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7997373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谈促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张翠萍初中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育最为显着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初中学生,幼稚与成熟并存,独立与依赖兼具,自觉与盲目同随,内心错综复杂,充满着各种矛盾。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 产生许多的困惑和烦恼, 出现较多的行为问题。 所以,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内容。一、初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成长过程的特殊性。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6 岁,处于青少年早期,这是人生旅途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称为“心理断

2、乳期”或“危险期”。这个时期,是学习的“最佳期” ,人生的“黄金时代” ,所以,也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初中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从初中学生生活的环境来看, 他们受着各方面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西方一些不健康思想, 如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等也在社会中漫延;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不健康信息和网络虚拟世界也侵蚀着初中学生稚嫩的心田, 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另外,离异家庭的增多,造成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完善; 沉重的升学压力, 同学间过度的竞争,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等也会造成初中学生心理不适应, 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重者出现心理障碍,甚至极少数学生因为走不出心理的困惑,出现自

3、杀的倾向。成长过程的特殊性和所处的成长环境的影响, 使初中学生具有了一些明显的特征:(一)生理特点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 由于生长素的作用, 他们新陈代谢加强,身体内部各种器官机能迅速提高,逐步趋于成熟,身高体重急剧增长,体格趋于定型,形成了一生中迅猛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初中学生性器官发育逐步加快, 第二性征出现, 男女差异明显, 性功能已经具备, 性心理变化激烈, 这标志着人体发育的全面完成, 初中学生可以说“长大了”。(二)心理特点初中学生的生理发育比较快,其心理发展成熟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学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会引起种种

4、心理发展上的矛盾。身体的急剧变化,给初中学生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由于初中学生第二性征的出现, 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 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 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 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 重新体现人生的意义。 就在这些新的追求中, 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 初中学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 滋生了对性的渴望, 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总起来看,初中阶段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

5、性和冲动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的时期。所以,有的人认为这是个体发展史上的“危险”时期。(三)思想特点初中学生的生理处于人生的第二个生长高峰期, 心理处于成长的第二反抗期。 他们的物质生活优越, 缺少吃苦精神; 面对家长要求成才的强烈愿望, 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 思想充满困惑; 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却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学习上精力充沛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专心投入; 生活中敢做敢为, 富于探索与冒险却分不清是非 所以,初中学生的思想中交织着各种矛盾, 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帮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四)初中阶段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年级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思想特

6、点身体开始快青春心理开始萌自尊心较强,希望速发育,身动,独立自我意识得到成人的尊重和高体重迅猛明显增强,他们自理解,但自控能力初一增长,第二以为已经长大成较差,情感和意志性征开始出人,要求和成人平行为相对脆弱,容现。等交流思想,易冲动,思想内部充满着矛盾。处于生理迅生理发生剧变,性这是少年向青年初猛发育时期意识开始萌动,对期发展过渡的重要的最高峰,异性产生神秘和好阶段,他们的情绪男生身体体奇感,具有一种特情感偏激,爱凭感格处于生长殊的情感体验;男情用事;自尊心、初二发育的突增女同学在一起会感自信心、争强好胜期,女生逐到不安和害羞,表心急剧增强; 自主、步向着女性面上看似疏远,而自立意识迅速提体

7、型发育,内心却渴望接近。高;但认识能力显第二性征日喜欢与同伴交往,着落后于独立意识趋明显。与父母的关系开始和行动能力。紧张。初三青春期性腺面临中考,压力较各种心理品质开始和甲状腺激大,竞争激烈,许向逐步稳定和初步初四素分泌增 多学生会产生悲成熟方向发展,理多,内分泌观、失望、对同学智感、自我控制、功能不稳,不信任等消极情自我调节能力迅速心脏生长迅绪,进而导致忧郁、提高。性心理意识速,心率和孤独等一些心理障急剧增强,早恋现血压逐渐与碍。这一阶段要特象容易出现。有些成人接近。别注意在紧张的学学生会表现出情绪体型趋于成习中,缓解学生的不稳、厌学,组织人,性意识压力。意识下降等特征。明显。二、初中学生

8、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一)自我意识高涨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急剧发展的时期, 是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时期,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初中学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 自我意识的发展, 首先表现在关心自己的身体形象方面。在感知自己的体貌时,他们往往以新的方式,包含有更多新的内涵,注重自己的相貌,常常对此不安,因此,变得更加注重穿着打扮,留心自己的仪表风度。当他们意识到, 自己的体貌特征逐渐接近成人, 而这种生理变化如暴风骤雨般突然时, 也会感到惶惑不宁。 于是,他们会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 在洞察身体变化的同时, 开始洞察内心的变化,初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

