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记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7949436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记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记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记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评议会记录一、 确定评议会的内容及要求 () 我们今天的磨课不仅仅是上好这一节课,而是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第二、做实目标的制定与落实。第三、一切从学生出发。围绕三个方面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小组的磨课目标在教学中抓住“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进行教学,利用感悟重点语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的整个磨课过程要紧紧围绕情感目标展开,做稳做实打磨过程。我们观摩了王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就根据分工情况对这节课进行评析,请各位老师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不要有所保留。下面先由主讲王老师对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进行说课。二、 主讲人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来编写的,“重视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本组专题训练的重点。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精读课文围绕着“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词句生动精炼,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除了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精美语言进行品读与积累外,还将文章的表达方法渗透其间。根据第二学段的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我拟定如下学习目标: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3、。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学习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学习难点:理解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学习文章中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三、说学情分析三年级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识字教学向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掌握了部分学习的方法,课堂上思维活跃,喜欢表现自己,有了

4、一定的学习兴趣。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与神奇的海底世界,虽然也会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色彩丰富、海底物产的富饶大多缺乏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选择好远程教育资源,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四、学法分析1、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以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与感悟。2、用任务驱动形成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合作、交流、探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有感情地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彩笔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既突显学习方法的灵活多样,又易于学生形成独特感受。五、教法分析1、多媒

5、体辅助教学法。本课时我有效地整合了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易于情景再造的特点,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2、以读代讲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学中,我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充分“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体验与感悟;进行语言文字的无意识积累;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3、写法指导潜移默化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中的每一个课例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而我们上的每一节阅读教学课,都应该渗透写作方法。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

6、句段进行品读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炼”字、“造”句、“谋”篇等表达方法进行揣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章表达方法的熏陶。六、教学过程与设计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科学选择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篇课文进行如下设计。 一、课题引入: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传媒相继进入了课堂。运用现代的声像视听,三维动画等手段导入新课,对课堂教学是一次重大的变革。我在教学本文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象: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学生一边观看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边听解说员

7、的解说,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产生了新奇感,激起了浓郁的学习热情。此刻,我抓住时机,说道: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同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这种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创设意境,由画入文的导入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趋力,形成学习冲动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美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在本课一开始,我采用录象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引导,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

8、,脑海中就会再现生活和自然的美景,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 二、教学思路:这篇课文内容具体,层次清楚,语言生动,富有吸引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大纲指出,要处理好语文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为了突破以上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部?:一、情境导入。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三、细读课文,感悟

9、语言。四、图片欣赏,回顾全文。五、课后延伸。六、布置作业。(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每段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从课文整体入手,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是从“地理位置,总的特点海水海底海鱼海滩海岛保卫建设海岛的人们”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二)细读课文,感悟语言 1、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看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向学生渗透南大门的含义,同时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 2、自读第二自然段。我在教学中,从三个层次入手:1你从哪儿看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要引导学生先读,明白课文具体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有深

10、蓝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学生把这些词句联系起来,想象海水呈现的各种颜色互相交错的景象,就比较具体地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了。此外还可采用填空的形式来训练。2再弄明白,哪儿水深,哪儿水浅,与地形联系起来,加深对“瑰丽无比”的深入理解。从而体会出海水给人带来的神奇之感。3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呢?引导学生理清第1、2句与第3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因为海底( ),有( ),有()海水( ),所以从海面看()。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懂得海水的颜色与海面的深浅息息相关,感受祖国南海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逻

11、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3、朗读第三自然段。由于本段内容较简单,为了解学生的掌情况,我设计了下面这个填空练习:海底的岩石上长着( )的珊瑚,有的像( ),有的像( ),( )到处都是,大龙虾的样子( )。 小学生抽象能力不强,在这段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的珊瑚,让学生用手势、动作演示出珊瑚的形状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学生情绪特别高。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度和思维空间,运用电教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使学生遇到难点时迎刃而解,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展开积极的思维,使画面形象与文字形象得到了统一,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海底不仅

12、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4、默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用直线把说明鱼多的词划出来。通过理解成群结队等词语,体会出鱼的种类多。在此基础上提问:这段除了写鱼多你还看出了什么?让学生体会鱼的动态美。利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正在嬉戏的鱼群图。我这样设置教学环节是因为电化教具的应用使教学效果声像化,它们能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使儿童身临其境,多种感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他们越学越爱学。齐读最后一句话,提问:谁能把“多得数不清”与“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学生会说:既然说鱼多得数不清,为什么又说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变老师的问为学生质疑。亚里斯多德有

13、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让学生自己质疑,带着问题再读书思考,想办法解决,说出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文中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并非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而是进一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的数量之多,从而体会到这里物产丰富。 5、分组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里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是让学生读明白每自然段写的层次,二是抓住语言因素体会出这里景色美丽,非常富饶。为了使学生能提纲契领的掌握第五自然段的内容,便于理解本段,又能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有条理地进行叙述,我设计了分层这一步骤,让学生先找出本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事物,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出贝壳和海龟两种事物,为此,就可将本段分为

14、两层。再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将这些词句恰当地连接起来,归纳段意。这可以和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的能力结合起来,以减轻初学归纳段意的难度。在第六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这段中每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是怎么连起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反馈质疑,体会富饶,对结尾段加以理解。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西沙群岛必将更美丽、富饶?引导学生体会出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感受到西沙群岛的景美、人更美。深挖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联系思想实际谈认识,让他们萌发“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三)朗读品味加强语感的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5、。学生通过朗读后,最后读懂了课文,就会感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朗读训练不仅培养了学自觉读书的习惯,而且学生的思维、想象、理解?、表达能力通过朗读也得到了综合训练。以朗读助理解,以朗读促抒情,是学习写景抒情这类文章的有效。本课我采用“听读”、“评读”、“引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品词品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抒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四)课堂总结,我首先让学生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再通过深情道白的形式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并随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五)课后作业,我除了安排常规的练习巩固与语言积累外,还让学生课后搜集描绘祖国风光的谚语、诗句。训练多了语言也就流畅了,为今后的班内口语交际教学打下基础,这是一种削坡式的设计。(六)板书设计,我注重以简洁的文字体现文章的重点、脉络结构,学生一看就能忆起文章的结构与重点部分。三、资源设计分析针对学生方位感差,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色彩丰富、海底物产的富饶大都缺乏感性认识。在整合资源时,注重从模式二接收的卫星IP资源中重点截取了中国地图;精选了几张海面风光与海底物产的图片;剪辑了海底世界的部分视频,通过本人的简单技术处理而得。针对我县学校都接通了互联网这一实际情况,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兼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