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乡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调研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7987548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城乡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城乡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城乡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城乡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城乡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城乡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城乡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调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编号164自选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结项报告省城乡社区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调查研究课题负责人宫 怀 宇课题参与人明新庆功王宁涛袁书立康军标德玉负责人所在单位中州大学二九年三月十日课题名称省城乡社区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调查研究主 题 词城乡社区体育 全民健身 调查研究类 别自选学科分类人文类负责人宫怀宇性别女民族汉出生日期1970年1月6日行政职务教研室主任专业职务讲师研究专长社会体育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教育学学士工作单位中州大学联系办 68229882宅 68253448通讯地址市惠济区英才街6号邮政编码450044主要参加者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工 作 单 位明新男1967.7副教授中州大学庆

2、功男1983.02助教中州大学王宁涛男1984.11助教中州大学袁书立男1978.9助教中州大学康军标男1979.1讲师中州大学德玉男1966.1副教授中州大学省城乡社区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调查研究1.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我国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都来自于科学的制定群众体育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来自于科学的调查数据。1997年,我国首次进行了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此后,在2001年又进行了第二次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在这两次调查中,我省都圆满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安排的任务,但2001年至今,全省性质的群众体育调查还没开展。借此时机,对我省城乡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并进行深入

3、的分析与研究,对我省城乡社区体育的开展以与促进全民健身开展政策与计划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随着我国在消除城乡差异的努力、小城镇改造的深入和局部经济圈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社区体育成为了人们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容之一,体育锻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奥运会的举行,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开展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课题针对省部分城乡社区体育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系统调研,获得了基础数据,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2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市、市和市3个城市中的45个社区的16岁至69岁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群体。2.2

4、抽样方法与围本次分别对抽样地区的城乡居民个人和该地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主管群体工作的负责人进行调查。根据国家的要求,每个省抽取三个地市作为抽样点,省会为必选地,市抽出以行政区域划分为标准的市区中的三个区,分别为管城回族区、中原区和金水区,其中乡村样本在新市、中牟县和巩义市抽取。另外两个地市,确定原则是,在兼顾本省地理位置的基础上,抽取一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地(市)作为二类抽样地(市)市,其中城镇样本在湖滨区抽取,乡村样本在渑池县、卢氏县和灵宝市抽取;一个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地(市)作为三类抽样地(市)市,其中城镇样本在睢阳区和梁园区抽取,乡村样本在县、夏邑县和永城市抽取。2.3研究方法2.

5、3.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并对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充分的检索、分析和利用。2.3.2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采用国家体育总局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工作手册中“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调查问卷”。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8份,有效回收率98.27%,问卷时间为2008年3月2008年5月。2.3.3系统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运用系统科学、逻辑学的理论知识,对研究容进行系统分析,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对调查所获得数据,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3研究结果和分析3.1省城乡社区体育人口 关于体育人口,即每周参加体育

6、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的活动时间不少于30 min,且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者(表1)。 统计结果显示,在调查的45个社区2948名居民中,体育人口为833人,省社区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28.27%。表1省杜区体育人口调查统计一览表3.2省城乡社区体育人口的性别、年龄、职业分布情况表2省社区体育人口性别、年龄、职业分布情况一览表(%)表2省社区体育人口性别、年龄、职业分布情况一览表(%)从表2中看到,省社区体育人口的性别分布是男性占体育人口的53.94%,女性占46.06%;体育人口的年龄分布为16-29岁占30.05%,30-49岁占22.46%,50-69岁占47.49%。从年龄分布上看呈马鞍

7、型,即两头高,中间低,特别是50岁以上的居民,占社区体育人口的47.48 % 。在各种职业中,工人在本职业人口中体育人口比例最高,达到50.61%,其次是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再次是科教人员,最少的是农民,仅占农民总数的9.83%。科教人员体育人口较少,是极不合理的现象。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作为科技的载体科教人员的体育人口偏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以前多有中国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状况恶化,平均预期寿命低于正常人口的研究报道,本次研究从体育参与的角度再次证实了知识分子体育参与不足的情况。科教人员体育参与不足的情况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长期较差造成的。这一人群是工作负担最重

