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学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57969214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学案)赏析指导鉴赏意象“意象”就是客观事物对象(景物、山川草木等),但它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诗歌中那些对象可以被称为是“意象”呢?先看定义中的一些标准:一、“首先意象”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二、“意象”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注意:“意象”本身所代表的就应该是“名词”,不要忘了,“意象”本身就是事物。我们从诗歌中找到的对象,只要有作者特定的感情就一定是“意象”了吗?不是的。 “意象”应该具有一定的约定性,也就是说,“意象”并不是随时随地就

2、可以产生的,它是千百年来文学家、诗人约定俗成使用的,它有一个默认的规定,超出这个规定范围,“意象”就不再是“意象”了。)下面谈谈准确把握意象的几种方法。一、积累,是文化的第一要求意象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某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味,这并非出于某个诗人一时的创造,而是经过历代诗人反复地继承、运用、发展而逐渐积累起来的。我们在阅读和鉴赏古诗词时必须具备解读这些意象的能力,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且要在广泛的阅读中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例:月亮具体分析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月亮与思念有关。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心理积淀。我们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惯总在提醒我们,这应该是一个团

3、圆的日子,而古人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写月亮的作者:李白、李煜、苏轼、张若虚等等。这些人为了建功立业,大多在外奔波,看见月亮,难免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二、还是积累,注重特殊化。由于历史文化积淀,还有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制约规定,某客观事物便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特殊意象。下面举例说明。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梧桐大多表凄苦之言,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三、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诗歌对象内在的品格、精神。看到一首诗歌中的对象,我们不禁想起作者,想起这种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品格、精神。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王安石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宋神宗时,任为宰相,积极推行新法,但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后来,被迫离职回到江宁,但仍不屈服于腐朽的压迫。这首诗是他借咏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品格的。四、从整体写作背景入手,捕捉诗人所选对象的含义,把握意象。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题菊花诗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

5、与桃花一处开。”诗中菊花的形象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与以往菊花的特有寓意不同,这就要从写作背景中去把握。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开放,不同于文人诗中孤标傲世之情,第二句以开花正值寒秋为憾事,引起不平之气,三、四句作浪漫主义想象,要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由此看来,诗人选取菊花灿烂及所受不公平待遇这一层面,不再是高洁的象征,而是劳苦大众的形象写照,诗人在诗中寄寓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第一课时春江花月夜一、学习目标1、 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3、培养自己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二、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三、学习难点

6、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四、自学设计1、作者简介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 贺知章 、张旭、 包融 号称 吴中四士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2、自由朗读诗歌,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3、整体感知诗歌:这首诗写农历二月间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家乡扬州的种种感慨和想象。诗就是从春天、江水、花林、明月、夜晚这五个方面写起。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7、、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五、合作探究 赏析诗歌(一)欣赏诗的景物美: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参考答案: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

8、片。(二)领悟诗的哲理美: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请反复诵读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参考提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是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包含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包含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三)鉴赏本诗的情感美: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读“白云一片去

9、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参考答案:第一层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

10、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第二层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六、拓展延伸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参考答案: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

11、,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七、当堂检测你喜欢哪一句,结合自己理解,与同学们交流。八、作业布置1、 必做题:背诵全诗。2、 选做题: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

12、意境表现出来。第二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二、学习重点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三、学习难点: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四、自学设计:1、作者简介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

13、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2、作品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3、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所梦内容;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

14、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所定。4、解释下列加点词:(1)烟涛微茫信难求: (2)势拔五岳掩赤城:(3)我欲因之梦吴越: (4)栗深林兮惊层巅:(5)失向来之烟霞: (6)惟觉时之枕席:5、文中写梦游是从哪里开始,又至何处结束?此前写了什么?后面又写了什么?明确:写梦游是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直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前写入梦缘由,后写梦醒后的感慨。五、合作探究(一)研习第一节(入梦缘由)1、思考: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明确:“瀛洲”是东海三神山之一,把天姥山与神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了天姥山的神奇色彩,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因为“云霞明灭”

15、的天姥山与“烟涛微茫”。分析“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2、提问:天姥山除带有神秘色彩外,还有什么特点,是怎么体现的?明确:高大、巍峨。先用天相比,又用以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的名山赤城、天台相比。3、提问:这一部分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比较、衬托的写作手法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二)研习第二节(梦游幻境)1、分析“我欲因之梦吴越送我至剡溪”(1)“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明确:急切兴奋之情。(2)“照”、“送”写出什么?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2、分析“半壁见海日水澹澹兮生烟”(1)“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明确:高峻。(2)“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明确: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3、分析“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1)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明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2)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明确:光辉灿烂、壮丽非凡。4、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