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区2015年能源两型扶持引导资金列支复审表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57967820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芙蓉区2015年能源两型扶持引导资金列支复审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芙蓉区2015年能源两型扶持引导资金列支复审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芙蓉区2015年能源两型扶持引导资金列支复审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芙蓉区2015年能源两型扶持引导资金列支复审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芙蓉区2015年能源两型扶持引导资金列支复审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芙蓉区2015年能源两型扶持引导资金列支复审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芙蓉区2015年能源两型扶持引导资金列支复审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芙蓉区 2015 年“能源 ”、“两型”扶持引导资金列支复审表根据长沙市人民政府转发的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 湘政办函 201259 号) 及芙蓉区“节能专项扶持资金”和“ 两型社会建设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芙政发201222 号)等文件精神,为推进芙蓉区“两型社会”建设,加强对“两型”、“能源”工作的扶持和引导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2015 年“能源”、“两型”扶持引导资金列支复审表:序扶持单位号名称湘湖街道1东湖社区初审初审拟扶复审2015 年两型、能源创新特色亮点工作主要内容持意见意见扶持依据单位:万元意见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整合社区资源,创造“共享工程 ”、 “

2、王鑫磊就业联盟 ”、 “两型人防 ”2016芙蓉区“节能等特色品牌,加强了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有效改善了社区人文环境。年拟专项扶持资金”开展“衣旧情深”和垃圾减量分类回收工作,在社区建立分类更加精准的回收处理系统,扶持和“两型初会”为穷困和有需要的人群传递温暖。培育10建设引导资金和充分利用现有宣传平台,打造“东湖夜话” 之两型夜市, 邀请 50 余个摊位来展示有机农业、省级管理办法(芙政绿色种植、扎染、剪纸、3D 打印等。创建发【2012】22 号)实施农安小区提质改造,进一步完善社区两型化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区韭菜园街2 道汤家岭社区马王堆街3 道马王堆社区火星街道陶家山社4区构建了两型“

3、微学圈”。通过“微理论” 、“微课堂”、“微发布”打造两型创建新风尚。创新了两型宣传载体。启动“两型先锋网格” ,“娃娃法庭”等两型新平台的建设。有效宣传了两型理念。推行 “卡式” 管理,通过两型志愿者服务承诺卡、 记录卡、 群众表情卡等, 同时还开通 “服务银行存折” ,加强了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 发挥志愿者宣传引导作用, 有效改善人文环境,推动社区“两型”建设。开展绿地认养活动。社区在不断扩大社区绿化覆盖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宜居环境同时,还开展了绿地认养活动,引导居民共同护绿爱绿,共同打造“绿色安居梦” ,提高人居环境。兴建两型游园,全面提升了社区的人居环境。依托“汉道社工工作室”

4、,深化三社联动,引导公众参与创建工作,整合区内单位、门店,延伸链接区外资源;引入专业社工进行专业服务协调社会矛盾; 孵化 “毛毛虫人文健康中心”社会组织,发挥志愿者作用。通过康乐家平台,更大范围推广“变废为宝” “美洁家园”等资源节约活动,全面促进社区环境友好。成立“志愿宣讲团” ,形成每月一讲,向居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节能、生活常识等,形成多方联动的社会管理模式。建立社区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绿色联盟组织”向用户发布门店管理情况,并对最佳门店颁发两型示范门店流动红旗达到宣传与表彰作用。有效推动了两型化管理和宣传。对农安小区进行了提质改造。全面拆除违章,并对部分道路(纬二路)装设太阳能路灯、进行

5、高压线改网、实施水、气等管网的改造;规范停车位;建设社区“文化墙”等工程,通过提升小区整体环境,打造宜居社区。 推动双新小学改扩建工作。 为更好地解决居民子女入学困难, 街道组织了对双新小学的改扩建工程,将有效提高小区就学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2016年拟扶持10省级创建社区2016年拟扶持10省级创建社区2016年拟扶持10省级创建社区马坡岭街道锦林社5区东岸街道6东宜社区东屯渡街7 道白沙湾社区文艺路街8 道湘府社区新媒体:社区官方微信平台“咱们牵手吧”,目前关注人群900 余人。分年龄段有针对性的开展的活动:少儿:雏鹰培训计划(折纸、手工编织等)、涂鸦大赛。青少年:植物大战“牛皮藓”(

