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潜力评价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798629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潜力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地潜力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地潜力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土地潜力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土地潜力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地潜力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潜力评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潜力评价它是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目的,对土地资源的性状质量鉴定的 过程。土地资源评价的实质是对土地资源质量的诊断。土地资源质量 通常指的是土地资源的优劣状况,是土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它可 以表现为正反两个方面:对土地利用产生有利影响或作用的构成土地 适宜性,产生不利影响或作用的则构成土地限制性。土地资源评价可以大致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前 者侧重从土地生产能力角度评价土地质量,后者侧重从相对适宜性确 定土地质量。此外,根据评价目的和对象不同,土地资源评价可以划 分为农业(耕地)土地评价、林业(土地)评价、牧业(牧草地)土 地评价和城镇土地评价等,他们的内部可以划分为:土地潜力有

2、人称作“土地利用能力”,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 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潜力分类,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土壤、 气候和地形等)及其对于土地的某种持久利用的限制程度,就土地在 该种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对其作出等级划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土地潜力评价系统,是美国农业部分土壤保持 局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土壤侵蚀。 土地潜力评价成为控制土壤侵蚀研究项目的一个有机主成部分。1961年克林格比尔和蒙哥马利提出:三级土地潜力评价系统一、潜力级潜力评价中最高的等级,其含义是限制性或危害性的相对程度相 同的若干土地潜力亚级的归并。全国土地划分为8个等级,用罗

3、马数 字表示。从第一级到第八级:土地利用上受到的限制与破坏逐渐增强。其中,第一级到第四级在良好的管理下,可以生产适宜的农作物 和饲料作物,也包括树木或牧草,第五级土地适宜一定的植物。第五、第六级中某些土地也能生产水果和观赏植物等特种作物, 并且加强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在内的高度集约经营条件下,还能栽植大 田蔬菜。第一级:土地利用很少受到限制,它适宜种植范围广泛的植物, 可以完全利用于农作物、牧草、树木和野生动物栖居。土地近于水平, 水蚀或风蚀的危险性小,土层深厚,一般排水良好,易于耕作。土壤 持水性好,且含有相当充足的植物养分或者是对施肥有良好的反应。在灌溉区,由于有比较持久性的灌溉工程,排除了干

4、燥气候限制 的土地可以列为一级一级土地不会遭到洪涝灾害。生产能力强,适于精耕细作。当地 气候有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只需一般的经营管理就能够维持生产 能力、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第二级:土地利用受到一些限制,因此适于种植的选择范围减少 或要求中等程度的水土保持措施。该土地在耕作时需要细致的土地管理,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在内的, 目的是防止土壤退化或者改善水气关系。所受到限制不多,且改良措 施宜行。二级土地可以种植农作物和饲料作物,作为牧场、林场或者是野 生动物栖居场所等限制因素:1)和缓的坡度2)中等程度的风蚀和水蚀或者由于古代的侵蚀造成的中等程度 的不良后果3)土层厚度不够理想4)土壤结构与适耕性

5、稍差5)含有轻微至中等程度的盐分或钠,虽然容易改良,但是可能重 现6)偶然的洪涝危害7)虽然能通过排水改良,但是仍受到中等程度的永久性潮湿限制8)在土地利用与经营上受轻微气候限制三级土地:受到严格地限制,使得作物选择有限或要求特殊的水 土保持措施;或者两者都有。三级土地比二级土地受到更多的限制, 耕作时水土保持措施不宜维持和实行。它可以种植农作物和饲料作物,或作为林场、牧场或野生动物栖 息场所。限制因素:1)中度坡度2)很易遭受水蚀或风蚀,或者古代侵蚀遗留下的强烈不利影响3)频繁洪涝灾害损害作物4)底土透水性很差5)潮湿,或者经过排水后某些地方继续有水6)埋藏线的基岩等,限制了根系伸展和水分储

6、存7)持水容量低8)肥力低且难以保持9)中等程度的盐分或钠含量10)中等程度的气候限制在非常潮湿、透水性差儿近乎水平的三级土地上进行耕作时, 需要进行排水和采用能够维持或者改善土壤结构与耕作的耕作制度为了防止泥泞和改善渗透性能,需要对土地施有机物质。在潮 温状态下应该停止耕作。在一些灌区,部分二级土地由于地下 水位高、透水性差和盐分或钠的积聚造成危害,令土地利用受 到限制。在安全利用第二级土地中的每一个特殊的土地种类时,需要选 择一种或几种利用与措施的配置。然而,对于一般农民,这种 选择的可能性要比第二级土地少。四级土地:对作物的选择有很严格地限制或要求很仔细严 谨的管理。土地利用的限制性比三

