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7874133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X 页数:126 大小:8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成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2023年成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2023年成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2023年成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2023年成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成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成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成语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成语教学设计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之“成语世界”教学设计 课题: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系列活动之“成语世界” 课型:活动课 教学模式:“交流、合作、延伸”活动课模式 一、教材与课型 本专题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梳理探究部分,是一系列成语学习活动,而本课则属于此系列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检测、巩固所积累的成语。教学这一课,应该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系统、有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用“1课时+课余时间”进行“课前汇报交流+小组合作活动+课后延伸”式的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为载体,以诱发兴趣、培养爱好、发展特长为目的的课型

2、。它在形式与内容上灵活创新,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一(17)班作为普通班,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误用成语的情况经常发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积累成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锻炼学生的逆反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复习、巩固、积累成语。 2、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做好提前预习,了解成语的定义、来源与结构。 2、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积累成语,并做成幻灯片在班内课前交流。 八、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个成语世界。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 1 秀,叫人流连忘返;那里姹紫嫣红,生机勃勃,叫人目不暇接;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请大家说说看,我刚才这段话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二)、预习成果展示及评价 (三)学生活动

4、成语擂台赛 1、比赛规则介绍 2、独当一面必答题 (1)巧填同义词,组成成语。 (2)巧填反义词,组成成语。 (3)巧填成语,组成城市名。 (4)说出三个以上带“牛”的成语 (5)巧填成语,组成有关学习的事物名称。 (6)辨言语,填成语。 (7)俗语换成语。 (8)你知道下面成语的正确读音吗? 3、一马当先抢答题 (1)方格成语游戏。 (2)填成语,猜谜语。 (3)看图猜谜语。 (4)判断正误。 (5)成语接龙。 4、众志成城共答题 (1)为广告成语消毒 (2)谈一谈: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请你从成语运用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作具体分析。(2023

5、年上海语文高考试题) (3)写一写:反弹琵琶用出新意 (四)师生小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请用一句带成语的话来概括。 (五)布置作业:收集自己容易误读、误写、误用的成语,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成册,为成语的高考专题复习打好基础。 谢谢指导! 推荐第2篇:成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又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成语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些什么样的瑰宝。 二、赏宝鉴别赏析 1、回忆一下,六年级积累与运用中所学过的成语。你知道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l 估计学生回答含有反义词的

6、成语,含有叠音词的成语,含有方位词语的? 师:大家很善于观察,这些成语结构形式很有趣,把它们放在一起便于记忆。(板书结构形式)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宝贝,大家看看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2、读一读,想一想。看看这些成语有些什么特点? 如雷贯耳 暴跳如雷 挥汗如雨 掌上明珠 唇枪舌剑 酒囊饭袋 口若悬河 鼠目寸光 l 指名说。 l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比喻手法。师:也还是来举例说明一下,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其它的词语你们也都用了比喻的手法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如鼠目寸光 掌上明珠 暴跳如雷 挥汗如雨 3、看看这些成语表达意思的方式上又有什么特点? 千钧

7、一发 怒发冲冠 响彻云霄 万无一失 l 默读,小组讨论,请两位同学说一说 l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夸张手法。师:能不能举例说明一下,它们是怎么把意思夸大来说的 l 若学生说的是“怒发冲冠”;师:看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顶起了帽子,这怒气是大到极点了!多么形象啊! 若学生说的是“千钧一发”;师:对呀,那么重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丝上,还不马 上要掉下来,这样来表达情况危急的意思别具一格。? 齐读下列在词语的构成上都使用了夸张手法的成语。 千方百计 九牛一毛 立锥之地 入木三分 披星戴月平步青云 小结:成语使用了夸张的手法,确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非常形象。像这样使用了夸张的成语还有很多

8、很多。(板书:表意方式 夸张) l 小结过渡:当然,也有些成语中既用了夸张,也用了比喻的手法;如:弹丸之地、九牛一毛等。(板书:表意方式比喻)成语的确十分有趣,无论是它的词语的构成,还是它的意义,以及它的语言形式,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成语经过了千年的积淀,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看下面的成语就是来源于千年前的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你能试着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4、读一读,说一说。 它们来自历史故事: 画龙点睛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它们来自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 l 齐读 l 师:谁能给我们说一说,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请一到两名同学说一说)

