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品德与社会》的课后拓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797185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品德与社会》的课后拓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谈《品德与社会》的课后拓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谈《品德与社会》的课后拓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谈《品德与社会》的课后拓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品德与社会》的课后拓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品德与社会》的课后拓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五小”,为“五大”,让品德与生活携起手来谈品德与社会的课后拓展内容提要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鲜明地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如何挖掘生活的教育性?如何在课后进行有效的品德指导?如何使品德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首先我们要树立将品德教育为培养人的“大素养”的目标来重视;其次要解放教育环境,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这个“大天地”;再者要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积极开展与社会的“大互动”;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创造生活的“大课程”使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是促进学生“大发展”的重要手段。本

2、文想从抓“五小”,促“五大”,来谈谈如何使品德与生活携起手来,使品德走入生活。关键词 素养 实践 互动 课程 评价走进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空洞的说教,或者貌似娓娓动听却脱离学生实际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事例的展现,一环环体现生活面貌活动的开展。但我发现在我们的品德课存在着这样的弊端:重晓之以理,轻导之以行;重课堂指导,轻课后实践。这样往往使学生成为一个矛盾体,他们无法用我们在课堂上授予的道德去处理现实社会中遇到的问题,这就使我们苦口婆心教化的道理、费尽心思设计的教学在矛盾中抵消了。那么,如何真正落实品德的生活性,我的具体措施是抓“五小”,促“五大”。(一)

3、 确立先进的教育目标树“小目标”为“大素养”在人的基本素质中,道德素养是最重要的素质。而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未来的人生影响极大,童年养成的习惯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生动地说明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说自己成功的秘诀在于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幼儿园的老师告诉他吃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成为一个人受用终身的行为准则人的素养。我们的品德教师要树立培养有素养的人的目标,需要我们进行长期有效地指导。我是这样做的:1、让孩子袒露心扉,明确素养培养的方向。 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由此我建立了“心里话”专栏,让孩子们

4、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写着:“学习真累啊!每天像背着一个大包袱爬山,学校里学习完,家里还有那么多作业,还是当大人好,工作完了,家里就可以休息了。”针对这一心理我结合我坚持,我成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苦乐观。还有的写着“爸爸昨天和妈妈吵架了,晚饭也没吃,我好难过。”我就结合也让我来分点忧帮助他们面对沮丧失落时如何调整心理状态。 2、让家长成为老师,协助良好素养的形成。父母对孩子品德的形成有决定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品德课中我们也看到有许多内容是需要家长配合来完成的。所以每学期期初我都会开一个家长会,统一教育观念。并在班中建立了家校联系本,我反馈孩子在校情况,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点滴写

5、在里面。有一个爱咬指甲的孩子在上了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后,决心改掉陋习,与我和妈妈鉴定了合同。半个月后,孩子的妈妈在联系本中写到:孩子,妈妈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六年了,妈妈第一次为你剪指甲,妈妈希望以后你还能让妈妈剪指甲这样,就使孩子在父母与老师的共同监督管理下逐步形成文明的素养。孩子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往往就是最真实的品德教学的素材。我们要抱着培养有高尚道德素养的人的观念对孩子进行教育,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引导他们更好的去生活,认识到德育对自身的意义。(二)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小教材”创“大课程”现在的品德教材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一方面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

6、,使教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形成开放的教材体系;另一方面,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让我们可以联系本地和儿童实际,把社会这本大教材呈现给儿童。1、合理使用图象媒体,丰富视听觉资源。图象以其生动的画面、声音超越时空的界限,带给人直观的视觉、听觉的感受,往往是我们教师无法用语言达到的,所以尽可能地使用现代化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我在教学不能忘记的历史一单元后,利用班队活动课让学生观看录像火烧圆明园和南京大屠杀。当孩子们看到我们的铁骑队面对洋人的洋枪洋炮还是英勇向前,一批勇士倒了,又一批勇士冲上去了,最后画面定格在那一位血流满面仍用力挥舞着旗帜的勇士时,孩子们的眼眶湿润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在

7、他们的心中燃起;当看到南京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时,孩子们的眼里冒着怒火,他们真切地看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看到了祖国母亲饱受屈辱的历史。2、巧妙变革生活反例,成为反面教学资源。学生接触到的生活是形形色色的,当生活现象与我们的教育相冲突的时候,不妨把其作为反面教材对孩子进行教育。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上五年级下册“1”和“0”的启示时,课内孩子们通过故事烟和酒的对话的对话,观看录像等手段了解到吸烟、酗酒、沉迷电视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孩子们在课后对爱吸烟酗酒的爸爸或邻居亲友宣传吸烟酗酒的危害。孩子们兴致很高,精心设计宣传卡。但是第二天的晨会课,当我询问昨晚的宣传效果如何时,孩子们

