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复习要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57874099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质灾害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质灾害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质灾害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质灾害复习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复习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地震地质灾害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 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个地方或观测点(如地震台)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 为震中距。震中区:震中附近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强烈地震时,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 为极震区。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可分为:体波(纵波和横波)、面波(Rayleigh波和Love波)。地震震级: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强度

2、大小的等级,它是地震震源释放 出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地震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地表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的强烈程度,称为地震烈 度。地震灾情的其他特征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地震分布具有广泛性。(二)主震瞬时突发性 虽然地质运动是渐进的、潜在的,但地震灾害却 以瞬时突变的形式造成严重损害后果。(三)余震持续性 地震灾害虽然瞬间爆发,但往往主震之后还有余震, 且余震持续时间较长。(四)灾因牵连性 地震灾害本身是自然灾害,却又充当着灾因,带来许 多次生灾害。即地震灾害除直接摧毁各种建筑物、导致人畜伤亡等外, 还可引起火灾、水灾、滑坡、泥石流、危险品的泄漏、海啸等多种次 生灾害以及瘟疫等衍生灾害,有的

3、次生或衍生灾害甚至比地震本身的 危害更大,因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很大。地震活动的间歇性特点还反映在一个地震带应变积累释放的全过程中。地震 带的地震活动由相对平静转为显著活动,然后再趋平静的全过程,看作是一次应 变积累、释放的过程,并把它划分为四个地震活动的发展阶段。1成变积累阶段2应变释放加速阶段3应变大释放阶段4剥余释放阶段设防类别:系指根据工程结构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 响程度,以及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对其所做的抗震重要性类别划分。一般分为 四类,也有的行业工程分为二类或三类。场地选择:系指在地震区选择建设场地时,宜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 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

4、措施。这是经济合理的抗震设防前提,往往比其 他抗震措施的作用还大。因为,地震对建设工程的破坏;除地震动引起工程结构 的破坏外,还有场地条件的因素,诸如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不 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对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应按地震 活动性、构造活动性,边坡稳定性和场地地基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定。抗震设防烈度:系指针对不同重要性类别的工程,采用特定安全水准的地震 作用强度为设防依据。这个特定安全水准的地震作用强度,常以一定概率水平下 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来表达。在现行的多种抗震设计规范中称为“设防烈 度”,有的规范(水工、水运)称为“设计烈度”,也有称为“设防地震”或“

5、设计 地震”的。不同地区发生的震级大小相同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和灾害大小是很不 一样的,这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地震震级和震源深度(2)场地条件(3)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4)建筑物的质量(5)地震发生的时间(6)对地震的防御状况第十一章 斜坡地质灾害崩塌的定义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 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象称为崩塌。滑坡的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 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 滑动的自然现象。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6、(一)差异性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 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3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 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4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 度,高度大于30 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 出现在坡度 50 度以下的斜坡上。(二)共同点和联系1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向坡脚方向的运动。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 崩塌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一)地形地

7、貌:地形条件的复受杂程度及斜坡坡度控制着岩崩滑坡产生的临空条件。(二)地层岩性:斜坡的地层岩性,是发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三)地质构造: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环境,对滑坡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一是断裂 破碎带为滑坡提供了物质来源;二是各种地质构造结构面,如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片理 面和地层的不整合面等,控制 r 滑动面的空间位置和滑坡的周界;三是控制了山体斜坡地 下水的分布和运动规律,如含水层的数目、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等,都由地质构造条件所决 定;四是斜坡的内部结构,包括不同土石层的相互组合情况,岩石中断层、裂隙的特征及其 与斜坡方位的相互关系等,与滑坡发生的难易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崩塌滑坡动力破

8、坏因素:(一)自然因素 1昼夜的温差,季节的温度变化,促使岩石风化,降低其抗剪强度 2降雨、融雪和地下水位:降雨和融雪的渗透水作用,是产生滑坡的最主要外因 3地表水的冲刷、淘蚀、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地表水下渗,使土体达塑性;当 水渗入不透水层上时,接触面润湿,减少其摩擦力和粘聚力,促使崩塌滑坡产生。4地下水量的增加,使岩土体含水量增大,地下水位的增高,使岩土重量增大,浸 湿范围扩大,地下水流速的加大,促使土体的潜蚀作用,均促使崩塌滑坡产生。5地下水的动水压力、静水压力是崩塌滑坡的动力破坏因素。 6地震的影响:地震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7水库、河道水流冲刷、潜蚀、淘蚀坡脚,削弱斜坡的支撑部

