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会计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汇报材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57998798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会计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会计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会计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会计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会计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会计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会计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汇报材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n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n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n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会计学院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汇报材料理清办学思路 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一、会计学院发展概况1、发展历程:会计学专业198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93年成立会计系,会计学科1995年被评为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部级重点学科,1998年通过兵总验收;1999年转为重庆市市级重点学科;2003年取得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会计学科被学校批准为首批“品牌学科”建设项目,2005年会计学专业被评为学校

2、首批“品牌专业”。2、基本情况:会计学院现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72%,其中博士7人(含在读)。在校本科生 995人,研究生26人。会计学院机构设置:服务机构教学机构研究机构重庆市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会计信息化系财务管理系会 计 学 系重庆市财务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单位重庆市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心重庆市会计人员考试培训中心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二、会计学院办学思路以学科特色建设为导向,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和完善教学运行及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索和实践“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培养有较强实

3、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三、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举措1.因材施教,构建多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学院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创新思维的复合型财会人才。遵循“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理念,我们创造性地构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按“专业实践能力、继续深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职业素质、专业提升、创新能力)三层次培养人才,搭建学生多渠道自我成长平台。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新的形势,实施了“科教试点班”、“准研究生培养制”、“教改试点班”、“完全学分制试点”等一系列的教改举措,对一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

4、的探索,教学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2.学科特色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通过不断努力,会计学院目前已基本构建了以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为基础的品牌学科的建设平台,形成了以科研、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品牌学科建设框架,初步形成了比较财会学科等特色学科方向。 同时将学科特色研究成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计划,开设比较财会系列课程,以新的视角和措施,将学科特色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根据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研究成果,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将“比较会计、会计理论、比较财务管理”等课程纳入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整合课程内容,重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2003年为适应学

5、校全面学分制改革,将比较财务会计纳入会计专业学生限定选修课,将会计理论、比较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作为任意选修课,进一步深化了人才培养计划。将比较研究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行专业知识跨行业、国别界限的比较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整合。3. 构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二二三四”框架体系在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大量调研及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追踪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办学定位。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精心合理地安排各种实践课程的时间与内容,构建一套较完善的“二二三四” 实践教学框架体系。 其层次结构分布如下图:业专门习实

6、程毕案学学教例实践能力业年设课论论验课文文实程计习毕 实业“二二三四” 实践教学框架体系中各实践环节的设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其要素间的层次关系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案例教学和课程实验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为支撑,以实习和论文写作为重点。在整个实践教学框架体系实施中我们主要体现了“六个结合”的特点,即手工实验与计算机实验相结合、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相结合、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模拟实习与企业实习相结合。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学习与锻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使其在实践中勤于思索,积极奋发,开拓创新,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

7、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4.实施课程群组建设制度在修订教学计划,重设课程体系的同时,我们积极加强课程建设。在会计学院拥有的市级精品课程(会计学基础)、校级精品课程(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税法)的基础上, 采用了“课程群组”的管理办法,在每个系将同类课程归类组成课程组,并按教师的教学及研究方向将教师进行分组,指定组长负责该课程组的建设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办法。构筑了以市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重点建设课程、院级重点建设课程为龙头的课程群组建设体系,并形成了“市、学校、会计学院”三级投入的经费来源渠道,保证了课程建设的经费支撑。在该制度下,教师既能充分发挥个人进行课

8、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又能利用团队的力量,避免在课程建设中陷入孤军作战的尴尬境地。5.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会计学院历来重视教学管理,结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系统地建立了会计学院教学工作规程和会计学院教师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与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会计学院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教学督导小组、各教学系、教师及学生多层教学质量监控,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定期进行三段式检查,同时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实现教学运行与管理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教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相结合。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会计学院在本科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1)基

9、本形成了比较财会学科、会计信息化等特色学科方向。 (2)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三三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需要,将学科建设及研究成果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为人才培养服务。四、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1.教学改革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会计学院一直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创新思维的复合型财会人才。通过我们的努力,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教学手段等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历年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取得了如下的成果:获奖时间获奖项目名称及奖励等级颁奖部门19971、改革会计教学、培养学

10、生能力 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2、会计学科产学研一体化改革实践 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3、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 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4、改革会计本科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5、创建比较财会学科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6、比较会计研究(系列专著)重庆市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2.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年来,会计学院围绕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人才培养思路,通过不断调整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2000年以来本科生在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如2001级

11、本科生熊瑞芳在国家一级期刊统计研究2004年第9期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尹湾汉简集簿研究;我院本科学生代表队在2000年“第二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中,战胜了由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其他代表队,勇获重庆市第一名;在“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等全国及地区性竞赛中屡创佳绩,多次获得全国或市级奖励;多次获“建昊奖学金”、“重庆市大学生科技十佳”等奖励。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是:“实际动手能力强,工作有创见性,综合分析能力较强”;近四年累计培养会计学本科生近千人,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五、努力的方向1.完善与“三三制”多目标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2.进一步探索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的新模式和新举措。我们相信,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会计学院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我院本科教学工作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重庆工学院会计学院2005.10.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