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797166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关键词: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精髓,他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众所周知,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充满个性差异的学生,就像要面对五个不一样长的手指头一样。在施教的过程中,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读懂学情,而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就是全面读懂学情的重点环节。因为学生的成长环境、知识基础、智商情商、能力水平等存在差异,所以,即使他们站在同一求知起跑线上,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可能相同。教学的作用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逐渐赶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素质合格,真正做到使学生优劣得所,尖的更尖,中的拔尖,差的赶中。而教学往往是一个旧的差

2、异不断缩小,新的差异不断形成的过程,所以搞“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向差异性教学转变,最有效的方法是实施分层教学,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所特有的心理水平开展教学和教育工作,它是公认的优秀传统原则之一,贯穿我国古代教育史。最先在教学教育实践中认识并灵活运用这条原则的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宋朝的张载认为,教师如不能因材施教,不顾学生的内心要求,就不能使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反而会误人子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因材施教也是我们

3、今天教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有不同的要求。分层教学则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生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由于同一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小,对教师教学要求趋于一致,有利于教师分层教学和辅导。教师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内容和方法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笔者对分层教学的课堂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具体实施如下。了解差异,有的放矢本人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个性及态度等进行了全面了解,并对他们进行了科学分类。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他们的求知欲都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水平;有的学生

4、很勤奋,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学习态度认真,但却总是无法提高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还有学生或语文基础差,或口头表达能力差,或写作水平差,或阅读能力差;有的学生主要是厌学情绪浓,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兴趣,把自己的兴趣放在其它学科上,但却很聪明,也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和接受能力;有的学生反应慢,动作迟缓。根据全面了解,笔者把学生分为若干等次,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学生之间不但存在着差异,同时也存在着差异的可变性。我时刻关注这种可变性,不断调整对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明确目标,分类指导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学困生主要培养他们的意志和自信,使他们逐渐养成认真读写听说的习惯,以达

5、到“大面积合格”的目的。对中等生主要是培养他们质疑、讨论的习惯,向学优生转化。对学优生主要是要求他们严谨治学态度,要求他们善于自学,不断拓宽学习思路。日记每天必写一篇,对中上生来说,困难不大;但对差生来说,的确不太容易。为此,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要求也应该讲究层次。比如,好生和中等生要求做到:字数400字以上,且独立完成。差生至少完成一半,另一半可以做摘抄,如抄一些美文佳句。教师要经常提供各种类型的日记题目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确定一定的写作范围,以免不知从何入手。同时,教师要经常陈述自己的写作经验,把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最直接的经验告诉学生,让他们尽快找到写作的规律,少走弯路,多出佳作。在这

6、样的点拨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受益的数量和质量不尽相同,这关系不大,能吸收多少就算多少。为了让学生取长补短,教师在日记和作文批阅完成之后,务必在课堂上腾出一点时间,让他们互看习作。这样,可以让差生分享中上生的写作优势,让好生协助差生指出其习作上的不足,也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沟通,建立良好的情谊。有些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愁眉苦脸,觉得脑子发空,没东西可写,只得东拼西凑来一个“硬做文章”。我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几条措施。首先让学生去接触、了解生活,有话可说,对生活有了触动,有了新的认识,才可能想把心里话讲出来,继而才会考虑怎样去说,如何说。其次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当然仿写并不是生搬,

7、更不是抄袭,而从某些文章的立意、章法等方面得到启发,借以写出自己的文章来。再次,提倡多练并不断修改,有句成语说得好“熟能生巧”,在不断的练笔中就会潜移默化,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动静结合,因材施教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最基本的教学活动。要真正上好课就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行动静结合,因材施教就要对学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启发;对中等生和学困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引导。实际操作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先激发中等生和学困生对新知识的兴趣。然后指导他们展开自学活动,接着就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

8、而学优生早就在教师启导之时自己开始自学新知识,由于他们基础好,对新知识会有一定的理解,这时对于同学的提问,他们就能根据材料很好地帮助解答。在解决了疑难问题之后,我就适当地布置一些与课题相关的练习,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在课堂内独立完成,既可以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又可以减轻这些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了抄作业现象的发生。比如:生字正音或朗读课文请差生完成,解读课文内容或写法请中等生陈述,能拓展课文内涵广度和深度的问题请尖子生来回答。学生每次回答后,出错的地方,老师通过点拨引导同学一起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尽量想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此同时,把重心转移到学优生身上,挖掘内涵,拓宽思路,最后要求他们课外完成一些高质量的作业。分层教学活动,针对各层学生的不同基础,因人而异地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中学生语文教学参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 创新教育论坛山西省孝义市六中教育集团八中校区 郑慧玲 邮编 032300 电话 137535958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