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扑和室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7995769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扑和室颤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室扑和室颤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室扑和室颤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室扑和室颤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室扑和室颤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室扑和室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扑和室颤(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室扑动百科名片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简称室扑)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简称室颤)分别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 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 止,阿-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临 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而室扑则为室颤的前奏简介心室扑动或心室纤颤(颤动)是一种最严重的异位心律。心电图可有特征性改 变:心室扑动时心电图QRS波群和T波难以辨认,代之以较为规则、振幅高大 的波群,每分钟150250次。心室颤动时心电图可有波形低小不整齐,每分钟

2、 200500次。心室扑动从血液动力学来看,它和心室停搏没有明显差别。这两类心律失常多发生 于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阿斯氏综合征的过程中、 严重低血钾与高血钾、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脏手术、低温麻醉、心血管造影 或心导管检查术、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肾上腺素、锑剂等药物中 毒、严重缺氧、电击以及溺水等,这些可称为原发性心室扑动和颤动,及时积 极的抢救可能恢复。在各种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吸呼衰竭、低血压等临终前发生者,称为继 发性心室扑动和纤颤,多不易复苏。心室扑动及颤动的发生机理是:可能由于心室异位起搏点发放激动加速, (如发生于心室肌易激期的室性期 前收缩或室性

3、心动过速),和心室各部分心肌传导速度和复极不均匀,故其不应 期长短不等,因而激动可从不应期较短的心肌折返到不应期较长的心肌,在心 室肌内出现快速而零乱的多发性局部折返现象所致。临终前室颤一般难以逆转,突然意外地发生于无循环衰竭基础的原发性室 颤,可呈短阵或持久发作,给药及时且治疗恰当的,有长期存活的可能。室颤 的发生机理大多为心室内多个折返中心形成不协调的冲动,经大小、方向不一 的传导途径到达心室各部,形成折返的基础为心肌细胞复极速度与不应期长短 的不一致性明显加重,而心肌缺血、心肌坏死、严重心动过缓或中枢交感神经 兴奋为常见诱因。原发性室颤的常见病因冠心病,尤其是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

4、 梗塞、心功能不全和(或)室壁瘤以及急性心肌梗塞后6个月内的患者;原 发性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瓣膜病,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合并 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原发性和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后者大 多由药物作用或电解质失调引起; 病窦综合征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严 重心动过缓;电击或雷击;低温;洋地黄、肾上腺素类药物过量; 少数预激综合征; 少数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心电图示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150250次/ min振幅较大而规则的 室扑波,或500次/ min振幅大小不一且不规则的室颤波。治疗自60年代心肺复苏技术日益发展以来原发性室颤的复苏成功率和复苏后长 期存活率已有显

5、著提高。复苏后长期存活者(尤其是不伴急性心肌梗塞的患 者)室颤的复发率高,一年内死亡率可达30。心室颤动百科名片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简称室颤)是由于许多相互交叉的折 返电活动波引起,其心电图表现为混乱的记录曲线在细胞水平,电活动可能还 是存在的,但从心脏整体效应来看并无机械收缩,因而无有效心排量。疾病简介VF 可按临床情况分型,但所有病例的心电图表现是相同的。心室扑动(ventricularflutter,简称室扑)和心室颤动分别为心室肌快而微 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 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

6、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室颤是导致心源 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而室扑则为室颤的 前奏。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简称室颤)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 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 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 变。临终前室颤一般难以逆转,突然意外地发生于无循环衰竭基础的原发性室 颤,可呈短阵或持久发作,给药及时且治疗恰当的,有长期存活的可能。发病机制临终前室颤一般难以逆转,突然意外地发生于无循环衰竭基础的原发性室 颤,可

7、呈短阵或持久发作,给药及时且治疗恰当的,有长期存活的可能。室颤的发生机理大多为心室内多个折返中心形成不协调的冲动,经大小、 方向不一的传导途径到达心室各部,形成折返的基础为心肌细胞复极速度与不 应期长短的不一致性明显加重,而心肌缺血、心肌坏死、严重心动过缓或中枢 交感神经兴奋为常见诱因。早期借鉴房颤机制的多发子波假说和局灶起源假说来解释室颤的机制。病因一览冠心病,尤其是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和(或)室壁瘤以及急性心肌梗塞后6个月内的患者;原发性扩张型和肥厚型 心肌病;瓣膜病,尤其是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合并心绞痛或心功能不全 的患者;原发性和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后者

8、大多由药物作用或电解 质失调引起; 病窦综合征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严重心动过缓; 电击 或雷击;低温;洋地黄、肾上腺素类药物过量;少数预激综合征; 少数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主要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最初几个小时合并VF,在无休克或心力衰竭的情况下称为原发 性VF.原发性VF亦可发生于无心肌梗死的病人医院外猝死)。该类情况常与严重 的冠脉疾病有关,存活后易再发.这些病人需作进一步检查,包括运动试验,冠脉造 影以及有创性电生理检查.随着护理抢救团体的增加,更多的院外猝死病人获救,对 有复发危险者应考虑作植入性去颤器(ICD).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不论有或无心力衰竭,出现VF为继发性VF,这些病人均 有

