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仲弓问仁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7976645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樊迟、仲弓问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樊迟、仲弓问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樊迟、仲弓问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樊迟、仲弓问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樊迟、仲弓问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樊迟、仲弓问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樊迟、仲弓问仁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其作品、思想2、思考理解“仁”的思想内涵3、文中的仁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及其作品、思想教学难点:思考理解“仁”的思想内涵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大学语文教学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而尤其注重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课程。因其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目标的复合性,故其内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通过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增强人文精神的培育;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描写提供了美感、愉悦和享

2、受,既能陶冶陶性情,也能提高鉴赏力与写作水平。让学生自己试着翻译:WhenZhong-gongaskedabouthumanity,theMastersaid,Goabroadasifyouweretoreceiveagrandguest;employthepeopleasifyouwerechargedwithagrandsacrifice,Whatyoudonowishforyourslf,donotimposeonothers.Thus,inastate,youwillincurnoresentment;inanoblehouse,youwillincurnoresentment,Zho

3、ng-gongsaid,Slow-wittedasIam,Ibegtopracticethissaying.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仁者无敌。那么在这儿所指的仁是什么呢,仁者为什么能够无敌呢?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文章,就是有关孔子对仁的阐述。耶稣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们。又说: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就得怎样待别人。穆罕默德曾宣布:最高贵的宗教是这样的-你自己喜欢什么,就该喜欢别人得什么;你自己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中华民族的先哲圣人孔子在几千年前,就阐述过类似的思想。今天通过这篇课文了解“仁”的思想吧。二、孔子介绍孔子

4、(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

5、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睦和稳定。三、樊迟、仲弓介绍1、樊迟樊迟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樊迟墓作为名人墓冢,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樊须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齐国人,一说是鲁国人。他是一个农民,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在季氏宰冉求处任职。孔子回鲁后拜师。他求知心切,三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还问“知”、“崇德、修业、辩惑”等,他有谋略,并具有

6、勇武精神。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师伐鲁,冉求率“左师”御敌,冉求认为他能服从命令,以其为车右。鲁军不敢过沟迎战,他建议冉求带头,冉求纳之,鲁军大获全胜。在受教于孔子期间,有一次,向孔子请教种植五谷和蔬菜的事,被孔子斥为“小人”。他学业上成就不大,但有勇武精神,但他不愧是孔门弟子中的佼佼者。樊迟-樊迟在孔子眼中好像每次樊迟提出问题,孔子都以很浅显的话语敷衍他,觉得他“小人哉”好像有瞧不起他,觉得他天资不够,是这样吗?这大概是因为孔子的个性比较直率,有什么就讲什么,因此批评别人的时候也非常直白。“小人哉”这句评语,大概是针对当樊迟的观点而言的。孔子对每一个学生都是这样,即便是对他心爱的弟子子

7、路也是这么严厉的批评过。而且,对于樊迟提出问题,孔子都以很浅显的话语敷衍他,觉得他“小人哉”好像有瞧不起他,觉得他天资不够,这点正好说明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确,樊迟是天资不够,因此孔子只给他讲最基本的道理,只教他“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这并不是说与孔子的循循善诱,有教无类有矛盾,只是说明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2、仲弓中国儒学者,孔子弟子。字仲弓,春秋鲁人,列于孔门德行科。父为贱人,但雍极有德行,孔子称为“犁牛之子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孔子极称雍曰:“雍也可使南面。”唐开元年间封“薛侯”,宋隔又封“下邳公”,后又改称“薛公”。四、课文赏析(一)、【原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

8、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小思】仲弓问仁,和颜回问仁,比较相似。仲弓

9、也是属于德行科的优秀生。孔子对他要求也很高。孔子的要求也比较具体一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因为仲弓从政,所以孔子先讲这方面的要求。和人相见,要象和贵宾一样。见贵宾,就要敬;使用民力,要象进行隆重祭祀一样,祭祀,就要诚。其实所谓诚敬之道,就是要在做事的时候,保持内心的真诚和谨慎,“态度决定一切”。另,据左传:臼季说:“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看来孔子也是引用了一句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孔子也对子贡讲过。不过孔子大概觉得子贡是不大能做到的。(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而他对仲弓说这句话,显然

10、是相信仲弓可以做到这点。“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有人说这是要求仲弓无论于公于私,做事都要做到使人不抱怨。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对。这是对结果的苛求,是不太公道的。而孔子在这里讲仁,肯定是要求仲弓能够做到的。如上面孔子对颜回说的,非礼勿动云云,也都是要颜回自己可以做到的。仁,是求己尽仁。所以,这个怨,我以为还是说仲弓自己不要有任何抱怨。孔子曾讲过“求仁得仁,又何所怨?”意思是一样的。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

11、世遵奉的信条。(二)、【原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12、。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小思】这里又是同时问知与仁,然而樊迟开始没弄明白。按论语集注,曾氏曰:“迟之意,盖以爱欲其周,而知有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尔。”似乎又在说二者之不同。于是孔子再作解释。按论语集注,朱子曰:“举直错枉者,知也。使枉者直,则仁矣。如此,则二者不惟不相悖而反相为用矣。”可惜樊迟还是没弄明白。按论语集注,朱子曰:“迟以夫子之言,专为知者之事。又未达所以能使枉者直之理。”于是子夏再作解释,这才算说清楚了。知与仁原来是一

13、致的。以“爱人”解“仁”,倒也方便,然而是博爱吗?恐怕并非如此。五、课后练习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问知。子曰:知人。通(2)举直错诸枉通(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提示:(1)知通智(2)错通措(3)乡通向)2、请同学们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表述为恕,或者忠恕。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实现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4、问题探索。(1)、仁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请把自己有关仁的体会用文字写出来,与其它同学们交流。(2)、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如何才能够实现仁。(3)、孔子在谈到“仁”的时候,说道:“克己复礼为人。”为什么要用一个“复”字呢,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一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