9、分,河水涨落引起地 下水位的升降,均能引起崩塌滑坡的失稳破坏。(二)人为因素 1采掘矿产资源:采矿不按规范执行,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空区坍塌,导 致山体开裂,继而发生崩塌滑坡。2开挖边坡: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边坡,使斜坡下部失去支 撑部分,形成人工陡边坡,造成崩塌滑坡的发生。3水库蓄、泄水与渠道渗漏:水库蓄水,浸润和软化岩土体,加大岩土体中的静水压 力、动水压力;水库泄水,水位急剧下降,加大 r 坡体的动水压力;渠道渗漏,增加了浸 润和软化作用,均能导致崩塌滑坡的发生。4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弃渣、填土等如果堆放于易于产 生崩塌滑坡地段,等于给

10、斜坡增加了荷载,斜坡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诱发崩塌 滑坡的发生。5采石、劈山放炮:采石、劈山等放炮强烈振动,使斜坡岩土体受振而松动,诱发崩 塌滑坡的发生。6乱砍乱伐:不适当的开垦农田等,乱砍滥伐,破坏植被,有利于雨水入渗,也能诱 发的崩塌滑坡发生。崩塌发生的前兆特征(一)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二)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三)不时偶闻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声。(四)出现热、氧、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五)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滑坡发生的前兆特征(一)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二)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

11、,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 出现松驰,小型坍滑现象。(三)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面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四)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 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五)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变态,树 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六)滑体卜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 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工程活动中如何避免崩塌滑坡灾害一、在工程选址中尽量避开已有或易于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二、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注意避免因开挖、弃土、排水而诱发崩塌滑坡 崩塌滑坡监测的目的:为了解和掌

12、握崩滑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 为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一、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二、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三、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崩塌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一)排水工程1排除地表水: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与地表水的危害有密切关系。2排除地下水:地下水通常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排除有害的地下水、尤其是 滑带水,成为治理滑坡的一项有效措施。滑坡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截水盲沟、支撑盲沟、盲洞、 仰斜钻孔、渗管、渗井、垂直钻孔以及砂井与平孔相结合、渗井与盲洞和结合等工程设施。(二)支挡工

13、程1抗滑片石垛。2抗滑挡墙。3抗滑桩4锚固。(1)锚杆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简称锚喷结构或锚喷支护,即喷射混凝土与锚杆相结合 的一种支护结构,也称喷锚支护。(2)锚杆:是指钻凿岩孔,然后在岩孔中灌入水泥沙浆并插入一根钢筋,当砂浆凝结硬 化后钢筋便锚固在围岩中,借助于这种锚固在围岩中钢筋能有效地控制围岩或浅部岩体变 形,防止其滑动和坍塌,这种插入岩孔,锚固在围岩中从而使围岩或上部岩体起到支护作用 的钢筋称为“锚杆”。(3)预应力锚索:由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锚杆)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称 内锚头),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称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 进行锚固,这种方法称预

14、应力锚索,简称锚索,国内应用较多,如长江南岸链子崖危岩体治 理和会同县中心街滑坡治理中都采用了此种锚索5减载6固化第十二章 泥石流灾害防治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 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 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破坏方式主要有:一、 淤埋危害 淤埋是泥石流堆积区一种常见灾害形式,可使区内所有设施破淤 埋。二、 冲毁危害 泥石流的流速很高,一般达每秒10 余米,并挟带大量巨型块石, 流动过程中产生巨大冲刷、撞击能力。三、堵河阻水危害当泥石流规模大,并堆积于较大江河时,常形成“堆石坝”发生堵

15、河阻水事件。四、弯道爬高、超高危害 泥石流速度快,惯性力大,前进遇障碍阻挡时,可冲 击爬高、翻越障碍而过;弯道流动,凹岸泥石流面的超高显著,常使障碍物背面和 凹岸坡成为潜在危险地带,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只个基本条件:1. 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 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一)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主要包括泥石流沟的沟谷形态、集水 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二)碎屑固体物源条件某一山区能作为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松散土层的多少,与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 地震活动强度、山坡高陡程度、滑坡、关系崩塌等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 等有直接关系。(三)水源条件 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水源提供有 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堰塞湖)溃决溢水等方式。泥石流的分类及其特征:按泥石流成因分类 冰川型泥石流:是指分布在高山冰川积雪盘踞的山区,其形成、发展与冰川发育过程密 切相关的一类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这是一种特殊的成因类型。根据共生作用的方式,它们包括了滑坡型泥 石流、山崩型泥石流、湖岸溃决型泥石流、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