9、严重的心室病变。VF 亦可并发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心肌再灌注时(多数为心室自主律). 这提示早期再灌注发生。常见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伴心室率极为缓慢;严重低钾或高血钾;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洋地黄、奎尼 丁、锑剂、氯喹等毒性作用;触电、溺水;心脏手术及低温麻醉等。循环呼吸骤停,意识丧失,继之全身抽搐,呈阿新(Adams-Stokes)综合 征。心电图QRS 波群与 T 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同、大小各异、极不均匀的颤动 波,其频率约为200500/min。体征心电图示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150250次/ min振幅较大而规则的 室扑波,

10、或500次/min振幅大小不一且不规则的室颤波。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包括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听诊心音消失、脉 搏触不到、血压亦无法测到。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预后 较佳,复发率与猝死率均很低。相反,不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心室颤动, 一年内复发率高达 2030。2、心室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T 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 波,频率为250500次/分钟。最初的颤动波常较粗大,以后逐渐变小,如抢救无效最终将变为等电位 线,示心脏电活动停止。诊断1、常见于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严重缺血;III度房室传导阻 滞伴心室率极为缓

11、慢;严重低钾或高血钾;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洋地黄、奎尼 丁、锑剂、氯喹等毒性作用;触电、溺水;心脏手术及低温麻醉等。2、循环呼吸骤停,意识丧失,继之全身抽搐,呈阿-斯(Adams-Stokes)综合 征。3、心电图:QRS 波群与 T 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同、大小各异、极不均匀的颤动 波,其频率约为 200500/min。治疗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应立刻进行下列两项处理。首先,立即尝试捶击复 律。方法是: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段交界处捶击1-2次,部分患者可瞬即复 律。若患者未蒙立即恢复脉搏与呼吸,不应继续捶击。捶击复律应在有监护的 条件下进行,以防室速促捶击后转为心室颤动。对于频率极快

12、的心动过速,或 意识未完全丧失的患者,不应施行捶击复律。如患者仍处清醒状态,嘱患者用 力咳嗽,通过提高胸内压,可能终止室性心动过速,称为咳嗽复律。其次是清 理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将患者头后仰,提高颏部,寻找和清楚口腔异 物(包括假牙)。方法是:术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性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 下颏,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呈垂直,以畅通气道,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维 持血流等基本生命支持措施。1、人工呼吸估计有无自主呼吸的方法是术者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倾听 空气逸出的声音或感觉空气流动,同时观察胸廓起伏。若胸廓无起伏,又无气 流呼出,表示患者无呼吸,必须立即开始人工通气。观察

13、时间一般在35 秒以 内。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的最好方法。当时间或条件不允许时,口对口 呼吸不失为一项有效而简易的人工通气方法。在保持气道通畅后,术者以置于 患者前额的手和的拇指与食捏紧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将自己的口唇贴紧 患者的口唇作深而快的用力吹气,直至患者胸部上抬,然后让患者自然呼气。 两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每 5 秒使肺扩张一次;单人同时进行口对口呼吸和胸 按压时,每 15秒使肺扩张两次。亦可以采用面罩供氧。上述口对口呼吸只是临 时性紧急措施,应马上正确气管内插管,以人工气囊挤压或人工呼吸机进行辅 助呼吸与输液,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可作动脉血氧分压监测。2、胸按压是使整个胸腔内

14、压改变而产生抽吸作用,改善全身血流量,有利 于维持重要器官的抽吸作用,改善全身血流量,有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 注。胸按压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食、中两指横放在尖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 骨正中部位为按压区。术者将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与患者胸骨长轴方向平 行,另一手掌重叠放在前一手背上,并保持平行,两手手指相互扣锁或伸展, 但不应接触胸壁。按压时,肘应伸直,依靠肩和背部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 压,使胸骨压低约3 5cm,随后突然松弛。速率约80100次/分钟。按压应 平稳、均匀、有规律。按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胸按压的发症主要是肋骨或 胸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填塞、血胸、气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以及脂肪

15、栓塞应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指出,胸按压不等 于实施按压,有效的胸按压仅使心脏指数接近正常低限的 40,远较大多数患 者恢复自主性收缩后的心脏指数为少。因此,在胸按压的同时,必须设法迅速 恢复有效的自主心律。心肺复苏的下一个阶段,是给予患者加强生命支持措 施。与此同时,以上基本生命支持治疗并非立即停止,而是逐步向第二阶段过 渡。3、除颤和复律迅速恢复有效的心律是复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一旦心电 监测确定为心室颤动或持续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用200J能量进行直流电 除颤。如无效,改用 300J 或 360J 能量。初始一至两次电除颤失败,提示预后不 良,但不应放弃复苏

16、的努力。此时,应努力改善通气和矫正血液生化指标的异 常,包括改善氧合作酸中毒的处理,除了保证足够的血液氧合以外,静脉注射 碳酸氢钠有时亦是必要的,特别是电除颤难以复律的患者。碳酸氢钠剂量为 1mmol/kg。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每10-15分钟可重复使用半量。但碳酸氢纳过 量可能引起碱中毒、高钠血症和高渗状态等。应尽可能在复苏间期监测动脉血 pH、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4、药物治疗在心肺复苏间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有利于心脏保持电的稳定 性。应给予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mg/kg。如果复苏不成功或继续存在电极部分稳 定性,两分钟后可重复此剂量。随后持续静脉滴注。经初步处理后仍维持心室 颤动者,应给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并重复电除颤。在整个复苏过程,必要时可 每5分钟重复以上剂量一次,在缺乏或甚微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