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综合素质训练的探讨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8004919 上传时间:2022-12-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综合素质训练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综合素质训练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综合素质训练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综合素质训练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综合素质训练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综合素质训练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综合素质训练的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页码:第1页共5页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综合素质训练 的探讨摘要:歌唱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近年来招生 取消了歌唱的面试考核,学生入学时歌唱水平参差不齐,给歌唱教学带来极大的 困难。为了保证小学和幼儿园师资培养的高质量,应该借鉴国内外学校音乐教育 的先进理念,从学前教育专业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以及音乐教育的特点出发,从 节奏、律动、音准等音乐基础能力的训练着手,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以达 到提高歌唱教学的效果与水平的目标。关键词:学前教育;歌唱;节奏;律动;音准近年来,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招生取消了音乐面试考核环节,因此,

2、入 学的学生中有40%的学生出现歌唱走调,不会听伴奏,有的甚至不敢张口唱歌等 问题。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不会唱歌呢?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1)有70%的学生 在中小学的音乐课中从来就没有好好的唱过一首歌,因为觉得音乐课不重要,唱 与不唱影响不了升学。2)有90%的学生对乐理知识根本不感兴趣,觉得枯燥无味, 因而对节拍、节奏、音的长短都一窍不通。3)在中小学音乐课考试中,学生可以 随便唱一首歌曲,不论唱得好不好,老师都会给个高分,无需当心音乐课不及格。 4)中学音乐课以欣赏课为主,学生多是模仿、跟唱学会唱歌的,由于无人指点, 往往不能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5)有30%的学生出现音准问题是因为缺乏正确

3、的 发声方法,在歌唱时都是用“白嗓来发声的,因此,当音域到达小字二组的d或 e时,就出现了喊叫或走调的现象。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教师应在低年级的歌唱 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做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系统设置安排,以便在有限的时间里, 在学生们进入幼儿园实习之前解决歌唱问题。一、合理设置歌唱教学课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学前教育专业的歌唱教学课程目前都是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的。教师 面对四五十位学生,要在课堂上了解和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其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合理进行歌唱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是我们必 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教学僧.先选择小学或幼儿园歌唱教材 中难易程度适中的歌

4、曲,通过老师范唱、自弹自唱的方式,引起学生歌唱的愿望, 然后按照传统歌唱教学的方法通过朗读歌词、教唱歌谱、教唱歌曲,采用听唱、 教唱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歌曲。教师可将入学的新生根据班级人数分为6-8组, 每组68人进行分组的小组唱。这其实是一种隐形的摸底测试,其目的是筛选 其中优秀者作为组长,同时将每位学生私下分为好、中、差,进行分组并固定下 来,为此后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有关节奏、律动、识谱视唱等综合课的集体 课打下基础。通过集体课,小组分组练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练习来提 高歌唱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二、通过游戏与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节奏与音高识谱视唱的基础训练 音乐节奏与识谱视唱是音乐基础

5、知识和基本技能,当然也是歌唱教学、 学习与技能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与技能训练环节。我们通常所说的节奏训练其实 是音乐的节拍训练。我们可以借鉴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动性、原本性的教育 理念与节奏笫一教学方法,并根据学前教育歌唱教材面向小学和幼儿园的特点, 多采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小 切分音符、二分音符的特点进行节拍训练。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采用拍手、跺 脚、捻指,提取语言、诗歌、朗读中的节奏,并通过开展各种节奏填空、问答, 节奏乐句的变化、组合、即兴创作等趣味活动,及无音高简单打击乐器的演奏等 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节奏反应、感知与表现能力,以及耳朵、手脚、眼

6、睛、大 小组织的肌肉与大脑的反应与协调能力、身体运动的协调能力。总之,教学要遵 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完成初级的节奏训练(音的长短) 之后可以进入音的高低训练。五线谱教学,其实可以考虑从一线谱跟节奏谱一起 训练的方式,消除学生畏难情绪,然后逐步增加到二线谱,三四线谱,熟练后进 入正规的五线谱教学。可以借鉴早期欧洲的圭多手(用左手的手掌跟五根手指作 为无线谱),相当于随时携带的五线谱,以及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教育理 念,从民族五声调式入手,借助柯达伊手势,进行音的高低、长短的读谱练习与 训练。借助民族语言音调从小三度mi、sol入手逐步发展到四度、五度,然后过 渡到五声音

7、阶、七声音阶的训练,以及采取首调唱名法,逐步建立音程关系与调 式的概念。三、注重体态律动以及综合音乐感的高级训练体态律动是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家初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内容包 括视唱练耳、体态律动与即兴创作三大部分。其音乐教育思想认为“人的情感是 表达音乐的源泉,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在 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节奏训练是体态律动 的核心。我国汉代的董仲舒指出声发于和,而本于情,其观点明确指出了音乐 本质是人的情感。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家李贽的观点“发乎心情,由乎自然也是认 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国音乐教育学博士林能杰教授指出,“我国

8、近 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没有体态律动学说,而古代毛序诗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 之也。也就是说,人的心中情感一旦产生,就要表现出来,起先是用语言表达; 而感不足之时是故嗟叹吟哦用诗词表达;进而用歌唱表达;咏歌之不足时在情不自 禁的情况下,自然本能地就用人原始本能的肢体语言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了。这就是我国古代哲人的体态律动学说,而且比西方的更 有理论层次。在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鉴美国综合音乐感教 学法关于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并综合成一个整体。音乐教育应通 过综合音乐材料资源,以及通过

9、演唱、演奏、分析、创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不同 的教学水平和程度上,能建立起音乐概念相互间的联系,并促进他们音乐知识和 技能的发展理念。歌唱教学也应该强调音乐的综合性,音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 系。四、强化“运动觉与“内心听觉的构建“运动觉指的是由理性思维的大脑与身体肌肉运动之间传输信息的 活动即运动觉。那么音乐运动觉可以理解为“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来体验节奏 感,即音乐一听觉一身体一感情一头脑之间建立起的相互协作与反应。因此,可 以认为音乐的节奏与律动的学习,必须要依靠身体肌肉的运动反应,而且这种 反应乂必须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反应紧密地联系。歌唱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这 种动觉与感觉的结合所产生的情感,

10、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外在的感觉和由大脑支配 的内心活动来完成听、看、模仿等表象思维到音乐的记忆、判断和想象思维的传 输过程。音乐的内心听觉是外部听觉感知和记忆与心理活动的结合,即凭借大 脑对音乐的记忆表象和思维所构成内心的意象。歌唱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培养学 生内化动作和歌曲旋律、节奏等感知觉等运动觉能力。音乐的“运动觉与“内心 听觉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可以认为,不同的歌唱以及音乐练习、音 乐游戏与音乐的听觉的所有实践活动,都与学生有意识的即兴肢体运动是紧密相 连的,都应该提高到学生的身体、心理、情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的理论高度。歌 唱过程中运动觉与内心听觉的相互关系,应该是所有参与歌唱的客体

11、器官和主体 器官借助于气息与肌肉运动与它们相适应的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动作技能。它是一 种无形的技能,是通过肢体语言动作的展示来达到记忆的,只有在无意识的提取 之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而音乐运动觉是一种外在表象,与内心听觉 相互贯穿并循环作用。总而言之在歌唱教学和学习感知音乐各种要素的过程中, 强调对音乐的整体感受能力,即从整体上感受、体验音乐要素的能力,而音乐运 动觉与内心听觉是互相作用、密不可分的循环作用体。参考文献:(1)教育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 .上海教育 出版社,2000(3)曹理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第#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