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799847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Word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播优秀Word版文档 ,希望对您有帮助,可双击去除!第一章 总论1、人工对比2、CT值3、DWI4、MRA5、动态增强扫描6、流空效应7、窗宽 8、脑灌注成像9、部分容积效应10、放射性核素显像1、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用人为的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产生对比的方法,称为人工对比即造影检查。2、系CT扫描中X线衰减系数的单位,用于表示CT图像中物质组织线性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的相对值。用亨氏单位(Hounsfield Unit)表示,简写为HU。3、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观察活体

2、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的一种成像方法。水分子扩散快慢可用表观扩散系数(ADC)和DWI两种方式表示。4、即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技术。MRA不但对血管解剖腔简单描绘,而且可以反映血流方式和速度的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故又称磁共振血流成像。5、是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些感兴趣的层面作连续快速多次的扫描,它可以了解病变的强化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6、是指心脏、血管内的血液由于迅速流动,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居于接收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或T2加权像中均呈黑影,这就是流空效应。7、指显示图像时所选用某一定范围的CT值,使只有在规定

3、范围内的不同CT值,才能有灰度的变化,而在此范围最低值和最高值以外的CT值,一律分别显示为黑或白色。8、快速静脉团注有机碘对比剂后,在对比剂首次通过受检脑组织时进行快速动态扫描,并重组脑实质血流灌注参数图像。它反映脑实质的微循环和血流灌注情况。9、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物质时,其所测CT值是它们的平均值,因而不能如实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CT值,这种现象为部分容积效应或称部分容积现象。10、是用有放射性的特殊药物对人体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所用的药物又称显像剂,是一类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特殊制剂,它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本身,也可以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或多肽、蛋白质、激素、血液成分、抗

4、体等。第二章 神经系统1、脑血管造影2、腔隙性脑梗死3、模糊效应4、垂体微腺瘤5、交通性脑积水6、弥漫性轴索损伤7、脑膜尾征8、靶形征9、多发性硬化10、AVM11、脊髓造影:12、脊髓空洞症13、CTM1、是将有机碘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分颈动脉造影及椎动脉造影。用于诊断脑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了解肿瘤的供血等。2、是由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的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的梗死灶,直径为10mm15mm以内,称为腔隙性脑梗死。3、脑梗死发病2周3周左右时,梗死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的浸润,密度相对增高而呈等密度,称之为“模糊效应”。4、局限于蝶鞍内直径小于1cm的腺瘤为垂体微腺瘤

5、。5、由于四脑室出口以下正常脑脊液循环受阻或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6、弥漫性轴索损伤是指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暴力时因剪切伤造成脑实质撕裂,是一种严重的致命伤。7、脑膜瘤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边界清楚。MRI增强后肿瘤均一性强化,邻近脑膜亦强化似尾,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8、部分血栓动脉瘤CT检查时,若血栓位于血管腔内的周边,增强扫描动脉瘤中心的瘤腔和外层囊壁均有强化,形成中心高密度和外围高密度环,中间隔以等密度带。9、是继发性神经组织以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病因不明,以侧脑室周围髓质和半卵圆中心多发性硬化斑为主。多表现为多灶性脑脊髓损害症状,病程缓解与发作交替且进行性加重。10

6、、即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脑血管发育畸形,好发于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构成。11、通过腰椎穿刺将对比剂注入椎管内,透视下观察对比剂在椎管内的充盈和流通情况,以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和蛛网膜粘连等。12、是一种慢性脊髓退行性疾病,可为先天性,或者继发于外伤、感染和肿瘤。 临床表现为分离性感觉异常和下神经元性运动障碍。13、即脊髓造影CT,多与脊髓造影配合使用,一般在脊髓造影后12小时内进行CT扫描。第三章 五官及颈部1、下咽癌2、腺样体增生3、粘膜下囊肿4、粘液囊肿5、Graves眼病6、骨疡型中耳乳突炎7、Mondini畸形8、桥本甲状腺炎9、鼓室球瘤10、获得性

