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试题一文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5797542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试题一文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试题一文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试题一文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试题一文2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试题一文2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试题一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某知名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试题一文2(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华侨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阶段试题(一)文一、单选题(每题 2分,共24题,48分)1 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A. 官员世袭利于国家管理B .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C.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D .君主专制取代官僚政治2“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是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实行的郡县制的一句评价性的话。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 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B 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C.要害在于强干弱枝避

2、免国家分裂D .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3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 .古代社会缺乏健全法制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 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4. 下表是明代米价表期间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14世纪后半期17. 1958. 1715世纪前半期10. 8492. 2215世纪后半期16. 3561 . 1616世纪前半期20. 1949. 5216世纪后

3、半期23. 0043. 4817世纪前半期32. 1931 . 07平均18. 0052. 91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明初大明宝钞升值和政府控制使银价上涨B. 钱价上涨和白银增加导致白银购买力下跌C. 赋税征银导致米价上升白银价格上涨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米价上升银价上涨明光它长乐官5. 下图为汉代长安城平面图。据图可知,当时的长安城A.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C.仍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西安门 娶门礼制背筑B.重农抑商传统已发生改变D商业贸易地位居全国之首6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冋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咼明之仃。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

4、)对此理解准确的是7.A. 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谥者,行之迹也;口予、号者,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一致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表之功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两代就有 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这反映了A.官僚机构日益膨胀.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追谥准则渐趋完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为了正当执行司法和分配权威,有必要使公民们熟悉彼此的性格。否则在运用权威及执行司法两方面都会接着产生许多恶果,因为作为武断”这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的决定是不公正的,而在人口过多的情况下又

5、必然会这样。A.城邦制度利于公正B .运用权威徇私枉法C.执行司法有失公平D.民主政治有形无实9.古罗马法中的“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表明在古代罗马A.重视遵循自然规律 B.通过立法防灾治灾C.注重保护私人利益D.具有环境保护意识10. “哲人们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的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相反,他们寻找一种与理智的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结果产生了种种根本违背宗教正统观念的东西。”该运动A.传播了自由平等观念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C.主张信仰就可以得救D.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11.表:西欧金银出口量,1601 178

6、0年(吨,银当量)时间到波罗的海岸到地中海岸从荷兰到亚洲从英国到亚洲合计1601165024752500425250565016511700280025007751050712517011750280025002200245099501751178019801500144514506375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由上表可推知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B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C.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12. 下图是名为“剪刀差”的一幅漫画。作为历史材料,它可以来说明A. 16世纪50年代,早期殖民侵略的方式B. 17世纪50年代,荷兰快速崛起的原因C. 19世纪80

7、年代,英美等国主导的经济秩序D. 20世纪90年代,世贸组织裁决纠纷的程序13. 1878年到1890年,德意志共有 338个工人组织被解散,1800种出版物被禁止,1500多 人入狱,900多人被放逐。由此可见,当时的德意志A.政治上专制色彩浓厚B .无产阶级队伍壮大C.宰相享有最高统治权D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14.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 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 变。”文中“其说”A.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B.奠定工业革命的理论基础C.打破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D .使人类更理性地认识

8、自己15. 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 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 .辛亥革命16. 1855年2月,遐迩贯珍杂志刊出消息:“今于本月起遐迩贯珍各号,将有数帙附 之卷尾,以载招贴(广告)至所取之银,非以求利,实为助每月印遐迩贯珍叁千本之费用而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该杂志性质发生了改变B早期的广告属于纯公益性质C.该杂志发行量不断增加D商业信息交流渠道有所拓

9、宽17 下表为我国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国别译书类别英美日其他总计百分比哲学宗教102232377. 0文学艺术83411264. 9史地810902012824 0社会科学133833713625 5自然科学109732011221 0应用科学3324265610. 5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A.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B 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C.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D 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18 近代谭嗣同说:“君臣朋友也;父子异官异财,父子朋友也;夫妇揮偶判妻;皆由两情自愿,而成婚于教堂,夫妇朋友也;至兄弟,更无论矣。”其根本意图是A.提

10、倡天赋人权强调德治B 宣扬西方思想鼓动社会革新C.主张改变社会经济观念D 推翻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19.1923年,邓中夏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 一文中指出:“新文化运动者后来也分了家,一个叫科学方法派,一个叫唯物史观派。唯物史观派,他们亦根据科学,亦 应用科学方法,所不同者,只是他们相信物质变动(老实说,经济变动)则人类思想都要跟着变动,这是他们比上一派尤为有识尤为彻底的所在。”据此可知作者认为唯物史观A.应与科学方法进行严格区分B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本质C.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D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20 1938年10月,毛泽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

11、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A.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B. 少谈些具体的主义多研究些抽象的问题C. 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比基本原理更重要D. 多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21. 20世纪20年代后期,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农业合作化不是从生产开始,而是从流通领域开始,接着“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实现生产合作化,这条道路是非常漫 长的,而集体农庄并不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表明当时的苏联A.农业集体化全面推进B.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C.斯大林模式基本确立D .实现集体化途

12、径存在分歧22. 罗斯福政府在实行“以工代赈”时规定,所招募的青年工人必须保证将每天工薪的一半寄给家中。此规定意在A.培养青年人勤俭节约精神B.增强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C.大幅减少政府的福利支出D.扩大社会消费群体的数量23. 阅读以下“ 1950 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的比较统计图”。该图反映这一时期A.美国经济因冷战对峙而陷入低迷B .日本国力超越美欧跃居世界首位C.经济力量决定一超多强政治格局D .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并有高速发展24. 钱穆先生在如何研究政治史一文中指出:“汉武时代所创始的盐铁政策,即就近代观念言,亦系一种颇为进步的经济政策。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

13、的大资 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中山先生倡导其实亦在中国传统政制中有渊源。那么,孙中山先生所提倡的应该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结束专制,创立民国D .民族革命,坚决反帝二、问答题(52分)2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李贽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打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因此决 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辛辣地嘲笑道学家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是一犬吠影,众犬吠声。李贽又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他指出:“六经、语孟”,“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岂可遽以

14、为万世之至论乎?”摘编自孙开泰李贽的反道学思想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 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 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分子、广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李贽、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 思想产生的背景。(13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贽、陈独秀二人思想的影响。(12分)26.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时代征兵制度春秋之前只有贵族才能当兵,需自备昂贵车马进入战国后战争规模扩大,平民逐渐加入士兵队伍秦汉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