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辅导有心理问题的优秀学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57928953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如何辅导有心理问题的优秀学生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如何辅导有心理问题的优秀学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如何辅导有心理问题的优秀学生(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何使优秀班级获得持续发展 我要求优秀班的标准不高,那就是:同学之间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快乐并进步着。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影响作用。这除了需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多的还是需要班主任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工作,需要班主任对每一位学生的了解,关爱和因材施教。“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以此为依据,根据班级实际情

2、况,在全体成员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集体成员的日常道德和学习行为习惯。在行为规范训练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点:一是要使制度条例真正成为全体成员的集体规范。如果集体规范制度脱离实际,不切实可行,或者只是班主任或班干部等少数人的思想,而大多数集体成员不认同,就难以转化为全体成员的约束力,实施起来,效果肯定不佳,甚至形同虚设。二是制度管理必须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学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进行管理的主体,只有当学生高度自理并积极参与管理时,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自我管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树立集体

3、主人翁思想的过程,也是班集体凝聚力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三是要十分注重教育性。执行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为每个成员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那种动辄处罚、以罚代教的管理必然是失败的管理。实践证明,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提出科学的合理的行为要求,并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和训练,巧妙地运用形成规范的心理机制,就能够逐步将管理目标转化为集体的价值观和集体的习惯与传统,进而形成训练有素的班风。优秀班集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细致、繁琐而又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但这也正是教育的本质化现象,即“教无定则,教之以恒”。一旦形成良好的班风,培养一个能够明辨是非,坚强有力,和谐共赢的班集体,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自然可由集体的内生力而驱动,教育管理效果也可再上新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