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799888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场沙沟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1事故的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有:工作面片帮事故、漏顶事故、冒顶事故造成人身事故和较大的冒顶事故等。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一般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及两巷道施工及维修过程中。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响应级别一般为级、级及以下级别。2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依靠科技,统一领导;预防为主,综合治理”。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麒麟区应急救援指挥部、麒麟区救护中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等组成。3.2指挥机构及职责总指挥:赵雪涛副总指挥:侯汉超、赵学稳成

2、员:煤矿兼职救护队及各科室负责人和特员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处理分4个小组进行。1)、技术处理组:组长:赵学稳成员:赵荣武、韩 钦、陈小浩、徐永芳、张文超职责任务:(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2)、抢险救灾组:组长:赵汝坤成员:兼职救护队员职责任务:组织煤矿救灾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3)、后勤保障组:组长:赵汝明成员:陆东明、杨东成、孙家寿、孙家宝职责任务:(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4)、事故调查组:组长:赵学稳成员:各科室负责人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

3、故调查、分析报告。4、事故的预防1)、采煤工作面有下列发生大冒顶的预兆:如顶板掉渣、有响声、裂缝、脱层、漏顶、煤壁片帮等。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大工作面顶板管理力度,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2)、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3)、回采工作面支架,保证支架的初撑力,检修班要做到及时更换断梁折柱,以保证支架良好的支护状态。4)、回采工作面要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的采高,严格控制采高回采,严禁超高,严禁破坏煤层顶板,保证顶板的完整性。5)、支架工在支架过程中要保证支架接顶严密、架间无浮矸,确保支架初撑力。6)、支架工要使用连锁装置及撑木连锁,防止支架出现倒架、严禁空顶作业。7)、检修班每班要

4、检查支架状态,确保支架护帮板完好有效。8)、严格控制支架仰俯角,确保仰俯角不超过7。9)、严格控制棚距,确保棚距不大于600mm。10)、回采过程中,上山要及时护板合护顶,防止矸石冒落和滚落伤人。11)、加强上下端头的支护管理,当顶板压力大、下沉量大时,要补加支架,增加支护强度。12)、在顶板压力大或顶板破碎地段,提前采用木板背顶、拉超前架等方法,控制和抑制漏顶。13)、采煤工只准在安全支架下攉煤,不得超前多架工作。14)、当工作面过断层、过老巷等特殊回采时,必须制定专门的补充措施及顶板管理措施。15)、超前支护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执行。在工作面回采推进过程中,可根据采场矿压显现程度及巷道状况

5、的变化,随时调整支护长度及密度,保证超前支护强度,满足巷道的维护需求。16)、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有在用支护材料数量的5%的备用量。5、事故预警与信息报告1)、发生冒顶事故后,受灾人员应积极组织自救,并在跟班领导的指挥下,对冒顶段工作面两侧加强支护,防止冒顶事故继续扩大。如人员被埋在冒顶区里面,被埋人员应在班长或有经验的人员的组织下进行自救。2)、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第一时间)在就近的电话处向调度室汇报;若事故地点没有电话时,必须派专人进行汇报。3)、值班调度员在接到事故汇报时,首先要问清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位置、受伤人数、伤者姓名、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及现场抢救情况、行走路线以及

6、事故汇报人等,调度员在做好详细记录的同时,要按照事故抢救处理汇报程序及时组织抢救处理,并把事故性质、严重程度,第一时间内通知救护中队和医院派人赶赴现场抢救。4)、矿调度室接到报告后,按事故汇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值班领导、调度室在指挥抢救事故中的具体操作方法:(1)、调度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在掌握事故初步概况后,必须在第一时间汇报救护中队,并在5min内按汇报程序报告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示,下达指挥事故抢救的命令,同时,在5min内将事故向矿井调度室进行报告,并负责做好事故抢救、处理全部过程记录。(2)、按照领导指示在10min内通知有关人员(分管副矿级领导、总工、安

