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配网工程的优化设计措施000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996916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配网工程的优化设计措施000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配网工程的优化设计措施000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配网工程的优化设计措施000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配网工程的优化设计措施00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配网工程的优化设计措施00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配网工程的优化设计措施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原有电网的供电能力。 电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能源,其能源供给效率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质量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电力有关部门需要对现有的配电工程进行优 化设计。通过对配电工程的优化设计,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效率,使电力 资源更好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本文简单介绍了现阶 段的配电工程优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配电工程优化设计的措施。关键词:配电工程;设计;措施引言电能是确保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能源,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经济建设进度的加快,社会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在配网工程建设中, 科学合理的配电网设计是确保配电网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前提。配电网建设 的投资大、周期长,只有优化的设计才能有效节省建设成本,保证配电网投入运 行过程中降低电能损耗,避免能源浪费。一、配网工程设计优化的重要性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资源成为国民经济的 重要支柱。近年来,虽然社会对配电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升,不断加 大资金投入,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使用,促进了配网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然 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弊端。针对配电工程建设实际状况,对配网 工程设计进行优化,可达到成本节约、降低能耗等目的,是配网工程的安全稳定 运营的有力保障

3、。二、现阶段配电工程的优化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现阶段影响配电工程的优化设计的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点,设备缺少先进 性;第二点,线路设计缺乏合理性;第三点,配电工程的可靠性差;第四点,相 关管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2.1设备缺少先进性电网工程运营中,设备经过长期使用,出现落后、老化现象比较严重,使用 技术水平及性能下降,供电能力削弱,供电电容及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得不到 保障。不断增长的电力负荷状态下,较少的电源分布及电站容量远不能满足实际 需求。同时更换电力设备,需要投入大力财力、物力和人力,同时严重影响企业 的经济发展和民众日常生活。因此,重点考虑电力设备的使用问题十分必要。2.2线路设计缺乏合理

4、性由于受建设水平、原材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配网工程建设中,不规范、 不科学、不合理的线路布局比较常见;较长的供电线路,线路电能消耗严重;单 能源、单辐射的中压线路具有较大的负载,达不到配网工程的实际要求;接线方 式的杂乱现象,配网设计难度增加。电力负荷以及配网的经济性和合理性都是配 网设计时应当考虑的因素。2.3配电工程的可靠性差配电工程的可靠性差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由 于在架设线路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架设和施工,通常采用高压架线的方式。这样, 高压线就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狂风、暴雨都容易造成高压线 倒塌,导致行人触电等;另一方面,虽然有的城市采取了地

5、下埋线的形式,但是 由于规划过程的不具体不全面,埋线标记不明显等都影响了给配电工程的可靠, 给优化设计阶段带来困难。除此之外,在后期的城市规划阶段,由于数据资料的 不具体,很可能出现挖断线路的情况,影响整体的安全可靠。2.4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由于管理人员的不负责任给配电工程的设计优化带来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第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的认知不够全面,缺乏电网的安全管理意识,因此, 对相关设备的检验和维修管理不及时,导致电缆被盗窃、电力设备质量不达标、 部分设备老化损害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配电工程的安全;第二方面,管 理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比较低,不能及时掌握相关设备的信息和使用方法等

6、,使 得很多的设备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了配电网的运行质量,给配电 工程的优化设计带来很多问题。三、配网工程的优化设计内容配网工程优化设计是对配电线路和变电站的设计,即在现有建设的配网工程 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的电力负荷趋势,设计出配网工程的改造和扩建方案,其主 要内容包括变电站优化、负荷预测、配电网线路结构优化、无功补偿优化、供电 可靠性分析和配电自动化设计。其中负荷预测是指对配网工程的实际负荷情况进 行分析、调查得到具体的用电负荷、负荷需求以及发展趋势、增长率等;变电站 优化指的是根据预测结果,明确新增变电站的范围和容量,分析负荷未来增长率, 优化变电站配置的容量和位置;配电线路优

