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七实验与探究满分冲刺十八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与方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57969179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七实验与探究满分冲刺十八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七实验与探究满分冲刺十八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七实验与探究满分冲刺十八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七实验与探究满分冲刺十八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七实验与探究满分冲刺十八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七实验与探究满分冲刺十八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精讲七实验与探究满分冲刺十八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与方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实验的类型、常用技术与方法一、选择题1.下面是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正确操作或想法是( )A.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染液,发现整个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B.测定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时,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的存在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D.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答案】B【解析】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染液,发现整个视野都呈现橘黄色,是由于没有用酒精溶液洗去浮色;测定酵母菌无氧呼

2、吸的产物时,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的存在;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叶绿素a含量最高;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是一定的,与紫红色区域的体积和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没有关系。2.下列实验中,不需要漂洗或冲洗的是( )A.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D.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答案】A【解析】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保持活体状态,不需要漂洗或冲洗,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都用到盐酸,需要进行漂洗或冲洗。3.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如图,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

3、假根上,长出了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D.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答案】C【解析】该实验缺少对照,应设置“将乙的伞柄嫁接到甲的假根上”等。4.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可将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下和无光环境中进行实验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D.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

4、理在于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答案】C【解析】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将胚芽鞘进行遮光和不遮光处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是胡萝卜素,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5.下图为3株长势相同并经过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植物,放在透光的不同钟罩内培养,本实验的目的是( )A.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B.证明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增高而增大C.证明过多的CO2会阻碍光合作用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图中NaHCO3的作用是维持钟罩内CO2浓度的平衡,NaHCO3浓

5、度越高,则钟罩内CO2的浓度越高,NaOH的作用是吸收钟罩内的CO2,所以三组实验的变量是钟罩内CO2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最终结果应是CO2浓度的高低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6.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减数分裂期短,观察一个精母细胞就可见到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B.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酒精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答案】D【解析】虽然蝗虫减数分裂期短,但是观察一个精母细胞不会见到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因为细胞已被杀死和固定,A错误;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演绎推

6、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采用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D正确。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将样方的四条边上的个体都进行了统计【答案】C【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个体中有标志的个体变少,使得到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数值

7、偏大。调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若仅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所得数值必会偏大;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取样前若没摇匀试管,酵母菌可能会有很多沉在底部,导致所得数值偏小;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只统计相邻两边及顶角,若四边都统计,明显数值偏大。8.科学家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好氧细菌大量聚集在如图所示区域。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装片需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是为了设置自变量B.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能进入细菌的线粒体与H结合生成H2OC.图中细菌分布的差异是由于水绵不同区域光合作用强度不同造成的D.水绵叶绿体产生的ATP直接为

8、核DNA复制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恩格尔曼实验: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是为了排除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正常进行,A错误。照射水绵的光的光质不同(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光合作用强度不同,产生的氧气量也不同,造成好氧菌的分布也不同,C正确。氧气进入细菌中被利用,其场所是在细菌的细胞膜上,因为细菌中无线粒体,B错误。水绵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中的能量需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然后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能量合成ATP,ATP再水解产生能量提供给细胞的生命活动(如核DNA复制),D错误。9. 下列科学方法和实验目的的组合,恰当的是( )【答案】B【解析】观察细胞膜

9、的基本骨架要使用电子显微镜;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迎春枝条生根适宜浓度的实验要作预实验;纸层析法可用来分离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调查色盲的发病率要在一定地区的人群中随机调查。10.将栽有刚发芽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图所示的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的转盘上(小盆不透光),并给予左侧光照。一段时间后,玉米的顶芽和根的生长方向分别为(假定观察时小盆也处于如图位置)( ) 【答案】D【解析】由于幼苗处于匀速旋转中,其顶芽受光均匀,根不受光(花盆不透光),因此幼苗只受离心力的影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幼苗远轴侧生长素浓度高,而近轴侧生长素浓度低,由于根比芽对生长素敏感,一段时间后,顶芽向轴心生长而根则背轴心生长。11

1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质壁分离是细胞质与细胞壁的分开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C.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表皮细胞代替根尖细胞D.可根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对色素进行分离【答案】D【解析】质壁分离与分离复原实验中发生质壁分离的“质”指原生质层,而非细胞质,A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时应选择样方法,B错误;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应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而其表皮细胞已失去了分裂能力,C错误;分离光合色素的原理是不同的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D正

11、确。12.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用到氯化钠溶液的是( )A.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B.观察藓类叶片中的叶绿体C.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正常形态D.制取细胞膜可以用猪的成熟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答案】B【解析】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时,用生理盐水制成红细胞悬液。用猪血做提取细胞膜的材料时需要加适量的生理盐水。二、非选择题13.有人做了下面的实验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5支盛有等量人胃蛋白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试管均置于25 室温条件下,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1)请提供两种使实验在更短

12、的时间内完成的方法,并说明理由。方法1: ,理由 。方法2: ,理由 。(2)如果要确认上述实验中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还应补充怎样的对照实验? 。【答案】(1)适当提高温度(将25 提高至约37 ) 人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37 左右,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酶的催化活性 将原题中1 cm3的正方体蛋白块切得更小些 减小蛋白块的体积可以增加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接触面积 (2)另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且调节pH分别为15,每支试管中均加一块1 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质,对比观察【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和信息开放型试题。解题关键是要理解酶的有关实验设计技能,如影响酶活性的

13、因素的实验设计方法等。(1)题目要求提供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方法,也就是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这是本题的题眼,加快酶促反应速率可以采取增加酶的浓度或提高酶的活性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由于本实验研究的是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所给温度为25 室温,不是人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37 ,故可以采用适当升温的方法提高酶的活性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还可以将蛋白块切得更小些,以增加蛋白酶和蛋白质的接触面积,以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2)要确认上述实验中蛋白块的消失是酶的作用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应为酶的有无,所以设计的对照实验应不含酶,其余条件与实验组相同。1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

14、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自变量是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将 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观察 的变化。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如果 ,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如果 ,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答案】(1)有无氧气 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实验步骤:.等量 .(两侧)液面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