7、胆脂瘤1、亦称喉咽癌,指原发于喉外的喉咽部恶性肿瘤。2、超过正常值即肥大,可因上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及遗传因素等所致。病理上腺样体淋巴组织增生,血管增多,上皮鳞状化生。临床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人睡时有鼾声。3、当变态反应、慢性炎症时,鼻窦粘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浆液渗出、聚集,所形成的半圆形隆起性病变,多见于上颌窦底部。4、鼻窦粘液囊肿为窦口阻塞,窦腔内粘液聚积形成囊肿,多见于筛窦,成人好发。5、即甲状腺相关性眼眶病,是眼球突出最常见病因,它为自身免疫性炎症,常伴有甲亢。6、是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个类型,多表现为中耳粘膜充血、水肿,粘膜上皮和听小骨可破坏,乳突窦周围甚至岩骨坏死,形成骨疡,并

8、可有死骨,局部肉芽或息肉生长。7、又称耳蜗阶间隔发育不良2型,是指内耳发育止于胚胎第7周,是最常见的耳蜗畸形。病理上耳蜗中间圈及顶圈融为一个囊腔,表现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常为双侧。8、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老年女性多见。甲状腺弥漫增大,质硬,包膜增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镜下甲状腺滤泡间广泛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后期腺体萎缩,间质纤维增生。半数后期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征候群。9、是最常见的中耳肿瘤,中年以上女性好发,肿瘤源于下鼓室神经分布的球体,为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多表现为单侧搏动性耳鸣和传导性耳聋,耳镜检查鼓室前下象限可见鼓膜后血管性肿块。10、多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松弛部常

9、见穿孔,约占80%。病理上为鳞状上皮细胞的堆积物,多由鼓膜穿孔或退缩导致。临床主要为慢性耳漏和传导性耳聋。第四章 呼吸系统1、肺门2、支气管扩张3、支气管气像4、原发综合征5、空气半月征 6、中央型肺癌7、横S征8、月晕征9、血管纠集征10、胸膜凹陷征1. 肺门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共同构成,主要成分为肺动脉和肺静脉。2.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管径异常扩大。少数为先天性,由支气管弹力纤维或软骨发育不全所致。多数为后天性的支气管阻塞及感染所致。3. 肺实变时,大片状阴影中有时可见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支气管气像,多见于大叶性肺炎。4. 肺部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结炎及结核性淋巴管炎三者合

10、称为原发综合征。5. 曲霉菌性肺炎的肉芽肿常继发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或肺结核净化空洞,洞内软组织影可随重力和体位而移动,空洞内软组织影与空洞壁之间有新月状空隙,称“空气半月征”。6. 中央型肺癌是指发生在肺段或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7. 是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的X线表现,即肺门肿块,右上叶肺不张,水平裂上移形成“横”征。8. 月晕征在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中常见,表现为肿瘤的周围环绕毛玻璃样影,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和瘤组织细胞浸润。9. 血管纠集征是肺内单发球形病灶引起的肺血管改变的总称。包括:血管穿过肿块;血管向肿块集中;血管在肿块边缘截断。恶性肿瘤时,此征阳性率高。10. “胸膜凹陷征”

11、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三角形影,尖端指向病变,在胸膜陷入的部位结节可形成明显的凹陷。多见于肺内恶性肿瘤。第五章 循环系统1、心胸比率2、主动脉窗3、心腰4、靴形心5、双房影6、Kerley B线7、漏斗征8、烟雾征9、主动脉型心10、艾森蔓格氏综合征11、法洛四联症1、心胸比率是正常吸气状态下心影最大横径与右膈顶水平胸廓肋骨内缘之间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胸比0.5。它是判定心脏增大的最简单的方法。2、主动脉弓与心脏上缘围成的区域称为主动脉窗,左前斜位显示最好。3、后前位心及大血管平片的左心缘,肺动脉段相比之下较主动脉弓及左心室细小而凹陷,呈较浅的弧形,故称心腰。4、高血压性心脏病或主动脉

