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5796801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医院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心医院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心医院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心医院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心医院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心医院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医院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心医院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程序一、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及控制程序4 在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接触标本和操作过程中,可能被感染。临床实验室可能接触的微生物可分为四类:1病毒,如:病毒性肝炎((A、B、C、D、E,特别是B型及C型肝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EBV、巨细胞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1和6型)。2细菌,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幽门螺旋菌。3真菌;其他具有高毒力的病原体,如出血热病毒和立克次体。因为从病史和体检不能可靠地鉴定所有病人的病原体,所以当接触和处理所有的体液时,均应执行“常规预防措施”。感染途径1)空气传播:在取下装有标本试管的塞子时、溶液洒落在坚硬的表面上

2、、用未加塞子的试管进行离心或溶液(包括接种环内的溶液)加热太急时,具有传染性的溶液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气烟雾散布在空气中。( 2)经口传播:用口吸、移液,可能导致微生物入人体引起传染。传染也可通过间接途径,如饮食或吸烟前没有彻底洗手引起“手口”传播。3)直接接种:偶然的针刺、碎玻璃划伤和动物咬伤均可通过直接接种引起传染。临床标本中的感染源也可通过被纸张轻微划伤的手指、很轻的擦伤或损伤的表皮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4)粘膜接触:一些病原体,包括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通过与粘膜(如眼结膜)的直接接触进入人体,所以在擦拭眼睛、更换隐形眼镜或使用化妆品前应彻底洗手。( 5)节肢

3、动物媒介:蚊、蜱、蚤和其它体外寄生虫都是潜在的传染源,特别是当室内喂养有动物时。( 6)病毒、细菌及其他具有高毒力的病原体被恶意使用。常规预防控制措施1)来自所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都被认为是具有传染性的。所有血液和体液的标本都应放置于具有安全盖的结构优良的容器里,以防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采集标本时应防止污染容器的外表或随标本的检验单。如果存在潜在的或实际的污染,则应再加一层包装(例如:包装袋)。(2)所有处理血液和体液(例如:取下真空试管的塞子)的工作人员都应戴上手套。如果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的喷溅,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 3)对于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微生物培养之类的常规操作,并不需要在生物

4、安全柜内进行。但是,如果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气烟雾或飞沫,则应使用生物安全柜,这些操作包括混匀、超声雾化和剧烈搅拌。( 4)实验室应使用机械式移液装置。绝对禁止用口吸移液。5)使用注射器和针具时应防止受伤。禁止用手将针套重新套在针头上、禁止故意将针头弯曲或折断、将针头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或对针头进行其它操作。所有锐利物品在使用后都应放入专用锐器盒内,然后运至处理场所。废弃锐利物品的容器应就近放在便于操作的地方。应在未完全装满前或48小时之内及时更换。( 6)实验中用过的污染物品在重复使用前或装入容器中按传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理前,应先进行去污处理。( 7)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的设备在实验室内或外送商

5、家进行维修之前,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物危害的标签。( 8)手或其他部位的皮肤在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后必须立即彻底清洗。在实验工作结束后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下所有的个人防护装备。9)如果实验人员工作时有可能接触到血液、其它可能具传染性的物质、病人的粘膜或要损伤的皮肤、或在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都应戴上手套。在进行血管穿刺时,包括静脉采血、手指或脚背穿刺,也应戴上手套。如果手套破损、刺破、或失去其屏障功能,则应尽快更换。清洗或消毒会损害一次性手套的质量,故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在接触病员后应更换手套。( 10)工作区应使用吸收性强的纸张覆盖。在

6、移液、混合、振荡、搅拌或离心时,必须防止发生气烟雾。( 11)患有渗出性病变或湿疹的医务人员在痊愈前不得直接接触病人,也不得接触医疗设备。12)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是微生物实验室里控制生物危害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实验室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型号,并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和维修。实验室应制定安全柜的维护规程,以确保安全橱内合适的气流流速,并适时更换滤器。安全柜的放置应远离气流不稳定的地方,通风口的设置应根据产品说明书。在维护、移动和或处理安全柜之前必须对生物安全柜进行消毒。病原微生物污染处理程序实验室如果发生一般病原微生物泼溅或泄漏事故,按生物安全的有关要求,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选择敏感的

7、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1)如果病原微生物暴露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 2)如果病原微生物暴露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3)如果病原微生物暴露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衣服、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地面,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500-10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等进行消毒。4)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报告,在2小时内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采取以下控制措施,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

8、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院观察;进行现场消毒;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捕杀抢救等措施。( 5)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如果工作人员通过意外吸入、意外损伤或接触暴露,应立即紧急处理,并及时报告实验室污染预防及应急处置专业小组。如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刺伤、金属锐器损伤,解剖感染力动物时操作不慎被锐器损伤或被动物咬伤或被昆虫叮咬等,应立即实行急救。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冲洗伤口,然后挤伤口的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伏)浸

9、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必要时服用预防药物,如果发生暴露时,应在一到两个小时以内服用HIV职业HIV抗病毒药。二、实验室用电安全风险及控制程序仪器用电作为仪器维护措施的一部分,应进行年度的安全用电检查并建立档案记录。每年至少对所有电插座的接地和极性、电缆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一次,并将结果记录在案。可移动的设备应接地或采用更先进的方法防止触电,但全部塑封无法接地的仪器例外。新设备在使用前也应进行同样的检查。实验室应装有足够的插座,分布要合理,以减少在插座上接上其它多用插座和避免拖拉过多的电线。在空气中存在达到一定数量的易燃气体或蒸汽有可能形成可爆性混合物的危险环境下,应