9、l 师:知道现在用这些成语表达什么意思吗?(板书:来源历史故事、寓言故事) l 小结过渡:我们中华民族真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他们把自己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都浓缩在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中。不仅如此,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已经直接告诉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就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板书:内容说理) 读一读(齐读) 百闻不如一见 骄兵必败 防患未然 良药苦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宁可玉碎,不可瓦全。 师:看看,听了一百次不如亲眼看一次。这告诉我们听到的不如看到的可*。再比如“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宁可玉碎,不可瓦全”我们都是在积累与运用中学过的,它们的意思

10、还记得吧? 过渡:成语的确是丰富,要想学好用好它们,我们还得把它们整理一下,给它分分类,就让我们进行第二项活动寻宝。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画一张寻宝图吧! 三、寻宝头脑扫描 1、整理分类 师:通过赏宝,我们已经将一些成语分了类,不过,这张寻宝图,还不完善,大家也可根据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画一张属于自己的成语寻宝图。 历史故事 寓言故事 夸张、比喻 说理 来源 表意方式 内容 成语寻宝图 3、学生活动:自由画自己的寻宝图。小组合作交流,并尝试用寻宝图找到更多的成语。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的寻宝图。通过你的这种寻宝方法,你能找到哪些宝贝?(展示两三个学生的寻宝图) 若学生提到教

11、材中学过的词语,师:这是教材中出现过,大家掌握得不错。 5、讨论:通过刚才我们画寻宝图,你对成语这个中华民族的瑰宝又有了什么理解?(引导学生对整个赏宝寻宝建立完整印象,感受到成语的确丰富而又充满内涵的,激发学生 对成语的热爱。) 小结:成语不仅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创新,如许多口头俗语中有大量的生动形象富有意味的语言,也进入到成语宝库中,成语也就越来越丰富,可以说是生生不息,富有生命力。 四、用宝回归生活 l 过渡:有一张寻宝图,掌握了这么好的寻宝方法,你们找到这么多宝贝,而且我们还知道尽管这些成语源远流长,但今天依然有着无比鲜活的生命力。几千年的锤炼,让这些成语非常完美,而

12、且让我们常用常新。我们不能光觉得好,还要能用好它。老师这里准备了三级阶梯的练习,看看大家运用得怎样?(发练习题) 第一阶梯:你能用吗? 师:大家刚才在制作寻宝图的时候,找到这么好的成语,如写人的动作的,写风景呀。这一阶梯,我们重点检查大家头脑中有没有这样一些成语,能不能在具体的要求下用一用。 (要求学生先独立练习,提前练习完的学生可以与同学交流,然后集体看屏幕指导。) 1、描写“说”的成语很多,下列成语侧重于表现说话时的情态。你能写出几个来吗? 不想说: 悄悄地说: 想说而说不出: 诚恳地说: 2、找有关于内容方面的课本上的意思接近的成语,然后根据释义写成语。 3、近毕业考试,同学们都在认真复

13、习迎考。看到大家勤奋学习的情景,你会想到哪些成语。 先小组议论,指名说。 第二阶梯:你会用吗? 师:我们有那么多成语在头脑中“随时待命”,在生活中应用,在运用中还要考虑 用得准不准,用得合不合适,所以第二阶梯,就要看看你会不会用? (仍然要求学生先独立练习,提前练习完的学生可以与同学交流,然后集体看屏幕指导。) 1、下列句子划线成语有一处用得不恰当,请把它找出来。 (1)文章已写好了,作者又加上了几句口号,这岂不是画龙点睛吗? (2)不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如何为自己的虐囚事件辨解,都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的鬼把戏。 (3)这篇故事我只是囫囵吞枣地读过一遍,只记得一些情节,至于课文所包含的道理呀,就

14、不知道了。 小结:只有理解成语深刻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加准确地运用。 使用不当,再好的宝贝都会失去价值,成语也是这样。 过渡:成语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让我们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下面这些人物就是我们本册出现的。你能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一个成语来评价他们吗? 2、运用一个恰当的成语,评价下列人物。 (1)通过学习,在本册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 的詹天佑, 的宋庆龄, 的诸葛亮, 的周瑜, 蔺相如, 的廉颇。 (2)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评价一下你的老师和同学(或者是你的父母)吗? 第三阶梯:你善用吗? 师:大家不仅对成语积累很丰富,而且用的也很准确,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有意识地去使用成语,提高运用成语的主动性自觉性,这就是第三阶梯:你善用吗?下面请看一个小学生写的片断。他就缺乏使用成语的意识。大家还是先独立完成。 1、读下面一段话,看看什么地方能换上成语,并读一读句子,看看句子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