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华医院体外循环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57976502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华医院体外循环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博华医院体外循环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博华医院体外循环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博华医院体外循环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博华医院体外循环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华医院体外循环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华医院体外循环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华医院体外循环意外和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规范一、 体外循环系统中进气(一) 原因1. 氧合器排空。2. 主泵流量小于分泵流量。3. 泵管入口端阻塞,泵旋转呈负压。4. 左心吸引泵装反。5. 泵速突然加快,排空。6. 膜肺气体出口端阻塞。7. 排气不彻底。8. 复温时血温和水温的温差过大。9. 低流量灌注时,动脉端有分流,如个别三通未关。10. 台上台下灌注管连接不当。11. 左心吸引过大,左房吸空。(二) 预防1. 保持一定液面。2. 持续监测动静脉平衡状态。3. 停机状态进,在动脉管路上夹钳子。4. 将滤器排气通路关闭。5. 转机前检查吸引管的方向。6. 禁止在动脉出入口端抽标本。7. 检查

2、动脉入口端是否阻塞。8. 体外循环前检查机器的运转情况。9. 预充液体前用二氧化碳预充管道。10. 确保气体出口通畅。11. 复温时,水温和血温的温差应小于10。12. 低流量或停机时应关闭滤器排气管三通,严禁低流量灌注时放血。13. 氧合器灌注前,仔细检查入口端有无阻塞。14. 心脏跳动时审慎使用左心吸引。(三) 处理1. 气体未进入患者体内时,应尽快将管道内气体排出。2. 大量气体进入体内时,应进行逆行灌注及脑保护措施。方法如下:静脉逆灌、大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脱水、头部冰帽及冬眠疗法等。二、 凝血(一) 原因1. 患者未肝素化。2. 未肝素化库血和含钙的溶液混合。3. 预充液未含肝素。4

3、. 患者因素:如AT缺乏,肝素耐药。5. 体外循环时间长,肝素消耗。6. 鱼精蛋白拮抗后仍用右心吸引。7. 水温高于42。8. 给鱼精蛋白后输血间隔过长。9. 应用抑肽酶。(二) 预防1. 确认全身肝素化,ACT达360秒后插管,ACT大于480秒后转机,转流后定期复查ACT。2. 预充液加入肝素,成人2000单位,儿童1000单位。3. 库血预充加肝素,每100ml加500单位。4. 全身肝素化后5分钟抽动脉血测ACT。5. ACT300秒以上使用右心吸引。6. 体外循环开始后10分钟复测ACT,以后每隔30分钟复查ACT一次。7. 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不能使用右心吸引。8. 若因患者缺乏AT

4、,发生肝素耐药时,给予新鲜血浆或大量肝素,直至ACT大于480秒,并密切监测ACT。9. 使用抑肽酶时ACT应大于750秒。(三) 处理1. 停止体外循环。2. 更换氧合器及微栓过滤器。3. 血栓已进入体内时采取脑保护措施:头部冰帽、大时激素、脱水、冬眠等。三、 突然停泵(一) 原因1. 突然停电。2. 保险丝烧断。3. 泵槽内有异物。4. 泵管压脚过紧,使泵管在泵槽内扭折。5. 泵管扭曲打折。6. 机器故障。(二) 预防1. 备好紧急摇把。2. 备好保险丝。3. 确保各个部分电源插头的紧密牢固。4. 泵管卡应压紧,泵头和泵管挤压适度。5. 将氧合器后泵管在泵槽内理顺。6. 定时检查机器运转情

5、况,有问题及时通知工程技术人员。7. 防止异物和液体进入泵槽及机器内部。(三) 处理1. 用紧急摇把旋转泵头,注意摇动方向,根据氧合器液面和动脉压调整转速。2. 将主泵旋钮调回零位,以免在电源恢复时机器突然启动。3.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问题,泵管松紧度调节适宜。四、 泵压增高(一) 原因1. 氧合器、过滤器质量问题。2. 主动脉夹层。3. 主动脉插管偏细。4. 血液凝固。5. 动脉管路阻断钳未打开。6. 台上升主动脉阻断钳未打开。7. 动脉插管扭曲或打折。(二) 预防1. 选择高质量氧合器和过滤器。2. 体外循环开始前先输两圈液体,测试泵压高低。3. 选择适宜动脉插管。4. 注意查对肝素用量和

6、ACT时间。5. 转流开始时注意打开插管及管路阻断钳。(三) 处理1. 必要时使用滤器旁路。2. 泵压增高明显时停机,重新插管。3. 适当减少动脉流量。4. 更换氧合器,加大肝素剂量。5. 打开管路上的阻断钳。6. 与术者联系,查找并解除管道扭曲或钳闭。五、 泵管崩脱或破裂(一) 原因1. 泵压过高。2. 泵出口阻塞,如阻断钳未松开,管道扭曲等。3. 接头连接不紧密。4. 管道牵拉。5. 泵管质量问题。6. 泵槽中有异物划伤泵管。7. 泵管卡口未压紧。(二) 预防1.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道。2. 随时监测泵压,过高时及时分析原因。3. 体外循环中确保管道畅通。4. 避免管道过度牵拉。5.

