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汇报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97192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汇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汇报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停深入,社会资源配置作用在不停加强,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尤其是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愈加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愈加侧重于对区域经济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和整理。所以,自从XX年1月份以来,在地统计管理制度改革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在地统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各级统计部门因地制宜地应用对应的统计方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发挥着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从而显示了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主要地位。不过在实施在地统计的过程中,各级统计机构尤其是

2、县级统计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统计方法制度不健全、基层统计单位数量急剧增加、统计调查指标越来越细化、开展调查工作的难度深入加大、面对同级政府部门开展统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很多客观原因要求县级统计局要深入整合资源,充足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基层统计调查队伍,进行统计制度创新和统计工作创新,不停提升统计服务水平。怎样有效促进县级统计局的资源整合,使其在新社会经济形势下能推行统计职能,发挥其在监测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市*区统计局在多年来的工作中,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统计局”的目标,并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统计局的有效组织模式。一、县级统计局的工作现实状况在中国现

3、行行政管理体系下,县级统计局是县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所以,在工作上,县统计局的各项日常工作含有双重性特点,因此,从县级统计局的现在现实状况来看,含有工作人员少、工作量不停加大、统计职能偏失及办公条件相对担心的局面。1、工作人员情况。以*区统计局的情况看,在地统计前全局只有5人,3位局长、2办事员兼科长,各项工作均是业务局长带头做,每人要对口市统计局的多个业务部门,工作担心程度可想而知。在地统计后成立了城市综合抽样调查队,招录了工作人员和在地统计员,多年来区政府经过干部调配、安排军队转业干部和招录公务员,现在全局人员共22人。根据区政府三定方案成立了三科一队,能比较

4、全方面地推行本区域内的统计调查工作。不过根据对口市统计局的工作任务,不管专业大小和工作量的多寡,每个条口只能安排一个人负责统计业务,在部分专业和工作上还存在“一人多头”的现象。在对*市六城区的调研中,我们也发觉了类似的情况,相对于繁多的统计业务和双重的领导部门,县级统计局的人员情况依然显得相对担心。2、统计工作量情况。在地统计前,区统计局只统计本区属的调查单位,并对应承接市统计局、城调队下达的部分抽样调查和专题调查。在地统计尤其是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各专业限上调查全部进行了调查扩面,并对从未开展的社会服务业、行政机关进行了抽样调查,劳资统计全方面在地并要求扩面调查,统计行政管理也逐步实施区域

5、化管理,所以在统计业务上,出现了统计工作量急剧上升的局面。同时,在地统计以后,区政府愈加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愈加重视经过统计专题调查来了解社情区情。所以,县统计局面临开展优质统计服务所带来的工作量也急剧上升。总而言之,统计工作的覆盖面扩大、统计调查细化、统计服务更深更广,在客观上全部促进统计局工作量的增加。3、统计职能推行情况。在地统计以后,县统计部门既要应对各专业开展的统计调查、多种统计专题调查,还要以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创新开展各项统计服务工作。在现实的统计实践中,以统计局现有的工作人员应对两方面的统计职能,其大量的工作时间则安排在统计调查、电话催报、报表审核录入和上报上,而开展

6、专题调研和统计分析,开展统计服务的时间却极少。所以,目前统计工作存在着疲于基层调查、无暇统计研究和统计服务,在统筹工作时也存在着不一样程度的顾此失彼,这和统计工作的职能要求相比,其职能推行存在这不到位的情况。二、实施在地统计工作以后,基层统计局面临的新形势XX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后,在地统计工作得以全方面实施,并取得了既定的结果。市局各专业的统计调查单位被所属县统计局接管,部分统计行政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区域化分解,县统计局也立即补充了工作人员,确保了在地统计的有效实施。不过,在实现的统计工作实践中,在地统计为县统计部门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地统计后,基层统计局所开展的基层调查单位数量急剧

7、增加,上级部门下达和本区同级委托的专题调查也和之增多,开展统计咨询和服务的工作量也对应增大。面对大量的统计工作,对现有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显得人员的缺乏,需要经过多种路径招录工作人员,充实到统计工作队伍中来。当工作人员得到充实以后,又面临办公场所、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的担心,这些全部在不一样程度上影响着统计工作的开展,全部需要依据详细的物质条件,得到适时的处理。2、在地统计带来的新挑战。实施在地统计后,各县统计局所开展调查的统计对象将覆盖本行政区域内全部企机关、个体工商户和居民。从国民经济核实的角度来看,原区属统计单位和市在地下放单位只覆盖了部分行业的部分单位,行业统计还存在着扩面的必须性;对部分没

8、有开展统计调查的行业,因没有既定的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需要创新性地开展调查工作,以取得相关的统计数据。面对目前统计工作所带来的压力,怎样扩大并作好现有调查行业的统计调查工作,需要开展必须的工作方法创新,以达成在开展统计催报、报表审核和录入方面节省有限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怎样做好诸如社会服务业、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调查,需要开展统计方法制度创新,经过制订统计调查制度、设计调查指标体系、编制调查表、开发数据处理程序等一系列统计创新工作。所以,在地统计也给县统计局开展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3、在地统计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面对在地统计给县统计局带来的压力和新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县统

