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活化与细胞复苏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99702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活化与细胞复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细胞活化与细胞复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细胞活化与细胞复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胞活化与细胞复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活化与细胞复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收到细胞株包裹时, 请检查细胞株冷冻管是否有解冻情形, 若有请立即通知。细胞株请尽速开始培养, 或立即冷冻保存(置于70 C, 隔夜后, 移到liq N2)。细胞复苏的原则快速融化:必须将冻存在-196液氮中的细胞快速融化至37,使细胞外冻存时的冰晶迅速融化,避免冰晶缓慢融化时进入细胞形成再结晶,对细胞造成损害。具体操作一. 实验前准备:1.将水浴锅预热至372.用75酒精擦拭紫外线照射30min的超净工作台台面。3.在超净工作台中按次序摆放好消过毒的离心管、吸管、培养瓶等等。二取出冻存管:1.根据细胞冻存记录按标签找到所需细胞的编号。2.从液氮罐中取出细胞盒,取出所需的细胞,同时核对管

2、外的编号。三迅速解冻:1.迅速将冻存管投入到已经预热的水浴锅中迅速解冻,并要不断的摇动,使管中的液体迅速融化。2.约1-2min后冻存管内液体完全溶解,取出用酒精棉球擦拭冻存管的外壁,再拿入超净台内。四.平衡离心:用架盘天平平衡后,放入离心机中3000r/min 离心3min五.制备细胞悬液:1.吸弃上清液。2.向离心管内加入10ml培养液,吹打制成细胞悬液。六.细胞计数:细胞浓度以5105/ml为宜。七.培养细胞将复合细胞计数要求的细胞悬液分装入培养瓶内,将培养瓶放入37和5CO2的培养箱内2-4小时(或者24-48小时)后换液继续培养培养,换液的时间由细胞情况而定。初学者易犯错误:1水浴锅

3、未预热或者未预热到37。2.水浴锅内冻存管太多,导致传热不佳,使融化时间延长。3.离心前忘记平衡,导致离心机损坏和细胞丢失。4.一次复苏细胞过多,忘记更换吸头和吸管,导致细胞交叉污染。(另:冷冻细胞解冻程序)2.1. 依据细胞株数据单指定之基础培养基种类、血清种类和其它指定之成份和比例, 制备培养基。绝大多数之细胞均无法立即适应不同之基础培养基或不同之血清种类, 若因实验需要, 必须有所不同时, 务必以缓慢比例渐次改变培养基组成, 确定细胞适应后, 方进行所需之实验。2.2. FBS (fetal bovine serum, 胚牛血清), CS (calf serum, 小牛血清)和HS (h

4、orse serum, 马血清),对细胞而言差异极大,请务必依据细胞株资料单指定之血清种类培养之。2.3. 将培养基置于 37 C水槽中回温,回温后喷以70 % 酒精并擦拭之, 移入无菌操作台内。取出冷冻管, 立即放入37 C 水槽中快速解冻, 水面高度不可接近或高过冷冻管之盖沿, 否则易发生污染。轻摇冷冻管使其在1 分钟内全部融化后, 以70 % ethanol 擦拭冷冻管外部, 移入无菌操作台内。2.4. 依据细胞种类和浓度,于无菌操作台内取 10 ml培养基加至 T25或 T75 flask中。取出已解冻之细胞悬浮液,缓缓加入T25 或T75 flask 内之培养基, 混 合均匀,放入3

5、7 C,5 % CO2 培养箱培养。2.5. 对绝大多数细胞而言,1 % 以下之冷冻保护剂DMSO,不会对细胞之贴附或活化有不良影响,不需立刻由解冻细胞中去除,待第二天确定细胞生长或贴附良好后再去除即可。唯对极少数因对DMSO 敏感或会造成细胞分化之细胞,需立即去除DMSO 者, 则可将解冻后之细胞悬浮液放入5 - 10 ml 培养基中,离心300 xg (约1000 rpm),5 分钟,小心移去上清液,加入适量新鲜培养基,将细胞均匀混合后, 转移至培养瓶中, 再放入37 C, 5 % CO2 培养箱培养。收到T25 flask 细胞时, 处理方式为1. 于寄送过程中,为避免起泡造成细胞脱落死亡,T25 flask 均加满培养基。请检查flask 外观,并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和有无污染现象,若有任何问题, 不要打开盖子,请立即通知细胞实验室。2. 将原封之T25 flask 静置于37 C, 5 % CO2 培养箱中,使细胞回温至37 C, 并让运送过程中少数脱落的细胞可再附着生长。隔天后,于无菌操作箱内取出flask内之培养基,(取出之培养基可以再使用),仅留约5-10ml 培养基于flask 内,依 一般培养方式再将细胞置入培养箱中或细胞已长满盘, 则将细胞做传代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