9、起来。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很不成熟, 其内心的变化也存有许多矛盾。在自我评价方面表现为:独立性与依赖性,具体性与抽象性,原则性与批判性, 随意性与稳定性并存; 在自我体验方面表现为: 成人感、自尊心的需要经常不能得到满足; 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现为自我鼓励、 自我命令、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机制还没有形成、稳定。因此初中学生常常会感到虽然自己长大了,但却生活在矛盾与困惑,苦闷与挫折中。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鼓励引导, 以帮助他们渡过心理上的 “断乳期”和“危险期”。(二)逆反心理严重自我意识的高涨,独立意识的逐渐形成,使初中学生自尊心日益强烈,他们希望成人能尊重他们, 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

10、格。 而当他们的独立意识受到阻碍, 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控制, 个性伸展受到妨碍, 或成人强迫他们接受某种观点时, 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常常以批评的态度来对等待周围的人和事, 由于他们阅历较浅,见识不广, 缺少辨证思维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的批判也往往带有盲目性。 而当这种盲目不被理解和接受时, 他们的心灵就会受挫, 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他们有时候想入非非, 要求有一种无拘无束的外界条件,以适应其心理的随意性。这种逆反心理的表现又各不相同,有时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有时又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有时也会把逆反的态度迁移到其它方面。国内有关学者调查, 因逆反心理而出现品行

11、问题的学生,13 岁年龄组为最高。这些品行问题多表现在: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违抗性行为、说谎、偷窃、逃学或离家出走等。出现对抗性行为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 10%左右,他们往往思想表现极端:过分自以为是,有时爱唱反调;对老师、长辈没有礼貌;不肯服从父母的意愿, 时常与父母发生顶撞; 有时会用离家出走的形式来对抗父母;喜欢作弄别人,故意招惹事非等。(三)情绪焦虑不稳初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 , 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受亲子关系、同学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影响,稍感不适 , 就可能造成心情压抑,产生焦虑情绪。受这种情绪困扰,初中学生常常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常常感到

12、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 处于这种焦虑中, 初中学生常会有一些担心, 担心学业失败,担心没有朋友,担心被老师批评,担心被同学嘲笑等等。在各种焦虑中,主要的是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失去信心,害怕考试,出现考试焦虑等。还有过渡性焦虑,主要表现为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在学校时心情焦虑不安,不能安心学习,在家里,在父母身边才有安全感。在这种焦虑状态下,一部分初中学生具有消极心境,常会有烦恼、压抑和孤独感; 有的学生对人生倾向于悲观主义的态度, 心情低落; 有的倾向于看到人生、 社会的阴暗面, 常常感叹社会不公, 看不到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在这种心境下, 许多初中学生渴望寻求一个自由

13、自在、 无拘无束的地方, 充满阳光和幸福的地方, 或多或少地想摆脱这种讨厌的生活,有些学生在冲动之下甚至会离家出走, 有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抑郁心境,产生自杀的念头和行为。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都可引起失眠。有资料报道初中学生睡眠障碍占 1015%,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多梦、早醒等,同时由于失眠还可引起躯体不适,如头疼、头晕、精神不振和注意力涣散等。出现睡眠障碍的同学,感到异常痛苦,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跟小学和高中阶段相比,学生内心体验到的消极情绪在初中阶段比较多。有时候他们也会有一些积极的情绪, 比如面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受到同学间真诚的友谊和帮助,憧憬美好的未来等。(四

14、)人际关系障碍据调查,有 22.45%的中学生有人际关系障碍,大多表现在与同学、老师以及家人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合作。 其中,有 3.8%的初中学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相处。初中学生将感情的重心逐渐偏向于关系密切的朋友, 朋友关系在初中学生的心目中显得日益重要。 由于初中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不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时封闭自我, 有时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所以在跟同学交往中容易产生障碍。初一年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无障碍和一般状态的占84%,轻度障碍的占 13%,严重障碍的占3%,但同性同伴的交往障碍比较大。初二年级学生在异性同伴交往中无障碍和一般状态的占 67%,比初一年级的比例明显减少, 而轻度障碍和严重障碍的较初一明显增加, 男女生之间表现出极端的社会隔离, 彼此之间抵触很大, 这时更重视同性之间同伴的交往, 同性同伴障碍降低到 10%,比初一、初三、初四都低。初三、初四年级的学生,对异性交往有了明显不同于初二的变化,他们的交往明显打破了性别的障碍, 在许多情况下, 他们明显更愿意与异性同伴在一起, 愿意找异性同伴说些心里话, 他们开始融洽相处, 表达了更多的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