9、计局能立足统计工作,不停创新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工作方法。在统计业务上,形成以增加值核实统计为关键,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和区域特色经济调查制度为支撑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以实现对全区各行业经济的调查和监测。在工作方法上,要依据所开展的统计调查工作,在数据处理手段、评定体系上不停探索新方法,以达节省人力、物力,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目标。在工作制度上,要进行管理方法创新,经过建立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办事程序,实现对工作人员和工作事项的双重管理,做到用制度实现“人”和“事”高效衔接。在统计执法上,需要经过建立、健全和统计制度相配套的统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利用行政执法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规范各类统计

10、调查活动,形成调查审批、调查实施、数据公布及违规处罚等各步骤的操作规范,促进统计调查不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并以此加紧统计法制化建设的步伐。另外,还要依据工作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做到在有限人力、物力的基础上,实现工作效果的最大化。4、在地统计改革以后,县统计局的职能定位。实施在地统计以后,各项统计调查工作和对统计职能提出的新要求,客观上需要对县统计局的工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综合分析来看,开展统计调查,研究制订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度和开发数据处理程序,完成对调查数据的审核、录入、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仍将是基层统计局的基础职能。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上级领导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开展专题调查,并结合统

11、计调查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汇报,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决议提供基础的分析资料,将是基层统计局有待加强的基础职能。依据各类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资料,以多种不一样的形式,面对社会公众和各级部门开展深层次的统计服务工作,从而增加统计服务的广度;同时,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加强统计工作管理和统计执法,推进统计工作法制法的进程。三、建立标准化统计局的意义实施在地统计工作以后,县级统计局面对新的工作形势和要求,站在立足本职员作、开展优质统计服务的角度,提出建设标准化统计的设想,是对目前基层统计局开展统计工作思绪创新的详细表现,含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经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将高效整合目前统计局有限的人力资源和财力、物

12、力,经过职能分工和合理调配,能有效提升全局协同作战的整合能力,提升工作效率;能高效的完成各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统计调查工作,确保统计调查开展的时效性。经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利于集中专业力量,针对各级领导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制订调查方案,开展专题调查,并结合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开展分析研究。将各类统计数据资料转化成为理论性强、分析严谨的高质量统计分析汇报,从而增强统计服务的深度。经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利于完善统计局内部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经过对办文办事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街道统计科管理制度的制订,规范各项工作的办事标准和

13、管理要求,同时实现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控制,确保工作质量和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四、标准化统计局含有的特征建立标准化统计局以后,基层统计局的工作将实现在现有资源上的科学整合,经过办事步骤、工作制度以实现对工作内容和工作人员的双重管理;经过对各项工作制度的遵守,将统计工作任务和统计工作人员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和事的高效统一。建成后的标准化统计局,将含有一下特征:1、规章制度是关键。标准化统计局建立以后,各项规章制度将组成统计局的管理关键。统计局将经过各项办文办事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街道统计科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从工作任务到人员

14、管理、再到工作质量控制的制度管理体系。经过规章制度这一管理关键,可将对工作任务的管辖和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考评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统计局日常工作的制度化管理。2、工作管理更侧重于规范化、制度化。经过对各类规章制度的遵守,各项工作全部将根据既定的办事步骤被分解到相关的工作人员,各工作人员也全部将根据自己的职责分工进行业务办理,并接收办公室对相关业务工作的综合考评。从而使各项事务的办理全部有制度能够遵照,各项业务的操作全部规范标准,规范化的作业步骤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从整体上也全方面提升了统计工作的形象。3、人员管理更侧重于人性化。建立标准化统计局以后,将制订以工作目标为关键工作人员绩效考评体系

15、,经过建立目标考评体系,对工作人员的出勤、业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创新情况等进行全方面的考评,并和民主评议相结合,完成对工作人员的年底综合考评。考评结束后,对考评结果进行公告,并作为年底奖励的主要基础依据。经过将考评贯穿和日常的工作中,形成对工作人员的适时激励,并和民族评议相结合,从而使业绩考评在含有客观性的同时,更表现出人性化管理的一面。五、怎样建设标准化统计局将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理论落实到实践,关键表现在对局内资源的整合,建立创新型的科室设置,明确对应的职能分工,促进各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室设置关键包含:1、局长办公室。关键职能:实现局长管理指示的下达和各室、中心意见的集中反应,对

16、全局性的业务工作实现沟通和协调。关键负责:全局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各项事务性工作,负责全局性文件和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协调各室、各中心的工作关系;监督全局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和遵守,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开展面向全社会和各级领导开展统计咨询和服务。同时,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2、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室。关键职能:依据各项调查任务的要求,进行调查解释,并依据需要制订调查方案、编制数据处理程序;开展在地统计模式下的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和创新,开展对未开展统计的领域同时,负责全局统计方法制度的创新工作。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联络统计调研和数据分析中心、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心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意见,促进统计方法制度的优化。3、统计调研和数据分析中心。关键职能:依据各级领导关注的社会经济热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