7、级土地更严格,作物选择的 余地更加有限。耕种时要求严谨的管理,水土保持措施也难以实施和维持。该土地可以用作农作物、饲料作物、林场、牧场或野生动 物栖息地。能够很好的适应第四级土地的农作物仅有2-3种, 并且与投入相比其常年产量很低它在农业利用上的局限性是,由于下列一种或几种永久性 的因素影响所致:1)坡陡2)严重的水蚀或风蚀3)古代侵蚀结果的严重影响4)土层浅薄5)土壤持水容量低6)频繁的洪涝严重损失作物7)过度潮湿加上排水8)多量盐分或钠9)中等程度的不良气候在湿润地区,许多有一定坡度的第四级土地适宜于偶然 的、不定期的耕种。一种排水性差、近乎水平的第四级土地 虽然不受侵蚀,但在春季需要一段

8、疏干土壤的时间,再加上 农作物产量低,因此不太适宜种植农作物。然而某些第四级土地可以发展某一种或几种特种作物, 如水果和观赏植物等。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第四级土地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也可 能获得适宜农作物的好收成;在雨量正常年份获得较低收成,而在少雨年份则歉收; 在少雨年份,即使土地上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什么价值的作 物,需要加以保护;必须采取防止土壤风蚀及保护和维持土 壤生产的特殊措施。在少雨的年份,主要是为了保护土壤, 有时候必须种植作物或采取应急耕作措施,这类措施应该比 第三级土地更加频繁和更精细。二、潜力亚级指的是具有相同的限制因素和危险性的潜力单元的组 合。土地的限制因素是普遍存在的。例

9、如,一些土地若不予 保护就要受到侵蚀危害;另一些天然潮湿的土地必须予以排 水才能生长作物。某些土地是干燥或土层浅薄的,或有其他的土壤缺陷;侵蚀 危害(e)、潮湿、排水或者洪涝(w)、根系层(s)、气候(c) 亚级。潜力级的第一级因为无限制因素故不划分为潜力亚级。1)(e)亚级,指的是侵蚀危害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或危 害的土地。对现代侵蚀的敏感性及古代侵蚀的损害程度 是划分该亚级土地的主要依据2)(w)亚级,指的是水分过多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限制 因素或危害的土地。土地排水不良、潮湿、地下水位高 和洪涝等划分该亚级土地的依据3)(s)亚级,是指根系浅薄,或者含有大量石块、持水 容量低,肥力低,含

10、盐或钠等限制的土地4)(c)亚级,是指气候(温度与湿度)是土地利用中唯 一重要的限制因素或危害的土地。除了气候因素外,上述各个限制因素均可以改良或者局 部改良,因此在确定潜力亚级是应该优先考虑他们,从 而根据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或危害来决定潜力单元应 归属哪一个潜力亚级。在两种限制性因素程度基本相等且可以改造的情况下, 则按照e、w、s、c顺序划分。例如,在湿润地区的土 地潜力评价中,既有过度湿润的限制又有根系层的限制, w亚级要优先于s亚级来考虑。从当地的利用需要出发,可以表示出土地具有两种限制 性因素,但必须吧主要的限制因素放在前面,以表示该 亚级土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潜力单元指的是对于一

11、般农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经营管理具有 大致相同效应的土地组合。属于同一个潜力单元的土地, 应该在土地性质的配合方面充分一致,从而导致它们具 有相同的潜力、限制或危害。所以,属于同一个潜力单 元的所有土地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1)在相同的经营管理措施下,可以生产相同的农作物、牧草或林木2)在种类相同的植被条件下,要求相同的水土保持措 施和经营管理方法3)相近的生产潜力(在相似的经营管理制度下,同一 潜力单元内各地的平均产量的变率不超过25%)。进行土地潜力评价和在此基础上编制土地利用评价 图有两种途径:A. 以现有的详细土壤调查资料为基础,同时补充收集 某些附加资料,对土地潜力作出评定;B, 通过野外

12、调查直接进行土地潜力评定语制图具体地步骤包括:第一步:确定潜力评价的基础单位。土地潜力评价通常在基础评价单位(制图单位)内 进行。换句话说,按照基础评价单位逐类评定土地的潜 力等级。第二步:建立平评价系统。建立评价系统时首先要考虑到评价的目的和 研究地区的土地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到主客条件。 一般来说,可以参考和借鉴与研究土地特点类同地 区的现成评价系统,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第三步:拟定潜力评价表。它又称土地限制因素评级表,国外也称转换表。影响土 地利用的土地性质很多,选用哪些限制因素,需要对研 究区的土地属性进行综合分析,力求找出影响土地利用 潜力的主导限制因素。将他们纳入潜力评价表中;其次, 要为每一种选定的限制性因素划分相应于潜力级的界限 值。第四步:评定潜力等级土地潜力等级的评定实际包括两级控制:第一级控制, 是分别对各限制因素评定相应的潜力等级,可以称之为 单项评价第二级控制,是根据各限制因素所对应的潜力等级评定 土地总的潜力等级,可称为综合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