8、默然不语。原来,他们的宣传非常失败。多数父亲是用一句“戒不了”来搪塞孩子。还有的甚至说“老三老四,你爸几十年的烟瘾还能让你灭了!”我在孩子的眼中看到了迷茫使我感到深深的失败,如果我不联系生活实际,不让孩子进行这样的课后宣传,或许孩子们对日常的“吞云吐雾”、“举杯畅饮”熟视无睹。但后来我醒悟了,这次宣传虽然失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看到了“烟”和“酒”的危害:一旦成瘾就很难摆脱。这个生活中的反面教材不是更好地说明坏习惯的危害吗?3、组织协调家长教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上他们富起来了一课时,我带领学生来到一位家长投资的牧场里,又请家长介绍科学致富

9、的经验,孩子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学学校里工作的人们时,我又把有代表性的教职员工请进了课堂,接受孩子们的访问;上购物有学问时,又请在超市当经理的邻居帮忙,带学生进行了一次实地购物与采访。总之,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资源。还有书报、网络、新闻媒体都是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我们都可以合理进行取舍。酸甜苦辣、善恶美丑都呈现在孩子的眼前,把孩子当作社会的人,让他们从小就具有区分善恶,明辨是非的能力。(三)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变“小活动”成“大互动”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我们的品德老师还可以将品德与家庭活动、少先队活动、社区活动结合起来进

10、行大互动。1、社会活动走进来。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我们的爱心行动后,我带领学生来到老年活动室打扫,孩子们或擦或扫或搬,干得不亦乐乎,因为他们一边干,耳畔传来的是老人们的啧啧称赞,老人们的赞扬给了他们无穷的动力。最后,看到老人们在他们劳动后的活动室里打乒乓、走象棋、看电视,孩子们由衷地笑了,他们对“助人为乐”一词有了深刻的体会。2、家长参与动起来。在教学生命多么可贵时,我安排了主题班会。请来了几位家长,还事先录制了几位家长对孩子的心里话。活动中,一位妈妈讲述了自己从怀孕到生产经历艰辛,又有家长讲述了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的不易,孩子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活动后,孩子们自发要为爸爸妈妈尽孝心,他们有的

11、为妈妈洗了一次脚,有的帮爸爸剪指甲,捶背。孩子们因为是第一次干,没有经验,有个孩子帮妈妈剪指甲竟剪出了血,可家长没有责怪还安慰她。他们在这次与父母的互动中,不仅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更感受到父母给予他们的浓浓的爱。互动超过了我预期的目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还可结合少先队组织的雏鹰争章活动,社区评选文明家庭活动等,让孩子们通过社会实践,亲身感受,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要求,促使学生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四)开拓广阔的教育环境出“小空间”向“大天地”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趋于多元化,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也趋于多元化。我们的品德教育

12、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我组织学生从教室这个小空间走向社会这个大天地,或参观、采访,或观察、调查。1、亲近自然倾听无声之语。在上沿着河边走一走一课时,我带领学生来到校园后的小河旁。我们沿着小河考察,一路行来,学生目之所及触目惊心,有的甚至捂住鼻子快快逃离。孩子们看着飘满尼龙袋、废物的河水,望着堤岸边杨柳枯黄的身躯,环境污染已无须多言。2、 拥抱社会挖掘日常之识。在教学热闹的商业街后,我让孩子们以小组形式考察本镇几条繁荣的街道:蟠龙路、镇南路、新街路,让他们通过采访路人、摊贩、居民来了解街道的发展史、作用等。 3、步入网络遍及时空

13、之路。在教学走进信息时代、灿烂的古代文明、我们去环球旅行三个单元时,我组织学生在学校的电教室上课。学生手握鼠标就进入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平时,我还鼓励孩子们去爸爸妈妈工作的工厂、田地、河道去广泛地了解社会这个大天地,使一些直观现象通过第一信号系统直接印入学生的脑海,丰富见识。(五)运用多元化的教育评价化“小标准”成“大发展”课标强调:道德评价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结果对学生进行比较和分等。因此,我们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这里我讲述几种评价方法:1、成长记录袋:我在班中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在封面让孩

14、子们写上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时刻激励自己。平时把自己的点滴进步,特别是自身在社会大课堂中参加的公益性活动或在无人留意的情况下自身的正确行为作详细而真实的记录。因为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儿童来说,道德成长的轨迹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真实的道德行为构成的。成长记录袋的内容作为评选道德小标兵的依据。2、参与评价法:就是把学生自我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等纳入评价主体范畴。教学了今天我当家后,我让孩子每天干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请家长在联系本中打星。一个月评比一次 “小当家”。3、实践反思性自评。品德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律机制,德性的成长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品德的锤炼常常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超越的过程。这一评价我融入于每天的“心里话”专栏中,让孩子们在“心里话”专栏中对自己一天的作为进行剖析。作为一名品德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德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接受的道德观念自觉地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因为社会才是孩子道德形成的大练场。当然,孩子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的事,还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将生活带入课堂,将品德带入社会,使品德与生活携起手来,必能逐渐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参考文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东方教育研究2003年34期 教育心理学 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