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的感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7991233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理念的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课改理念的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理念的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理念的感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理念的感悟通过新课改理念的学习 ,使我感受了课改新思维 ,课改新理念 ,让我至始至终 感受到了新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受 . 它是一次革命 , 一场对话 , 一座平台 , 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 课改是一次对传统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 , 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 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 ,使课堂充满自由、 民主、和谐 的氛围; 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的情感体验 , 它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 课改是一场是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

2、一件大事 , 关系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 . 课改应是全社 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 . 教学从本质上说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 . 我们常说沟通从心开始 , 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 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 我个 人认为其内容表现为 :课改需要加强各实验区、校之间的对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 ,课改途中困惑多 ,疑难多, 教具少,信息少. 面对共同的 处境, 各实验区、校纷纷群策群力 ,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 ,例如:周六上午 学区的研讨和下午学片的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等活动 , 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 正体会在课堂教学 ,扎根于课堂教学当中 , 作用于每一个学生 .群众的智慧是无止

3、 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 ,思路被打开了 ,思路又指引着出路 ,出路 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 .正因为这样对话 ,我们的课改出现了 “百花齐放”教学新 局面. 有了这样的对话 ,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2. 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 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 , 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 现, 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 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 , 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3. 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 .课改涉及千家万户 , 家长的理解与

4、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 素. 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 , 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 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 配合辅导 ,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让家长了解新课程 , 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 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通的做法 , 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 .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 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 , 如召开家长会、 致家长一封信、 问卷调 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教师在对话中要注意做到 :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 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 , 交换自己的看法 . 教师用商量的、 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鼓励学生相互补充 ,展开讨论.

5、比如“我想这样做 ,大家看行不行 ?”“这位同学” 是这么想的 , 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 .教师要热情对待 , 积极回答 .在对话中, 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最后, 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 .“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中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 . 教师的未来和未来 的教师, 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 . 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 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 , 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 探寻教 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 . 参与课改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 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 .启动课

6、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 ,达到以 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 ,依据本校特色 ,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 以科研为先导 , 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 . 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 识 , 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 , 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 , 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 育科研氛围 ,形成一种进行教育科研网络 .我们有理由相信 ,通过抓科研 ,课改必 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总而言之 , 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反坚锁 .课改恰如一阵春风 , 正应了那句古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 . 我们淋浴着课改的春风 , 定会迈向成功教 育的彼岸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