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预测专题02大气运动教师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797152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预测专题02大气运动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预测专题02大气运动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预测专题02大气运动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预测专题02大气运动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预测专题02大气运动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预测专题02大气运动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预测专题02大气运动教师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预测 专题02 大气运动 (教师版)【高考真题回味】(2011安徽文综,34)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2011年天津卷)图中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

2、料,回答(1)(2)题。(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解析】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大风的天气过程。根据图中冷锋自北向南的先后顺序,可知四幅天气图的先后顺序是 cbda。a图中武汉、b 图中天津,都位于冷锋锋后,出现大风降温天气;c 图中北京、d 图中杭州,都位于远离冷锋的锋前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答案】(1)C (2)B(2011年海南卷)下图表示某区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1)图乙中的气候资料,与图甲中R城市气候相符的是() (

3、2)Q地降水量多于其周边地区,主要是因为Q地() A.距海洋近B.气旋活动频繁 C.多地形雨 D.多锋面雨 【答案】(1)B(2)C (2011福建文综,1012)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时,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2)与地相比,地()。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A1月 B2月 C7月 D8月【答案】(1)C(2)D(3)A【高考命题剖析】【高考冲刺策略】本专题内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点,其涉及的问题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实用

4、性强,所以很容易与人们所关心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气压、气温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3)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及季风环流的形成;(4)多运用图表,分析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5)结合热点区域,利用图表重点考查气候及其气候变化。 【核心考点整合拓展】核心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1对流层大气受热状况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上,其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连续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概括: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2气保温作用原理4影响昼夜温

5、差的因素(1)下垫面性质: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温差一般小于陆地。(2)天气状况:晴天时,大气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阴天则相反。(3)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5热力环流的形成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或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针对拓展训练】1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

6、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解析】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答案】B核心考点二 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规律(1)形成与分布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随纬度不均匀地分布及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如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2)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如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处在赤道低压带(

7、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明显交替。2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季风的形成(1)冬季风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2)夏季风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南亚、东南亚的西南季风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而成。【例2】(2011 年浙江卷)读图 2212,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B C D【答案】C【方法归纳总结】1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其特点为高压区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值相反

8、,呈轴对称分布。如下图所示。依据上图所示的等压面的弯曲状况,我们可以判断以下内容。(1)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2)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3)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2根据等温线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的方法注:m、n为纬度,mn,t1t2t3t4【针对拓展训练】2读某月沿 50N 附近纬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13)。此时,我国的天气特点是( )A寒冷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多雨 D高温少雨【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甲

9、地为一高压中心,应该为亚洲高压,乙地位于太平洋上,应为阿留申低压,因此应为北半球的冬季,我国的天气特点是寒冷干燥。【答案】A 2气候类型成因及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成因模式图(2)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气候(3)季风环流影响的气候3图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对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4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及空间分布(1)气象灾害的时间分布(2)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例3】(2011江苏高考,56)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2)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答案】(1)C(2)D【方法归

10、纳总结】1冷、暖锋面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主动前进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前进为暖锋。(2)根据锋面符号判断为冷锋符号,其中三角所对方向为冷锋移动方向。为暖锋符号,其中半圆圆弧所对方向为暖锋移动方向。“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半圆符号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3)根据锋面坡度判断锋面坡度即锋面与地面的夹角。锋面坡度大,一般为冷锋;锋面坡度小,一般为暖锋。【易错点提醒】在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图中,气温高的地方,气压就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就高。辨析:该误区中的错误在于忽视了“在近地面的同一水平面上”的前提条件。现从气压和气温两方面分别说明。(1)气压高低比较在热力

11、环流的形成原理图中,所标注的高压、低压均是相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并非近地面与高空的比较。若近地面与高空比较,由于随高度上升空气渐稀薄,即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近地面气压(如图中A)应高于高空的气压(如图中D)。即气压值由高到低应为ABCD。(2)气温高低比较在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B处(受热)气温高于A处(遇冷),高空C处有近地面B处上升的热气流汇入,气温高于D处;在不同水平面上,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递减,故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的气温。即气温由高到低的顺序为BACD。【针对拓展训练】3.图1为“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1),图2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

12、状况图”(图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气压低于地B地气压高于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更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 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 Dd为上升气流偏。【答案】(1)B(2)D4.读某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天气系统正在南移,此日最可能在() A.2月B.4月C.5月D.10月 (2)关于此日下列地区天气状况的叙述,最可能的是() A.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炎热干燥 B.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阴雨连绵 C.我国南海大部分地区天

13、气晴朗 D.我国台湾岛盛行西北风 【方法技巧归纳】在等压线图中,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用来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左或向右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过该点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如下图所示。 【2012高考命题预测】【专题模拟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核泄漏等严重的次生灾害。读图回答第2题。2据报道,3月22日,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微量放射性物质已达到欧洲英、法等国,其最可能是通过()A洋流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我国典籍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读图完成34题。3“寻即降雨”的“祈雨”神效,并非是古人的祭祀活动感动了神灵,而是蕴含着某种科学道理。其主要原理对应图222中的()A B C D4若、分别代表四种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5甲地此时的风向是()A东南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