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乐山导游词.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57995660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峨眉山乐山导游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峨眉山乐山导游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峨眉山乐山导游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峨眉山乐山导游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峨眉山乐山导游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峨眉山乐山导游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乐山导游词.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峨眉山乐山导游词哦眉山清音阁位于哦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海拔为 710米。清音阁,又称卧云寺,以晋人左思诗句:何必丝与竹,山 水有清音的诗意而取名清音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峨眉山清 音阁导游词,欢迎参考!篇一:哦眉山清音阁导游词清音阁又称卧云寺,以晋人左思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 清音的诗意而取名清音阁。清音阁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 汇流处,海拔为710米。该处是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供有释迦 牟尼、文殊、普贤大师之像。深夜听清音,是最好的黄金时段,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大有 人在了。唐代初年的高僧继业三藏,从印度研经归来,常信在大峨寺 后的呼应庵中。夜听清音,已成了他多的癖好,每

2、每必至,往返六十 多里,风雨无阻,还留下了一段美好的传说:在一个月明星衡的秋夜, 他喜孜孜的倾听着清音返回庵中。在黑白二水汇流处,高兴地拾得 一枚奇石,竟如人面,眉清目秀,活生生的呼之个人成分出,以为至 宝,供奉前,见石之处,后名宝现溪。而今,虽然人面宝石不见了, 但宝现溪这个地名是无法磨灭的,至今还泛起人们听清音的兴头。在清音阁,可看到山光水色,闻到花草芬芳,听到流泉清音, 触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使游者获得峨 眉风光总体的审美感受。古今游人多称誉为峨眉山第一风景。篇二:峨眉山清音阁导游词清音阁,又称卧云寺,哦眉山重点八大寺庙之一,该处是唐僖 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供有

3、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师之像。建于 唐僖宗四年(877年),明初广济和尚取晋人左思招隐诗何必丝 与竹,山水有清音之意,更名为清音阁。此阁修在黑龙江和白龙江 之间的山梁上,凌空高耸,形势险峻。阁后阁侧,林木密郁,翠色参天,特别是阁后一大片杉林,色 如翡翠,把这座古老的寺庙衬托得愈见古雅。以清音阁为中心,由清 音阁、牛心寺、广福寺、白龙寺和白云峡构成了以自然山水为主旋律 的佛寺园林环境,是世界罕见的庞大的山野佛寺园林。在清音阁,可看到山光水色,闻到花草芬芳,听到流泉清音, 触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视觉美、听觉美、嗅觉美,使游者获得峨 眉风光总体的审美感受。古今游人多称誉为哦眉山第一风景。阁下 有双

4、飞亭,左右各有桥,如鸟翼飞凌,故名双飞桥,亭下二水汇流处 有一巨石,高丈许,形如牛心,砥柱中流,银涛喷雪,水声如雷。亭 下还有碑,乃明人所题万古清音四字。双飞亭柱悬清末戊戌六 君子之一的刘光弟撰书的楹联: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富顺 诗人刘光弟也曾巧妙地将二桥一石概括为:双桥两虹影,万古一牛 心。这样如诗如画的双桥清音是哦眉山十景之一。这里,一年 四季,无论昼夜,满回荡着水声,这水声单一而清晰,加上两桥,故 而誉为双桥清音,成为哦眉十景之一。清音阁是峨眉山中的重要寺庙,是唐僖宗年间慧通禅师修建, 寺内供奉着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山中著名景点双桥 清音就在这里,两座石桥飞跃,桥下是清澈

5、的江水,这里也是山中 拍照的好地方。双桥清音就在清音阁旁。清音阁下有双飞亭,亭左右各有一 座小桥,桥下水声滔滔。亭子下面有一石碑,上刻:万古清音。清音 阁受地形限制,面积不大,但附近山水环绕,小溪潺潺,景色非常优 美。附近有农家乐,可以提供食宿。篇三:哦眉山清音阁导游词在清音阁,可以看到峨眉山传统十景之一的双桥清音,与新十 景之一的清音平湖。清音阁踞牛心岭下,海拔710米,是峨眉山八 大寺庙之一,左通洪椿坪、仙峰寺,右达白龙洞、万年寺,过去为上 山朝拜、观光比经之地。寺庙虽小,地势险要,山环水绕,景色优美, 是我国佛寺园林建筑的典范。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 为释

6、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面对清音阁,展开的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卷,浓绿重彩,精工点 染。高处,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中部,是丹檐红柱的接王、牛心二亭。牛心亭两侧各有一石桥, 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坐在亭子里,眼前是 山谷涧流,耳边是轰鸣水声,身边还有蜜蜂和蝴蝶,不经意地在你身 边翩然。近景,则为汇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侧黑水,绕洪椿 坪而来,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绕万年寺而来,水色泛 白,又名白龙江。滔滔白浪,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即牛心 石)。山水相连,红绿对比,奇花异草吐露芬芳,林间小溪流水潺潺, 亭台楼阁若隐若现,难怪有人称清音阁为峨眉

7、山第一风景。历史典故清音阁唐时名牛心寺(现在的牛心寺为后牛心寺,又叫延福 院)。唐僖宗时,江陵慧通禅师将其改为卧云寺。北宋乾德3年(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召东京(今河南开 封)天寿院僧继业三藏等入天竺求舍利以及贝叶经,继业一行从印 度带回大量经卷、佛骨舍利敬奉朝廷。宋太宗赵光义即命将这些圣物 择其名山修持。继业周游了祖国名山大川后,选在峨眉山延福院安身, 因相中寺前的黑白二水交汇地,发愿在此新修一座寺院,以供养终身。 寺院建成后取名前牛心寺。明洪武2年(公元1369年),安徽风阳凤凰山龙兴寺(朱元璋曾 在此出家,后改名皇觉寺)僧人广济禅师来到峨眉山。相传广济和明 太祖朱元璋交往甚密,朱元璋称帝后,广济不愿接受朱元璋的宣诏, 便入峨眉山禅隐于此。广济禅师根据寺周山水怀抱的天然风貌,又见 亭、台、楼、阁与流水潺潺和谐相融,即取晋人左思招隐诗中的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后广 济禅师圆寂在后牛心寺。第#页/总共5页第5页/总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