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曹刿论战教案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971919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曹刿论战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7曹刿论战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7曹刿论战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7曹刿论战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7曹刿论战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曹刿论战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曹刿论战教案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教师课时计划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七单元 第( )课时 课题:27曹刿论战教学目的了解本文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熟读背诵课文。重点难点重点:用辨证方法分析曹刿及鲁庄公的人物形象;熟读课文。难点:了解本文的作者、出处及历史背景;理解主旨;理解精彩语句含义。电教方式多媒体课件德育要点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加深学生对“忠于职守”的理解。 教时安排本课共分 2 课时。第1课时:理解文言词汇,读背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第2课时:分析理解评价人物,总结课文教 学 过 程基 本 内 容补充

2、内容第一课时一、导语 同学们,在古今中外,军事家层出不穷,从创作孙子兵法的孙武到编著孙膑兵法的孙膑,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曹操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从“不出世”的拿破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这些名字,我们都能耳熟能详。可今天,我们要走近古代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百姓曹刿,他不是国君,却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他不是军中大将,却有着请缨沙场的风范,他无愧于“平民军事家”的称号。 二、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一)走近作者:、作者及出处: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

3、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历史背景: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3、指导学生积累生字、词语。、重点字注音:刿(gu) 鄙(b)谋(mu)间(jin)帛(b) 辙(zh)竭(ji)靡(m) 遍(bin)夫(f) 盈(yng)、重点词解释: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养;小惠未遍遍及、普遍; 牺牲指猪牛羊等祭祀品;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

4、件;弗敢专也独自享有; 弗敢加也虚夸、谎报;必以信诚实; 败绩军队溃败;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公将鼓之击鼓;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彼竭我盈充满,指士气正旺盛; 故克之战胜。(三)、整体感知学生听朗读,注意节奏与语音,思考:曹刿和谁论战?谁是主人公?(鲁庄公;曹刿)论的是哪一次战役?(齐鲁长勺之战)课文三段话分别照应了战争的哪几个阶段?(战前、战中、战后)(四)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文章三段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哪里写得详尽?哪里写得较简略?指名朗读,指名回答:战前:论战前的准备(详);战中:叙战争的过程(略);战后:论战胜的原因(详)。2、交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放出声音朗读

5、),读准节奏,并互相交流翻译课文语句。3.自由提问,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和语句问题。形式:点名帮助或自主帮助,教师点拨。教师点拨: 古今异义现象: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卑鄙,道德品质卑劣 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现出生命 忠:古义:尽力做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表示同意 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一词多义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克之(所以)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以:

6、何以战(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按照)之:忠之属也(的);公将鼓之(语气助词);登轼而望之(代齐军)重点语句理解倒装句:何以战?译:(您将)凭什么打一战?省略句:乃入见 译:(曹刿)于是入见(鲁庄公) 可以一战 为“可以(之)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三、课内小结。 学习文言文,重在积累文言词汇,加强训练,理解特殊语句,为阅读复杂文言文做铺垫。加强文言文朗读和背诵,培养文言语感。以史记中关于曹沫的故事引入:“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

7、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史记 听课文朗读1、如果给课文的三段文字各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最恰当、得体的是哪一组?为什么?A、从人物曹刿身上看应为: 请见、从战、论战。B、从人物庄公身上看应为: 将战、实战、问因。C、从内容上看应为: 战前

8、准备、战争过程、取胜原因。 指导学生如何拟定小标题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温习新课1 指名解释文中的词语和语句。(学生互相纠正)2 幸运抽中学生背诵全文。3 全班齐背课文。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 抓住文章线索,概括故事内容学生活动:文章线索是什么?详细记录内容?全班探索,交流发言。说明:文章以“远谋”作为主线,以“长勺之战”为轴心,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一次交代了战争的起因(齐师伐我)、经过(战前取信于民,战中正确决策)、结果(齐师败绩)。2. 细读课文 深层探究精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完成下列问题:问题一:曹刿为什么要请见鲁庄公?(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题二:鲁庄公认为自己可以一战

9、的理由有哪些?(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施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求神;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为民。)问题三:曹刿认为哪个条件可以一战?第三个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即是要“取信于民”. 问题四:谁能简要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明确:战前准备,论战争的条件。 快速阅读第二段,仔细分析,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战争要善于抓住战机,不要冒进,做到知己知彼。3. 讨论分析人物 提问1:鲁国取胜,谁的功劳最大?全班:曹刿。提问2:看来大家都很欣赏曹刿。那鲁庄公是个怎样的人?你怎样评价曹刿?请大家思考。(欣赏曹刿、批评鲁庄公的同学坐左边,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坐右边)师:想好了吗?想好了就迅

10、速换位。(学生换位)师:左边为正方,右边为反方,现在开始进行小型辩论。可以互相讨论、帮助。正方请先陈述理由。生(正1):我欣赏曹刿,因为他有远谋,而鲁庄公鄙陋,什么都问曹刿。生(反2):对方辩友,鲁庄公为一国之君,不懂就问,有什么不好?如果你有问题不懂,难道不问老师?生(正3):我不同意。鲁庄公既是一国之君,却一点军事才能没有,鲁国也是个弱国。曹刿细心、谨慎、善于指挥战斗。生(正4):曹刿还是个爱国的人。生(反5):对方辩友,鲁国是弱国,但可能经过这次战斗后就不再是弱国。你们以偏概全,用老眼光看人。生(反6):鲁庄公善于纳贤,用人不疑。(辩论约十分钟后,教师介入暂停)师:好。(笑)我再不说停,

11、可能会没完没了。我很赞赏同学们的口才、气势,也很赞同同学们全面看问题、看人物的思维方法,我也总结了曹刿、鲁庄公的一些性格特点,投影鲁庄公:政治上目光短浅,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的保护上;军事上无知,急躁冒进,缺乏指挥才能。 但有点明主风范:善纳人才,礼贤下士,谦虚好问。曹刿:有胆有识有爱国热情:“曹刿请见”;有非凡的战略思想:取信于民;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4.讨论:你认为鲁国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有哪些?总结:战前得到人民支持,获得民心;作战时抓住了时机;凭借了勇气、智慧;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地点长勺。5.积累成语,理解运用出自本文的成语:一鼓作气。含义:一鼓:第一次击鼓;

12、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请用这个成语造句。 6.写法特点 叙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本文重点是写论战,所以第一段的论战争的条件准备写得较详,第三段的论战争取胜的原因详写;而对战争过程只是一笔带过。用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三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主要有二: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善于抓住战机。 古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苏轼说“政无旧新,以便民为本”,都强调一个观点以人为本,美国罗伯梅德家庭用品公司就是以人为本赢得了顾客,进一步表明:只要顺民心,得民意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时势造就英雄”讲的就是

13、机遇对一个人极为重要,机遇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同学们,学了本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拓展延伸:六、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从文中可看出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 一个有政治远见的杰出军事家。 他虽出生下层但忠君爱国。 谨慎、果断、机敏、稳重。方法:对比、详略安排 人物对话和行动当堂检测落实文言积累1、词类活用2、古今异意3、通假字4、多义词作业设计 六、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2、收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课后纪要教学重点:通过解题明确题旨字 论那么全文是如何论的呢/在把握全文情结的基础上解决此问题让后近一步把握人物性格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扣住题眼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此文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平时的写作中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