6、小广告置换植物) ;中年:鲜花漂流(家庭之间植物互换);中老年:旧物交换(包括社区置物空间、衣旧情深旧物回收)、环保时装秀。用废旧材料装饰社区楼顶花园,农民安置小区路灯更换节能灯。根据居民的需求提供服务项目,重点推广少儿“雏鹰”展翅、“细毛陀”早教、 “夕阳红”健康、“图书快递”等公共服务项目,有效提升了人文环境。彻底整改污染源,解决社区空气污染,石棉瓦厂改造成便民菜市场。开设“草根讲堂” ,淳化民风,提升居民整体素质,推动两型理念的深入渗透。开创“宜家人”志愿守望服务组织,传递倡导社会正能量,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搭建“乐业家园” ,创新性地开创“订单式”就业培训模式,更好地引导了失地农民创业

7、、就业打造省级最充分就业社区。申请配建高速公路隔音墙,解决小区噪音污染。关注民生,更好地提升了宜居环境。初步实施垃圾分类回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分类工作。并通过绿色置换活动,引导居民旧物循环利用,实现节约。通过“光盘行动” 、“换客行动” ,倡导家庭绿色消费文化,开展两型实践活动,树立两型理念。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环保公约、建立居民环保参与机制,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实施“定责任” “定人员” “定奖惩”的管理平台打造,创新居民区及门店管理模式,整体提升辖区环境。开展跳蚤市场,由小学生志愿者摆售自己的手工劳作,与家长一起分享两型经验。整合社区停车资源,优化交通环

8、境、实施“进出停车智能化”管理。开展了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同时对小区所有路灯全面更换成了环保节能灯,推进了绿色家园的打造。2016年拟扶持10省级创建社区2016年拟推荐8省级示范社区2016年拟推荐8省级示范社区2016年拟扶持8区级创建社区文艺路街9 道南元宫社区荷花园街10道办事处朝阳街道11办事处整合社会资源,以辖区单位湘雅二医院优质服务为支撑,搭建微信公众服务号平台,成立湘雅社区志愿者队伍,成立邻里互助组织等,加强社区人文环境建设。开展植树绿化活动,推广应用屋顶绿化等立体绿化,家庭庭院、阳台绿化等。绿化面积达到 32000 平方米,空坪绿化 100%。 引导辖区单位开展进行节能改造,医

9、院锅炉、空调全部使用上了清洁能源。附二医院使用HRP综合运营管理系统,推行无纸化办公,精细化管理,实现节能。同时在社区更换节能灯具,在医疗区全部更换了太阳能路灯。提质改造南元宫巷道路、开展绿色出行活动、旧物回收等工作,推动两型社区建设。实施农安小区、老旧社区综合提质改造 , 促进交通微循环的全覆盖。进一步健全红袖章联合会的管理功能,优化多方联动的社会管理模式;打造了“慈娭毑”工作室,“朝辉劳模创新工作室” ,“家欣康复中心”等两型平台,并在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有效扩大了两型宣传范围。整合街道优势资源,开展“两型社区我先行,文明和谐伴成长”、“两型科普知识抢答赛”、义务植树等活动等,积极构建两型街

10、道。对街道机关进行节能改造。机关全部改用了节能灯具等,同时还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实现节约资源,推进节能型机关建设。打造 K+创客空间,立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创客平台,打造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开展节能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整合社区、家庭资源,开展儿童玩具互惠互享活动,实现循环利用,达到节约目的。建立绿色之家,开展DIY 变废为宝行动。2016年拟扶持8区级创建社区拟扶持市级创7建单位拟扶持市级创7建单位定王台街12 道办事处东湖街道13办事处五里牌街14道办事处湖南康通电子科技15 有限公司(隆平园)打造湖湘地域特色都正街历史文化街区,通过老长沙底片保存,提升人文环境。创新

11、社区自治管理模式。成立酒吧协会,引导经营者参与环境监督,形成纳凉议事会制度,共同探讨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效改善酒吧噪音扰民的问题。开展“三进”宣传(知识演讲竞赛进校园、最美家庭评比进楼栋、节约低碳的宣传手册进门店)和“绿色生态遍围墙、绿色节能进庭院、绿色服务送清凉”等活动,加强两型宣传,强化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辖区环境。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等产业形成集聚区。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创新“1+3”模式,即通过整合社区、高校、社会、居民四方之力,主动与辖区单位结合,形成自治服务工作合力,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管理模式。打造“东湖夜话”品牌,将话筒交给群众,更好的关注民生;“瓶盖作画” , 5 万瓶盖做成300 米“醉美”环保壁画等活动,开展两型巡回演讲,推广工艺活动室。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将社区防空洞旧物新用,打造居民休闲交流平台,推动社区人文环境有效提升。社区针对居民楼栋多、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倾心打造社区与单位、居民群众最直接的沟通平台邻里守望广播站。环境提升工程,以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点,加强宣传、加快项目建设等,形成系统工程。社区志愿者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站以社区“微服务”为主题,服务居民,关注弱势群体,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而细致的服务。持续技术创新,研发节能环保型云广播系统产品。目前已研发出云广播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