7、全科、调度、技术、机电、通风、救护、事故单位)赶赴现场观察灾情,并勘察事故现场,研究抢救措施,并通知有关科室部门维持好现场秩序和做好井口的治安保卫工作。(3)、迅速在距事故地点较近的地方架设临时通讯电话,并派专人看守,以便调度室同现场随时取得联系。(4)、按矿长、总工程师指示,调动人力、物力抢救(重大事故必须按矿年度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规定程序执行),并掌握事故抢救进展情况,做好详细记录。(5)、30min内调清事故发生单位、事故性质、事故大体经过、事故破坏程度、受伤程度等简要情况,并上报县经贸局。(6)、4h内调查清事故主要情况及大体原因,并按程序上报行业主管部门。(7)、18h内调查清事故全部

8、情况,分析事故原因,研究防范措施,提出事故报告,并向行业主管部门汇报。(8)、矿值班领导、有关矿领导和科室接到事故汇报后,第一时间赶到矿调度室,按照统一部署和安排,组织事故抢救处理工作。5)、矿调度室负责将事故情况矿领导。6)、事故报告程序矿调度室新村煤管所区煤炭局区人民政府6、应急处置1)、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后,现场或附近的人员必须想尽办法立即拨打紧急呼叫电话向调度室汇报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截、堵的人数及可能在的位置,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援,并对冒顶段由外侧向里侧逐步加强支护,防止冒顶事故继续扩大。2)、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救护中队、并同时汇报值班矿领导、矿长、总

9、工程师、生产矿长、技术科、通防科、事故责任单位队长和有关人员。立即成立由矿长任总指挥、总工程师、生产矿长为副总指挥,上述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救援指挥中心,在矿长、总工程师的主持下,共同研究制定救灾方案,并编制冒顶处理措施。3)、调度室立即通知供销科准备足够的救护物资立即下井,值班领导负责救灾物资的押运、救灾人员及受灾人员的人车运送调度工作。4)、兼职救护队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赶到现场,组织医疗救援小组,做好抢救伤员的准备。5)、救护中队接到冒顶事故报告后,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救护规程规定,带齐救援及处理冒顶所需要的工具,在20min内到达指挥中心,明确救援方案后,立即到达井下事故现场,应首

10、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援基地,明确受灾实际情况后,方可进行事故抢险工作,对救出的受伤人员立即进行现场急救,然后送往地面进行抢救。6)、抢救遇险人员时:(1)指挥中心首先对所有参加救援人员讲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截、堵的人数及可能在的位置,分析抢救、处理条件,明确事故的具体情况后,共同研究制定救灾方案。(2)通风工区迅速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一时不能恢复,则必须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被埋或截堵区人员供给新鲜空气。(3)在处理中必须由外向里加强支护,清理出通往被埋或被截堵人员的通道,必要时抽调专门掘进队伍开掘专用小巷道至遇难地点,保证人员尽快脱险。(4)在抢救处理中必须有由区队长安排有经验的

11、老工人负责专门检查与监视顶板情况,防止发生二次冒顶。(5)抢险人员在抢救中遇到大块岩石时,应尽量避开,严禁用爆破法处理。如果威胁遇难人员,则可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石块,救出遇难人员。(6)现场人员立即在区队长或安监员或班组长的带领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冒顶的扩大,并随时将冒顶情况立即报告救援指挥中心。(7)现场如果受伤人员未被埋,要在班组长或有经验老工人的组织下积极进行包扎或进行其它救护,如果有人员被埋在矸石下面,要立即组织扒矸救人,在扒矸救人前必须对巷道进行支护,以防再次冒顶,使事故进一步扩大。(8)如人员被堵在冒顶区里面,被堵人员应在班长或有经验的人员的组织下进行自救,并采取敲水管、铁轨等措

12、施与外部联系,控制矿灯、饮水及食品的使用,利用压风管提供呼吸所需空气,如无支护材料,应节省体力,等待外部人员救助,不得盲目扒矸,防止冒顶扩大。7)、救灾完毕后,应立即清理好现场,调度室、安全科、技术科做好事故过程的资料收集和记录工作,以备事故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1)、采煤工作面必须备有以下物资:必须备有10根3.03.6m的钢、20棵2.53.5m的单体支柱、相应的背帮背顶材料(包括木楔50块以上,50根2.03.0m的板梁、背板100块),刀锯、锛、镐、大锤各一把。2)、要求上述备用材料存放地点距工作面不得超过100m。3)、每个采煤工作面必须备有担架一付,并进行正常维护。4)、所有应急物资、应急工具及装备没有特殊情况不得使用,每天要有专人进行维护和检查,其它原因使用后必须及时进行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