12、瓣关闭不全时,主动脉和左心室均增大,心腰显得相对凹陷,心脏轮廓形似靴状。5、左心房增大时、增大的左心房主要向右侧膨隆,突出右心缘形成双重边缘,即所谓的双房影。6、肺静脉高压时,胸平片在肋膈角区见水平横线,长约2-3cm,宽约1mm高密度的线状影,多见于二尖瓣狭窄等患者。7、“漏斗征”是动脉导管主动脉端管腔漏斗状扩张在后前位上的投影,此种现象见于动脉导管未闭。8、房颤合并陈旧性附壁血栓者,冠状动脉造影时可见对比剂在左房内溢出称之为“烟雾征”,是左房附壁血栓的特征性表现。9、主动脉扩张、屈曲延长,左心室增大构成“主动脉型心影”。10、房间隔缺损出现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可导致心内血流双向分流,甚至出现

13、以右向左为主的分流,临床上可出现紫绀,称艾森曼格氏(Eisenmenger)综合征。11、法洛四联症包括一组复杂的心血管畸形,是最常见的发绀性心血管畸形。病理形态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肺动脉狭窄及右心室肥厚。第六章 消化系统1、憩室2、项圈征3、狭颈征4、半月综合征5、粘膜纠集6、胃小区7、早期胃癌8、皮革胃9、灯泡征10、牛眼征 11、“腊肠”征12、咖啡豆征13、鱼肋征14、假肿瘤征15、空回肠换位征1、憩室是消化管壁局部发育不良、肌壁薄弱和内压增高致该处管壁膨出于器官轮廓外,使钡剂充填其内。2、胃溃疡侧位像,在溃疡口部常见一宽510 mm均匀透亮带,称项圈征。3、胃溃疡侧位像,龛影

14、口明显狭小,似龛影有一颈部,称狭颈征。4、胃癌的龛影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呈大小不一尖角样指向外周,龛影周围绕以较宽的透亮带,称“环堤”征,环堤内常见结节状、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上述综合征象称“半月综合征”。5、慢性溃疡时,因疤痕挛缩致皱襞呈放射状从四周向病变集中。6、胃气钡双对比造影所显示粘膜面的细微结构,正常胃小区呈网格状或多角形,大小为13 mm。7、指癌变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隆起型、凹陷型和平坦型3个类型。8、指弥漫型胃硬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胃,粘膜皱襞平坦、消失,胃腔明显缩小,整个胃壁僵硬,蠕动消失,形如皮革囊袋样。9、典型的海绵状血

15、管瘤在T1WI像上为均匀稍低信号,T2WI像上随回波时间(TE)延长,信号逐渐增高,重T2WI像上信号更高,称为“灯泡征”,这是其特征性表现。10、是肝转移瘤的典型表现,即病灶中心为低密度灶,边缘呈环状强化,最外缘密度又低于正常肝,形如牛眼,称“牛眼征”。11、梗阻扩张的回肠则多表现为连贯的均匀透明的肠管,形似腊肠,多位于中下腹部,称为“腊肠”征,是回肠梗阻的X线征象12、气体通过近端梗阻点进入,但却不能排出,以致闭襻肠曲明显扩大闭襻肠曲的内壁因水肿而增厚且相互靠拢,形成一条线状致密影。此影两侧为高度扩大而透亮的肠腔,形似咖啡豆。是不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象。13、表现为在扩大的空肠内见到较多横贯肠腔,密集排列的线状皱襞,形似鱼肋骨,称之为“鱼肋征”,多位于上腹或左上腹部,是空肠梗阻的重要X线征。14、由于梗阻的肠襻内充满既不能吸收又不能排出的血性液体,在邻近充气的肠曲衬托下形成类圆形软组织的包块影,轮廓清晰,常位于下腹部且位置较为固定,因其形似肿瘤,故称为 “假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