10、使用指定专门为此设计的防爆电器设备。维修与维护所有电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只能由取得正式资格的维修人员进行。( 1)仪器的维修:除校准仪器外,仪器不得接电维修。维修时要确保手干燥,取下所有的饰物(如手表和戒指),然后谨慎操作。( 2)线路检修:实验室技术人员不得维修建筑物的电力系统。任何涉及开关、插座、配电箱、保险丝、断路器的维修工作应由该建筑物的维修人员或其他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3)高压设备:为保证高压设备(如高压电泳仪等)的安全,要制定具体的详细操作规程。( 4)接地:电器设备必须接地或用双层绝缘。电线、电源插座、插头必须完整无损。在潮湿环境的电器设备,要安装接地故障断流器。三、使用化学危险

11、物品的风险及控制程序临床化学实验室需使用有腐蚀性、毒性、易燃和不稳定试剂,属化学危险物品。所有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都应有清晰标记。目前,广泛应用配制好的试剂和试剂盒,致使有些化学危险物品不易被识别,对这些试剂和试剂盒的成份应予复审并给予适当标记。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向工作人员介绍化学危险物品。实验室技术人员有责任熟悉并向同事介绍化学危险物品和遵照安全操作。( 化学危险物品分类1)腐蚀品:腐蚀品是接触人体后给人造成可见损伤或不可逆改变的物质。腐蚀性化学废弃物是指pH小于2.1或pH大于12.5或对钢SAE1020)的腐蚀力超过0.635cm年(55)的物质。例如:盐酸。( 2)毒害品:毒害品是吸入

12、、食入或少量接触即可引起严重生物效应的物质。( 3)致癌物:由于检测化学物品能否诱发恶性肿瘤的测试系统很不相同,定义致癌物比较困难。例如:苯。4)可燃烧物:可燃烧物指任何可燃烧的化学物品,包括可燃物和易燃物。易燃液体(燃点低于38)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1A级:燃点低于22;沸点低于181B级:燃点低于22;沸点高于181C级:燃点高于21低于38可燃液体(燃点高于38低于60)可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A级:燃点高于60低于94B级:燃点高于945)易爆化学物品:易爆化学物品是指能迅速发生剧烈化学变化的不稳定物质。爆炸性分解可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例如:肼。材料安全数据表及标签购进可能有危害的

13、化学物品都必须附有材料安全数据表。所有危险化学品都需要以易于识别的形式进行标记,使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很容易警觉其潜在的危险性。标记可以是文字、图标、标准化代码或多种形式并存。( 化学危险物的管理与使用1)腐蚀品应在近离地面处储存以减小掉下的危险。2)搬运体积超过500ml的浓酸试剂时,必须用运载托车。( 3)严禁氧化剂与易燃剂存放在一起。腐蚀性化学品要单独存放。例如:乙酸或乙酸酐等有机酸应与硫酸、硝酸或高氯酸等强氧化剂分开储存。4)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腐蚀性物品场所的工作人员,应该穿戴围裙、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 5)急救设备:使用腐蚀性物品的场所,应设有合适的急救沐浴设施和洗眼装置。( 6

14、)化学通风橱:所有挥发性腐蚀物品的操作,都必须在化学通风橱中进行。( 7)易燃易爆液体应在合格的容器里储存。分装时应有明确的易燃和可燃性标记,工作储备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8)易燃或可燃性液体的储量超过1000升,至少应有1间专用储藏室。( 9)储存可燃性液体的仓库应远离明火和其它热源。10)可燃性液体如需要在冰箱内存放,该冰箱的设计必须符合避免产生蒸汽燃烧的要求。实验室所有的冰箱门都应标明可否用于存放易燃、可燃性液体。污染物的清除和处理1)每个实验室都应负责日常的清污工作。在结束常规工作时、工作交班、发生紧急事件如清除溅溢物后,都需要进行清污工作。需外送维修的设备,只有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确认没

15、有化学危险物品污染时,才能外送维修。( 2)废弃化学物品:所有废弃化学物品都应按危险物品处理,除非能够确定它们的性质。清洁溅溢有害物质的所用材料,包括吸附物和中和物,都被认为是有害废弃物。( 3)专职人员:实验室应指定专人协调和负责处理实验室有害化学废弃物,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废弃物堆放场所。4)容器:化学废弃物应放置在密闭、有盖的容器中。( 5)标签:化学废弃物的包装应有标签,标签应包含以下内容:日期来源实验室来源成份物理性质(气体、液体等)体积危险性(易燃或易爆)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理程序(1)一般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在工作人员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

16、根据毒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有效处理措施。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先用抹布或拖布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或时用中和试剂进行中和后用清水冲洗。如果实验室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应立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同时开门窗使新鲜空气进行实验室。如果发生吸入毒气,造成中毒应立即抢救,将中毒者移至空气良好处使之能呼吸新鲜空气。经口中毒者,要立即刺激催吐,反复洗胃,洗胃时要注意吸附、微酸和微碱中和、水溶性和脂溶性以及保护胃黏膜的原则。严重化学性污染应急处置措施按照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处理第二章第四节急性化学性伤害调查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置。五、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程序实验室在发生火灾、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