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介入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57973703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介入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呼吸介入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呼吸介入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呼吸介入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呼吸介入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介入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介入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介入科 核心制度学习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签 到:学习内容:首诊负责制度1、首诊负责是指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 特别是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连贯性负责到底。2、首诊医师除按要求完成病史采集、身体检查、辅助检查及病历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或收住院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人应边对症治疗、 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室治疗。3、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症病人,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4、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

2、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5、对已接诊的病人、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急诊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首诊医生应亲自或指定护士护送并做好交接手续。6、医务科对全院首诊负责制度实施情况实行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和处理。 7、急诊病人由导诊台护士确定就诊科室、首诊医师应当做好接诊检查,写好病程记录,完善有关检查并给予积极处理。若确属他科情况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直到会诊科室签署接受意见后方可转科。 8、凡不认真执行本制度而造成医疗差错、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给医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者,由当事人承担主要责任。呼吸介入科 核心制度学习

3、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签 到:学习内容: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主任(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医师查房制度1、每周查房12 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2、检诊或主持疑难病例讨论,审查新入院及危重病人的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法及参加全科会诊。3、抽查医嘱、病历及护理质量,发现缺陷,责令整改,不断提高全科诊疗水平。4、利用典型、特殊病例进行教学查房、以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5、听取医师、护士对医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提高科室管理效率。(二)主治医师查房制度 1、每日查房一次、应有本病房住院医师或进修医

4、师、实习医生、责任护士参加。2、对所主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治疗方案以及手术方式和进一步检查措施,了解病情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3、对危重病人应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住院医师邀请应随喊随到,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重点对象查房。4、对新入院病人必须进行新病人病情评估,为科学制定诊疗方案提供支持和依据。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修订诊疗方案。5、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输血、围手术期、非预期再手术、超过30天住院、高龄且罹患多种疾病、多脏器损伤、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科主任查房。6、对常见病、多发病

5、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重点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理论与实际诊疗业务水平。 7、系统检查运行病历和各项医疗记录,详细了解诊疗进度和医嘱执行情况,严密观察治疗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8、检查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的医嘱,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签发会诊单、特殊检查申请单、特殊药品处方、检查病历首页并签字。 9、参与并审查出院前病人的病情评估,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等问题。10、注意倾听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以及医院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三) 住院医师查房制度 1、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一次、一般要求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

6、和晚查房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2、对危急、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殊病例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3、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和各种医疗记录、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和化验检查单、及时落实会诊意见并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4、向实习医师讲授诊疗指南中的疾病发生发展机理、诊断要点、体检方法、治疗原则、手术步骤、疗效判定及医疗操作规程要点。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并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6、做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例。呼吸介入科 核心制度学习 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签 到:学习内容

7、:疑难病例讨论制度1、疑难病例讨论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2、凡入院一周以上诊断不明或者疗效较差的病例;住院期间相关检查有重要发现可能导致诊疗方案的重大改变; 病情复杂、疑难或者本院本地区首次发现的罕见疾病;病情危重或者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以及科室认为必须讨论的其他病例。3、讨论由各医疗组提出或者科主任指定,科主任或医疗组长主持,本科(组)医师、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特殊情况也可邀请职能部门、医院领导参加或者由医院组织全院性讨论。进修、实习的其

8、他医务人员也应参加讨论会。4、讨论前由经管住院医师将相关医疗资料收集完备,必要时提前将病例资料整理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讨论时由经管医师简明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治医师应详细分析病情、提出开展本次讨论的目的及关键的难点疑点等问题; 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案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并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 5、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主持人的结论性意见录入病程记录,所下达的医嘱遵照执行,并认真观察医嘱执行后的效果,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反馈。呼吸介入科 核心制度学习 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签 到:学习内容: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为及时有效抢救急危重病员、提高抢救成功率,制定

