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0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799493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0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0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0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0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0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0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30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0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一、选择题(2011年高考重庆卷)图1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读图1回答1-2题。1.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 C.道路用地 D.绿地用地2.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A.改善居住条件 B.发展高技术工业C.改善交通建设 D.美化城市环境3关于贵广铁路产生的社会效应,不正确的是()A为西南地区建设提供一条出海大通道,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的加快发展B有利于西南地区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为珠三角地区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腹地C促进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缓解珠三角能源紧张状况

2、D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沿线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城镇化进程如图某海岛西部的白鹭湖是该岛开建的最大的文明生态片区,目前该片区内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呈现出一派生态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农村景象。现在该地已初步建起农副产品保鲜加工基地、反季节瓜菜种植基地、万亩热带高效经济作物基地、鸡种苗孵化基地、罗非鱼养殖基地等。据此回答56题。4c地建休闲度假地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环境承载量大,旅游配套设施好B.环境优美,旅游配套设施好C.环境承载量大,交通便捷靠近市场D.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靠近市场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5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

3、能的影响因素是 ()A政治 B山地 C河谷 D交通6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 B乙丙C乙丁 D甲乙丙 读沃尔玛、好又多等大型超市在某城市的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7图中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A.商业信息灵通 B.交通通达性好C.周围居民多 D.外地游客多8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D.为城市旅游增添观光景点9下列地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比较,一般能成立的是()平原大于山区 热带大于温带城市大于农村 内地大于沿海ABCD读“位于平原地区的我国南方某城市示意图”,完成以下2题。10

4、20世纪9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比较,该城市 ()A交通发展促使城区面积向东大规模扩展B城区发展和交通建设不受河流影响C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尚未形成D老商业中心服务范围变小1120世纪90年代末,该城市新建商业中心 ()A沿河流两岸分布B沿环线高架路分布C位于城市交通干线交会处D围绕老商业中心均匀分布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率先建成的第一条最高时速可达350千米的城际铁路。据此完成以下2题。12下列关于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的影响,错误的是()A促进了京、津两城市的经济发展B加强了两个城市的经济交流C缓解了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D会对天津市的本地商业造成冲击、破坏13结合图文材料以及地理区位理论,新北京

5、的空间发展方向重点是向()A东 B西C南 D北14下图为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对住宅空间分布影响示意图。由市中心向外,轨道交通 ()A.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B.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C.不利于市中心人口的疏散D.站点附近住宅开发密度较过去变低读下图,完成以下2题。15下列关于图示线路的运输方式说法正确的是 ()A高压输电线路 B水路交通线路C铁路运输线路 D管道运输线路16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运输方式特点的是 ()A机动灵活 B损耗小、连续性强C运量大、投资少 D速度快、效率高17对交通枢纽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地理位置 地形条件气候条件 土壤类型ABCD 全球零售业老大沃尔玛在郑州的第二

6、家店(紧邻郑州市商业中心二七广场)开门迎客。读沃尔玛二七店位置示意图,回答以下2题。18图中沃尔玛的布局符合()A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C消费最优原则 D便民原则19郑州市能够成为中部地带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最大程度得益于郑州()A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B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C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消费能力强D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产品丰富20对交通枢纽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地理位置 地形条件气候条件 土壤类型ABCD21下图为某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交通 D市场在古代,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据此回答以下2题。22下列关于我国

7、古代聚落分布与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B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团块状分布C在北方古代两条驿道的交点处往往发育为城市D北方没有沿河设置的城市23古代我国南方聚落多临水分布,主要是为了()方便取水利于航行军事防御利于城市规划ABCD二、填空题24读某地区城镇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已知A、B、C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D、E、F是比A、B、C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该地区修建铁路,从经济效益考虑,最先连接哪两个城镇较为合理 ()AAE BCDCAC D都一样(2)当上述铁路修建后,D、E、F 3个乡镇哪个经济发展最快?为什么?(3)石家

8、庄市原是正定县的一个乡村,目前发展成规模远大于正定县的大城市。读图回答:石家庄市得以发展的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是什么?上图说明,现代聚落区位选择中,沿_线是城市扩展的增长点。此外,沿“_、_、_”也可以形成城市空间增长的纵轴线。25读“山区(林区)与平原(水稻产区)商业网点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山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_,形成原因_。(2)山区商业网点密度比平原地区_,原因是_。(3)图中山区与平原商业网点的分布表明:农村地区的集市贸易基本上是沿_自发形成的,这符合_原则。(5)A、B、C三处聚落中,最容易发展成城市的是_处,因为该处_。答案一、选择题1D2C3C解析:本题组考查西南铁路建设

9、的背景及意义,是一组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贵广铁路穿行在云贵高原之中,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而且地势起伏大、河流多,所以桥梁、隧道长;云贵高原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并不丰富。4解析:在图中c地建设休闲度假地,最有利的区位是该地区环境优美,附近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交通便利,该地区有河流、铁路和高速公路等运输方式;靠近市场,离大城市的距离近。答案:D5解析: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都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其中,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从图中看,商业网点的分布呈线状或带状,可能是沿交通线、河流或山谷分布的。答案:A6解析:河流的干流一般河宽水丰,比较

10、有利于运输,因此其商业网点的发育比支流有利得多,所以干流沿线的商业网点密度较大。答案:A7答案:B8答案:A9【答案】A10解析:读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末与80年代初相比,首先城区面积扩大;其次,在交通方面出现了地铁和环线高架路,发展了立体交通。答案:A11解析:依据图例准确读图可知,新建商业中心皆分布在交通干线的交汇处,布局于城区的东部、北部和南部。答案:C12D13A14B15解析:图示为我国川气东送线路,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答案:D16解析:管道运输的特点是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好,连续性强和管理方便。答案:B17【答案】A【解析】地理位置和地形是对交通枢纽

11、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18A19B20A【解析】地理位置和地形是对交通枢纽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21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规模逐渐沿海岸线和交通线扩展,故促进该城市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是交通。答案:C22C23A二、填空题24解析:第(1)题,主要从经济效益考虑,铁路线的布局应首先考虑工程造价和通车后的客货流量,故AC较为合理。第(2)题,AC铁路修通后,D乡镇发展最快,原因是离C城近,受益于铁路交通影响。第(3)题,石家庄市发展的社会原因主要有:铁路枢纽,客货流量大;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城市。由该题图可知现代聚落区位选择沿铁路线是城市扩展的增长点。此外,沿海、江、高速公路也可形成城市空间增长的纵轴线,该题充分说明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城市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答案:(1)C(2)D乡镇发展最快。它离C城市较近,经济发展受益于A、C之间铁路的带动。(3)铁路干线枢纽(火车站),客货流量大;河北省省会。铁路海、江、高速公路25(1)沿公路和河流呈带状分布 临近公路与河流的地方交通便利(2)小 山区路况差,交通不如平原便利,吸引的购物者比平原少。(3)街道(或交通线) 交通最优(4)B 因为B处位于两条公路交汇处,交通最为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