8、,用于自身的进修,以与辅导子女学习的时间较其他阶层要多,余暇时间少是影响他们成为体育人口的主要因素。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体育健身条件,倡导和推广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重视对中高级知识分子进行健康检查和体质测定工作”。本次研究再次提醒要重视知识分子的体育参与问题,切实为他们的体育参与创造条件。3.3省城乡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目的关于省城乡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目的调查,我们采用多项选择的方法进行(表3)表3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目的多项选择统计一览表(%)从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省城乡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目的呈现多元化趋势,为了健康、消遣娱乐为主要动因,社交的方式和减肥健美等

9、目的也占有较大比重。不同年龄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5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健康最重视,青年人、中年人的健康意识较差。3.4省城乡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和项目选择表4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场地选择情况统计一览表(%)从调查统计的情况表明,省城乡社区居要的体育锻炼场所是非正规的公共活动场所,这对居民体育锻炼的科学有效性是有影响的,特别是社区的体育设施和场地都比较缺乏,必须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表5省城乡社区居民体育锻炼项目选择情况统计一览表(%)关于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由于受到体育锻炼设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社区居民锻炼以徒手、简单易行的项目为主。3.5省城乡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形式从调查走访的

10、结果看,喜欢个人独自锻炼,跟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活动形式较多,愿和家人一起锻炼的活动形式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参加社区协会俱乐部的活动形式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省社区体育活动的设施和组织都存在较大差距,有待改进。3.6影响城乡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表6影响城乡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影响省城乡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中,前四位因素是:缺少时间、缺乏场地设施、缺乏指导和锻炼知识以与缺乏组织。4结论与建议4.1本次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省城乡社区居民中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数的28.27%,与我国1998年8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公布的体育人口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表明省城乡社

11、区体育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加大社区体育宣传力度,多渠道的开展社区体育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引导市民逐渐树立科学健身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体育的氛围,形成有利于社区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和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4.2省城乡社区体育人口年龄分布情况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这种现象应引起重视。中年人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年人工作负担重、社会应酬多、作息时间不规律、家务劳动繁重和主观上对体育的需求不足、参与动机不强等中断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政府、社会、单位应高度重视中年人的体育健身问题。4.3省城乡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主要锻炼地点

12、是公园、树林、江河湖海、草原、山丘、广场、公路等非正规的公共活动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区体育场地的欠缺,必须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科学规划住宅环境,多建简易、实用性强的体育锻炼场所和安装健身设施,同时加强社会和学校体育场地、场馆的开放;在新建居民区、开发区应留有空地、草坪以利市民的健身活动。4.4省城乡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健康、消遣娱乐。锻炼的时间不固定,随意性较大,锻炼的形式以个人、家庭与朋友同事在一起为主。这些情况对职能部门工作提出了要求,建议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使城乡社区体育获得新的发展。4.5构建完善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推动社区体育向纵深发展。根据多元

13、化需求,增加各类社区体育组织;加强管理的系统性,增加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层次,建立包括管理、指导、服务、协作、监督构成的网络,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促进社区体育融入社区服务,将社区体育与体质监测、疾病预防、康复治疗有机结合,保障扩大市民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4.6逐年增加社区体育的经费投入,拓宽社区体育投资渠道,广开财源,为社区体育长效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促进城乡社区体育的发展。参考文献:1余保华. J, , 2凌桂兰. J, , 3淑奇等. J, 体育学院学报,2008(04)4傅兰英等. J, 体育科学,2004(04)5国家统计局.2000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M,海洋,2000.35-67.6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体育大学,1998-747唐宏贵.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R, 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008于涛.社会转型期群众体育观的转变J, 体育学院学报, 2000(02)9左从现.试论体育需求和体育供给J,体育科学,2000(06)10春利. 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复旦大学,2005.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