9、本制度。2、抢救工作应由主治医师资格或以上人员主持。接诊住院医师发现病员病情危重应立即进行抢救,同时将情况报告上级医师。各级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参加急救处置。3、抢救过程中需请他科会诊或者协助抢救、应及时邀请相关科室参加、紧急情况可以通过医务科直至院领导口头或者电话通知。4、各科室接到抢救急会诊通知、应由主治医师资格及以上人员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工作、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如因其他医疗工作需要无法及时会诊,应由值班医师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同时将情况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在其他医疗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到达现场、指导抢救工作。5、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

10、度和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严防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6、因紧急抢救实施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事后,医师应及时补开医嘱。7、抢救过程应由责任医师及时、详实、准确记录、抢救过程中来不及记录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补记。 8、对于不宜搬动的急危重病员应就地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至相应病房进一步处理、对立即需手术的病员应及时送手术室施行急诊手术,经治医师应向病房医师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需转院治疗的按转院制度执行。9、遇重大医疗救援、突发公共事件应按照相关预案的规定及时报告,组织抢救。凡涉及法律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应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客观

11、、公正、详实地做好记录。10、各科室应做到药品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品种数量、定期检查补充。抢救器材、设备经常检修保养,及时消毒灭菌,整理补充,班班清点交接,确保齐全完备,随时可用。11、科主任、护士长应定期对抢救病例组织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呼吸介入科 核心制度学习 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签 到:学习内容: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为总结死亡病例的诊疗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治愈好转率,降低临床死亡率,制定本制度。2、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已进行尸检病人的病例讨论,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二周。3、对有医

12、疗纠纷的死亡病例,医师应在第一时间告知死者亲属尸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放弃,应签字认可,不尸检,又不签字的,由医师2人在告知书上记录并签名,必要时报告医务科或院领导。4、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死亡病例讨论的程序参照“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执行,必须设专门记录本记录、并将主持人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 4、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明确以下问题: (1)死亡原因。(2)诊断是否正确。(3)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4)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5)今后的改进建议呼吸介入科 核心制度学习 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签 到:学习内容:术前讨论制度1、术前讨论是防止疏忽、差

13、错,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认真执行。手术前讨论在术前准备基本完成时进行、也是对术前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次检查。2、凡大、中型手术、新开展的手术、非预期再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急诊手术时间不允许进行术前讨论,中型手术由主治医师以上确定手术方案,大型手术、非预期再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或科主任确定手术方案。3、中型手术术前讨论由医疗组长主持,本医疗组医务人员参加,特殊情况应提交科室讨论。大型较复杂疑难和新开展的手术的术前讨论应由科主任或由科主任委托副主任以上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本科室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并根据病情邀请相关专家参加。特殊病例需有院领导参加讨论。4、术

14、前讨论应取得麻醉医师会诊意见或邀请麻醉医师参加。5、术前讨论应在术前一周内组织进行。经治医师应在讨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负责在讨论中汇报病情、提供有关资料、做好讨论记录和登记。参加人员应对手术指征、手术方案、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风险、意外的防范措施、备选方案的准备和解释、中途可能变更术式的应急准备及告知、术后观察和护理要求等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充分进行讨论,最后由主持人总结并确定手术方案。讨论记录由主管医师审签,附病历存档。呼吸介入科 核心制度学习 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签 到:学习内容:分级护理制度(一)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各种复杂或新开展

15、的大手术后的患者。(3)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2、护理要求 (1)除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外,必须进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根据医嘱由监护护士或特护人员护理。(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的通畅,准确记录 24小时出入量。(3)制定护理计划或护理重点,有完整的特护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4)危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完成。(5)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用物定期更换和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二)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重症患者、各种大手术后尚需严格卧床休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2)生活一部分可以自理、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2、护理要求 (1)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及医嘱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记录24小时出入量。(2)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应由护理人员完成。(3)定时巡视病房、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三)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急性症状消失、病情趋于稳定、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2)慢性病限制活动或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的患者。2、护理要求 (1)定时巡视患者、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按常规给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协助、督促、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四)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生活完全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