7、 管道接头要紧密连接,高压部位要用扎带加固。6. 装机前检查并排除泵管裂纹。7. 检查并排除泵槽中异物。8. 检查并压紧泵管的出入端。(三) 处理1. 立即停泵,阻断静脉回流及动脉管路。2. 发现原因并加以排除。3. 迅速恢复血流,注意管道排气。4. 迅速更换泵管并将泵槽擦拭干净。六、 氧合器祛泡不良(一) 原因1. 氧合器质量问题。2. 体外循环时间太长。(二) 预防1. 使用高质量氧合器。2. 尽量选用膜肺。(三) 处理1. 气泡不多时,可在高液面的水平灌注。2. 气泡过多时,更换氧合器。七、 氧合性能不佳(一) 原因1. 未接气源。2. 气源管道与氧合器的进气口与出气口接反。3. 气体流

8、量小,氧浓度低。4. 气体过滤器的方向接反或阻塞。5. 气源错误,如错接到二氧化碳可氧化亚氮气源。6. 气体混合器故障。7. 氧合器质量问题:如发泡板功能不佳,中空纤维渗透等。8. 氧合器选择不当,大体重使用小氧合器。(二) 预防1. 体外循环前认真检查气源,确保通畅。2. 确保气体管道连接正确。3. 检查气体混合器性能情况。4. 排气预充观察氧合器发泡是否均匀。5. 根据患者体重,选择适当氧合器。6. 通过动静脉血的颜色和血气分析,严密观察动脉氧饱和度。7. 根据动脉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通气量和氧深度。(三) 处理1. 体外循环开始就发现氧合不好,及时停机,寻找原因并处理。2. 对于病情轻,手

9、术临近结束时发生氧合不良,可尽快开放动静脉阻断,恢复心脏跳动,开启呼吸机协助供氧。3. 病情重,手术复杂病人体外循环中间发生氧合不良时,可尽快降温,更换氧合器。4. 因氧合不良,出现脑部并发症时,按脑缺氧常规处理。八、 液面过低(一) 原因1. 静脉插管不到位,静脉引流差。2. 管道扭曲打折。3.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4. 静脉管道内有大量气体,影响引流。5. 动脉大出血,或动脉回流受阻。6. 泵流量不准。7. 鼓泡式氧合器内兜血。8. 静脉管道内有异物梗阻。9. 过敏等原因引起全身血管扩张。(二) 预防1. 插管深度适宜。2. 理顺管道,避免扭曲。3. 根据体外循环计划,增加预充量。4. 静脉

10、插管阻断完全。5. 将回流室位置高于氧合器。6. 体外循环前校正流量。7. 选用高质量的氧合器。8. 装配管道时认真检查管道通畅度。9. 尽量减少使用易过敏药物。(三) 处理1. 及时调整,控制动脉流量。2. 调整管道摆放位置。3. 补液。4. 疏通管道梗阻。5. 调整回流室位置,备好右心吸引。6. 反复用转速核对计算流量。7. 敲打兜血氧合器,无效时更换氧合器。8. 有过敏反应时使用抗过敏及缩血管药物。九、 停机液面突然增加(一) 原因1. 静脉引流管钳松开。2. 主动脉泵头压合不紧。3. 主动脉滤器或抽血标本三通开放。4. 左心持续引流。5. 右心吸引增加。6. 氧合器动静脉旁路开放。7.

11、 离心泵转速不够,血液倒流。(二) 预防1. 夹紧静脉管钳。2. 转流前调整好动脉泵头松紧度。3. 停转流后及时关闭动脉滤器及抽血标本三通。4. 停止或减慢左心吸引。5. 闭合动静脉旁路。6. 离心泵转速要足够高。(三) 处理1. 迅速查明液面增加原因并及时处理。2. 根据血球压积适量输血。3. 如没有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可将氧合器内血液回输。十、 变温器漏水(一) 原因1. 氧合器质量问题。2. 在安装中在剧烈碰撞(二) 预防1. 体外循环前进行漏水试验,就有足够的时间和压力。2. 安装时注意动作轻柔。(三) 处理1. 停止使用氧合器变温器。2. 更换氧合器。3. 应用大量抗菌素。十一、 变温

12、器异常(一) 原因1. 机器故障。2. 设置失误。3. 探头故障。(二) 预防1. 定时检修机器和探头。2. 温度设置要准确无误。3. 随时监测温度的变化情况。(三) 处理1. 更换变温水箱和探头。2. 调整合适的温度。十二、 体外循环中高血压的处理(一) 原因(二) 预防(三) 处理十三、 体外循环中低血压的处理(四) 原因(五) 预防(六) 处理一、 恢复冠脉循环后心脏不跳(一) 原因(二) 预防(三) 处理二、 给停跳液后心脏电机械活动频繁(一) 原因(二) 预防(三) 处理三、 心内回流量多(一) 原因(二) 预防(三) 处理四、 代谢性酸中毒(一) 原因(二) 预防(三) 处理五、 代谢性碱中毒(一) 原因(二) 预防(三) 处理六、 呼吸性酸中毒(一) 原因(二) 预防(三) 处理七、 呼吸性碱中毒(一) 原因(二) 预防(三) 处理八、 高血钾(一) 原因(二) 预防(三) 处理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