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后效的物理过程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5796581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后效的物理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测后效的物理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后效的物理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后效的物理过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测后效的物理过程有人认为测后效过程中的气测显示,是在地层压力和井内液柱压差作用下进入井筒的, 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所说的测后效都是在井内泥浆压力大于地层压力的情况下测得的。 那么后效显示的烃类究竟是如何从地层进入井筒的呢?其实很简单,其中的动力就是-化学 位势差。化学位|J i反映的是当物系量为无限大,温度和压力可以保持不变时,组分i增加1mol, 物系自由能的变化,是一个热力学概念。对于封闭物系中的任意1,2两点,某一组分的化 学平衡或相平衡条件为|J i1=M i2。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任一组分化学位随逸度的变化可用 下式表示:式中:-组分i的化学位;-组分i的基准态化学位:-组分i的逸

2、度;R-气体常数;T-温度(K)。组分i的气相化学位可写成:组分i的液相化学位可写成:则由于,对于基准态化学位则有,则:根据非均匀物系相平衡准则则:若,则此时,物系中气相组分将自发地进入液相(向液相扩散)。对于测后效过程,泥浆静置初始阶段的井下情况,可以简化成如下模型:假设地层中的 烃类由C1-C4组成,泥浆中几乎不含C1-C4组分,地层烃类气相和井筒泥浆液相构成一个不 均匀物系。在地层烃类组分向井筒泥浆扩散之初,此时的化学位势差是巨大的,扩散能量 亦是巨大的。假设在地层气相和井筒液相之间有一层半渗膜的话,那么此时产生的渗透压将 是无穷大的。当地层烃类进入井筒之后,泥浆中各对应烃类组分的化学位

3、将升高,形成对其 上部泥浆的一个化学位势差,继而推动烃类各组分不断向上扩散,直至到达井口,以游离气 形式冒出。在烃类扩散至井口之前,是一个非稳态扩散过程,我们只需做定性的理解,之后 则是一个稳态扩散问题,可以用稳态传质定律进行分析计算。上面讲的是地层烃类以气态形式(气层)存在的扩散过程,对于地层烃类以液态形式存 在(油层)的情况是同样的道理,扩散的动力都是两相化学位势差。需要说明的三点问题:(1)如果井筒泥浆静置时间较长,地层烃类可能已经在井筒中扩散了很长的距离,此时如 果突然开泵循环,烃类随泥浆迅速上升,在上升过程由于压力降低,对应压力的各烃类组分 的气相化学位迅速降低,然而假设温度不变则液

4、相化学位不变,当气相化学位降低至液相化 学位以下时,泥浆中的烃类组分就会以游离气的形式析出,而且随泥浆上升而迅速膨胀,很 可能造成井喷事故。(2)即使地层烃类扩散至井口,只要不开泵,就没有游离气析出,泥浆密度就不会有大的 变化,就不会造成井喷。(3)测后效过程实际上并不存在油气上窜,实际过程只是油气(溶解烃类)的向上扩散。 而且在非稳态扩散阶段,烃类向上扩散的速度(扩散前沿的前进速度)是越来越慢的(传质 阻力在增大),并非我们所说的油气上窜速度随越来越大。总之,如果井筒泥浆静置时间长,而且井下已有打开油气层,只要采取分段循环的方法, 静置时间越长就分段越细(泥浆静止时间长,结构力增强,为保证井下安全,下钻过程本来 就需要分段循环),这样就能保证井控安全。以上纯属个人观点,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得到大家的斧正指点和探讨。钻井监督办公室王 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