢谢!” 要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适当的处理。调整情节特别是细节等内容,或

9、添枝加叶,或修枝剪叶,还可以增加设问、设置悬念等;调整语言,改换句式以适应不同年龄的听众,把书面词语改成艺术化的口语,使语言既浅显、生动、活泼,适宜于幼儿接受,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1、选择好故事后,要进行分析,准确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确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点段落和重点句,重点词,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基础上,还应针对故事内容,提炼出帮助幼儿需要理解的几个小问题。分析角色时还要区别角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揣摩各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不同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语言特征等。对故事中的象声词(如风吹的声音,火车响的声音等)要尽量讲得接近形容的声音。这样在给儿童讲故事的时候,才能

10、做到绘声绘色,维妙维肖;删去不合适的内容,增加不足的部分,改去深奥的语句,使幼儿能听懂。4、在讲故事之前,老师要让幼儿安静地坐好,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就决定于讲故事的技巧。教师站着或坐的位置,要让所有的幼儿都能看到老师的脸。讲故事的目的是要把主题思想传达给幼儿,达到教育目的,因此,要求有极大的感染力才行。所以感情是讲好故事的重要关键,感情越充沛鲜明,感染力就越大。5、教师用自己的情绪宣渲染故事的气氛,语言准确生动,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角色的转变都可以用音调的高、低、粗、细来加以区分,并加以适当的手势、动作。教师的语速、表情、控制故事发展的节奏,都可以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除了停顿和声音的高低掌握好,

11、尽量避免语病和地方口音,6、在讲故事过程中,要善于用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讲到关键处,用问题造成短时的悬念,即俗话说的“卖关子”,这样做,能使幼儿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和想象。有时也可让幼儿说说议论议论。有时只是停顿一下,达到以上的目的便可接着讲下去。在重点和难点时停顿一下,让幼儿注意和进行思考后再继续讲。讲到新词语时提出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掌握词语,而且讲故事的时候不能照书念或背故事。讲故事的人要“顺嘴”,听故事的人才“顺耳”。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讲得清晰,自然,有表情,尽量使用短句子,但语句一定要完整,一定要用国语讲述,还要注意随时用眼神与幼儿交流,面部和体态表情要自然大方,切忌做作,生

12、硬,挤眉弄眼,手舞足蹈。否则就会破坏讲故事应有的气氛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讲故事时要随时观察幼儿的表情和情绪变化。发现幼儿不感兴趣时,不要强迫幼儿听,可暂时不讲或讲一个幼儿爱听的故事,或向幼儿提出有趣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继续听故事的兴趣。在故事的结尾也要有艺术性,利用幼儿思维的发展给幼儿提出问题,让幼儿有一个充分思考的余地。4、在有声语言的运用上,应注意对角色进行处理,做到“言如其人”,对不同的人物形象要有效地控制好声带,或挤、压让声带更加粗、厚,使声音变得浑厚、苍老,或拉、伸让声带更薄、细,使声音变得清脆、稚嫩,以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要把我好语速、节奏的变化;要使用必要的口技,把自然界的

13、万事万物模拟出来。还要使用肢体语言,眼神,表情,手势,身势恰当,以强化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三、讲故事的技巧故事,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的是人物的形象性和情节的连贯性、生动性。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做到把人物形象,事件过程和环境介绍立体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吸引听众,使之受到感染,收到良好的效果。1、处理好开头和结尾开头要有吸引力,要能够引起幼儿倾听的欲望,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森林大王老虎来了,小动物们吓得浑身发抖,为什么呀?故事的结尾要能够让幼儿有所思索,富有回味。老虎张着漏风的最对狐狸说:“还是你最好,又给我糖吃,又给我拔牙,谢谢,谢谢.”2、处理好叙述语言和人物语

14、言要讲好故事,语言必须准确、清晰、生动,声音的高低快慢一定要符合情节展开和人物性格,注意区别故事中作者的叙述语言和情节中的人物语言,并注意两者之间的转换。叙述语言,要体现讲故事者作为旁观者的客观性,用声自然、平稳,又要体现讲故事者的感情、态度,叙述语言根据内容、风格的不同,而运用与之相应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音量等,并且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起伏变化。人物语言,应有故事人物的“角色”感,做到声如其人,着力表现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抓住人物的言行和心里活动。3、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不同的眼神、姿势、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和某些特殊话语的声音模拟,可以使人物性格突出,增强故事的表现力。但运用一定要贴切自然

15、,要随着故事的内容发展而变化,面部表情要明确,可略带夸张,手势和身势幅度要小,千万不要生硬做作。4、适当运用口技模拟声音口技模仿得好,可以起到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形象性,加强口语的表达效果。小红帽里有一段,狼吃掉小红帽后,就躺在外婆的床上打起了呼噜,呜。呜。呜。这时刚好经过一位猎人由于情节的需要,讲故事有时要模仿自然界的风声、雨声、流水声,模拟人的笑声、哭声、叹息声,也要模拟动物的鸣叫声以及汽车声、轮船声、飞机声、机炮声等等。5、话得技巧“话”即是“讲”,要口语化。注意语气语调,要有起伏。6、表的技巧 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模拟表情、动作、声音。 例子:猴

16、吃西瓜猴儿王找到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儿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的,忽然他想出一条妙计,于是把所有的猴儿都召集起来,对大家说:“”“今天我找到一个大西瓜,这个西瓜的吃法嘛,我是全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你们的智慧,看你们谁能说出西瓜的吃法,要是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份儿;要是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小毛猴一听,搔了搔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的。”猴王刚想同意,“不对,我不同意小毛猴的意见!”一个短尾巴猴说,“我清清楚楚记得我和我爸爸到姑妈家去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是吃皮的,我想西瓜是瓜,甜瓜也是瓜,当然该吃皮啦!”大家一听,有道理。可是到底是谁对呢?于是大家不由得把眼光集中到一只老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