7、化指的是在变电站选址和定容的基础 上,确定导线线径、走向、线路回数等。四、配电工程的优化设计措施实现配电工程的优化设计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4.1做好电力需求预测配网工程设计需要大量现有资料、在建工程工程资料和预期需求资料数据作 为基础支撑,主要有线路长度、电力负荷、电压等级、导线规格、接线方法、变 压器的台数、类型、容量等参数,还有就是新增电源、单装机容量、工程位置环 境等因素。因为造成电力扩建、改造的主要原因就是电力需求的改变,电力工程 设计的重要数据基础就是需求预期参数,设计的前提基础就是对用电功率、用电 量、负荷能力等进行事先预测。4.2变电站设计优化在对变电站容量、主要变压器数量分

8、析预测的基础上,确定需要建设的变电 站数量然后确定变电站选址这需要对基础投资、交通运输、配电网结构、施工安 全、环境因素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变电站选址能够满足合理的配电网结构、尽 量靠近负荷中心、供电半径较小的要求并且不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生活和设施设备 此外还应考虑到投资以及费用包括建设成本、运行费用、线损费用通过优化算法 和先进的计算程序,能够计算出最优解。4.3线路设计优化配电线路设计主要是对应用较为广泛的中低压线路采取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确保中低压线路运行稳定。根据长期规划、分段实施的改造方式,在不对正常生 产生活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对配电网进行技术改造,详细了解线路实际运行情况, 要求设

9、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掌握设计的主要内容,考虑配网工程中存在的安全 隐患和周边架设条件,避免产生不必要损失;对原有的线路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分 析,运用不同颜色对线路走向图和示意图进行标记确保划分明确,便于施工人员 的具体操作。4.4及时对配电网的配电设备进行检测更新现阶段使用的设备还是比较落后的,而对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出现, 很多新型配电设备层出不穷。因而配电工程的优化设计的重要环节就是对设备进 行优化,更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质量将直接影响整个配电工程的效率。因此, 在进行优化设计过程时要全面考虑到当前的设备性能和情况以及新设备的性能和 功用,从而合理的对资金进行使用,对设备进行更新,使配

10、电网的质量得到保证;4.5针对配电网点进行合理规划由于中低压配电线路应用范围较广,所以应当针对中低压线路进行优化设计, 继而使中低压供电性能稳定。其优化过程可采取长期规划、分步实施进行改造, 使正常工作与生活影响降到最低;优化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深入现场,对线路 状况、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等等了解详细,结合调查情况进行处理,增加 设计深度,减免损失发生;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用不同颜色对线路走向、示意 图等进行标识,做到明确划分;配网工程优化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并且做到沟 通交流及时,确保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对供电区域进行明确划分,确定导线截面 与配电容量,确保配网工程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4

11、.6配电网结构优化主要是对电厂之间和变电站之间的连接问题进行分析,对电力分配和输送的 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配电网结构设计问题具有多目标、非线性、动态、离散的特 点,不仅要确保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还需要根据电力负荷,优化配电网结 构,确保配网工程良好的经济效益,包括架设的路线、回数,配电线的型号、线 径等,确保线损和投资最少。4.7加大技术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员工职业素养现代化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技能过硬,职业素质高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作为 立足之本。而针对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是员工职业业务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 有效途径。电力员工培训应当从思想上认识到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全心全意投入 到学习陪训当中,

12、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塑造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为电力行业的发 展壮大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五、结束语针对配电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电力人员在进行配电工程的优化设计时要 充分考虑现阶段出现的问题,重视设计优化和规划的结合,从而采取最正确的解 决方法,解决配电工程中的问题,实现配电工程的优化。参考文献:1 关于在工程设计中体现节电的探讨J.徐国英,邓文博.林业科技情报.1995 (02)2 浅析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J.黄敏均,赵亮宇,陈建 峰.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3)3 探讨10kV基建配网工程设计过程J.伍继勇.通讯世界.2017(22)南伊水电站设计及施工特点J.黄德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8(11)5 配网工程建设和改造中配网工程设计的应用J.陈洁萍.科技经济导刊.2017 (14)6 配电网规划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J.谢晖.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