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测试题(二)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57998896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校测试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党校测试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党校测试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党校测试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党校测试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校测试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校测试题(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党校培训测试题(二)一、填空题1、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将GDP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 2、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

2、求。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5、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而“发展”更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突出了“好”字当头的总要求。 6、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7、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

3、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8、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9、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10、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

4、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2、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1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4、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5、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

5、个(家庭)。16、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17、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8、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

6、力)、(影响力)。19、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20、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五大转变”。二、单项选择题: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D)A. 发展战略B. 发展道路 C. 发展模式 D. 发展观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A. 科

7、教兴国 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C. 发展 D. 发展战略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B)A. 速度至关重要 B. 以人为本 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D. 全面、协调、可持续 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是(B)A. 农民 B. 税费改革制度 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D. 农产品市场体系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C)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 实现可持续发展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A)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

8、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B. 坚持以人为本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 坚持五个统筹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C)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得到迅速发展。下列属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科技成果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灿型杂交水稻育成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A、 B、 C、 D、9、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大步骤。这四个步骤的先

9、后顺序是(B)农业合作化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B、C、D、1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D)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分配上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A、 B、 C、 D、1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关于建设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思路主要反映在(B)A、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B、论十大关系C、中共“八大”政治报告D、庐山会议的讲话1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工业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A)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西南地区13、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下列一定程度上直接破坏生态

10、平衡的是(A)A、圩田 B、井田 C、更名田 D、屯田14、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经曲坎坷的发展历程。下列突出反映出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B)A、建国初农村大兴水利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C、人为利用杂交技术促使水稻增产D、建国以来大规模兴修公路、铁路15、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C)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B、建立长江三角区经济特区C、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16、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

11、开始。农村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起初的最直接的目的是(D)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B、更好地适应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C、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D、克服农民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17、之所以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哲学上看是因为(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一正确的价值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A B C D18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A)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2、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C以调整结构为重点 D以节约资源为重点19科学发展观,是立足(A),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D.新的历史时期特征2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经历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过程。这表明(D)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21、科学发展观

13、的提出,继承了我们党关于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又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提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C)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是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会带来煤、电、油、运供应紧张A、 B、 C、 D、22、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建设和发展,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要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C)A、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矛盾具有特殊

14、性23、某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为了一时的政绩而做出“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事情。这一做法(B)A、树立了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B、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较好地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D、表明政府内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分子24、某市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口号,但当地媒体披露的当地放任开发商割松树脂严重破坏森林的照片,让人触目惊心。这表明(A)A、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C、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D、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5、如果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考量和评价,更多地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出发,从宽阔马路、市政广场的面子工程出发,从上级领导的好恶出发,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会是一句空话。这表明确立正确的政绩观(D)A、必须控制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B、要需减少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C、要求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D、需要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考评体系作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